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我军政治工作作为特殊的军事实践活动,由政治工作主体、客体、目的和途径四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所构成。我军政治工作的威信,反映的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政治工作所形成的权威和信誉。从主体、客体、目的和途径四个要素来看,牢固树立我军政治工作的威信,必须建强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队伍、增强广大官兵对政治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切实体现政治工作的时代价值、不断改进和创新发展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主体与客体是哲学认识论中的一对范畴,它指的是处在一定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人。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指教育者。他们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培养人的主导作用。但是,教育者在政治教育双向交流过程中,同样有一个接受教育、改造自身的问题。可见,进入教育过程中的人,不仅作为教育他人的主体而存在,而且作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而存在。这就是教育主  相似文献   

3.
虚拟实践的哲学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虚拟世界里进行的虚拟实践活动有其特定的内涵,它由虚拟主体、虚拟实践中介和虚拟客体组成,但其结构特征与现实的实践活动相比具有特殊性.虚拟实践活动对现实也产生了重大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芳 《求索》2013,(10):214-216
主体性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一个热点。教育价值的主体性表现为价值关系的多维性、价值意义的变动性、价值主体的创造性,主体性教育的客体性表现为价值主体需要产生的物质性、价值客体功能属性的客观性、价值中介作用方式的实践性。对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中出现的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对立、对“主体性”理解的片面化和绝对化、对宏观层面上的教育主体重视不够、对教育自身主体性的认识不足、对培养创新素质的认识不到位等问题进行反思,由此可以更加明确主体、主体性、教育主体、主体性教育等概念的内涵,并对其在理论和实践领域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5.
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的人。从它的结构来看,有个体主体和群体主体。客体是指进入主体活动领域并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事物。主体与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的场合,两者是区分的;但二者是统一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是以工具为中介的。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质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教学活动中的认识结构与一般的人类认识活动的结构一样,是由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中介工具组成的。但是,它有其特殊的规定性。教学活动中主体…  相似文献   

6.
如何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主客观辩证统一,使改革开放的实践效果与改革主体的价值目标相一致,这是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深入进行的重大现实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化体系化建设,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改革开放。(一)改革开放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一切实践活动,都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亦即实践主体从一定的价值目标出发,主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过程。由于主体的认识总  相似文献   

7.
薛程 《青年论坛》2010,(3):84-86
话语是连接教育主、客体之间不可或缺的“中介”,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从日前高校话语场的基本现状看,思想教育工作者在语言转向、交流载体、主体学习方面可以有效使对话精神贯穿话语场,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才岩 《长白学刊》2005,(2):109-110
近代科学的节节胜利,是以其主客二分的方法论为基础的,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作为主体的人对作为客体的自然界进行观察、思考,发现规律,运用规律,从而造福于人类.也就是说,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客体总是受动的、自在的,并且是为主体而存在的,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客体进行控制、改造.随着这一观念的普及,作为教育对象的人在传统教育中也就被贬为客体,并且是一个像物一样可以被改造的客体.人就这样沦为物,人的自主发展就这样沦为物的可改造性,其错误在于它完全否认了意志的主体,否认了主体的理智和道德能力,因此就否认了行为主体的自我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9.
"实事求是"既是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探求,也体现了作为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的辩证本性。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把"实事"看作是经历了发展过程才出现的结果。唯物辩证法以实践为基础,真正实现了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辩证统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原则,这一方法论原则与"实事求是"是一致的。"实事求是"与唯物辩证法内在统一的基础是以感性活动为中介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双向运动的本质规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就是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这两种运动的统一。客体主体化对于教育客体而言是教育主体能力的对象化和外化的结果,是主体能力从可能变为现实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自身素质在教育客体中被赋予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其中包括教育客体向教育主体学习的过程。在当今社会把提高和优化主体素质作为客体主体化的关键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育主体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