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当前面临公证立法,关于公证制度建设的诸多问题,各方面还有一些认识上的分歧.重新审视我国公证制度的法律定位和价值取向,研究、探索新的制度框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公证制度,明确公证管理部门工作的努力方向,必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关于完善我国公证制度的基本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汉生 《中国司法》2004,(10):49-51
当前,面临公证立法,关于公证制度建设的诸多问题,各方面还有一些认识分歧。重新审视我国公证制度的法律定位和价值取向,研究探索新的制度框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公证制度,明确公证管理部门工作的努力方向,必定有所裨益。一、完善我国公证制度的理论起点和实践基点完善我国公证制  相似文献   

3.
黄韬 《中国公证》2004,(8):45-46
一、主流理论及其缺陷 公证制度是一种预防性的司法制度,是各国业已确立并通行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目前,理论界和司法界普遍认为,公证制度生存和建立的根本在于公证权的存在.在立法前提上,公证权是公证法律制度存在、发展的基础和根源,规定着公证发展的方向.虽然公证权问题是如此重要,但是理论界和司法界对公证权这一问题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而在将来深化公证制度改革和进行相关的公证制度立法工作时,公证权问题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基础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4.
强制公证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制公证是当前公证立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剖析目前公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公证立法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确立强制公证制度的必要性、重要性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立法建议,以期有助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公证立法。  相似文献   

5.
刘博 《中国公证》2004,(10):4-5
2004年7月19日,由中国公证员协会组织的中外专家公证立法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由中国公证员协会会长王福家主持,来自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局、司法部法制司、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在京高等院校学者、法学专家和法国公证界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研讨.中外专家对两国的公证制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针对我国公证立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讨,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对完善我国的公证立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法制发展的内在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有效运作,均离不开完备的法律规范。公证制度的有效运作也是这样,即离不开完备的公证法律规范。因此,有关公证立法问题,应当说是公证制度的根本问题。进一步地说,公证立法从根本上规定着公证业务的范围以及公证制度的目标与任务,左右着公证制度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影响着公证机构以及公证人员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威信。因此,广大公证人员对于公证立法问题总是给予高度的关注。公证国家立法问题、公证实体立法问题、公证程序立法问题、公证地方立法问题等等都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此仅对于我国2002年8月1日起施行的现行《公证程序规则》的“立法”得失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证制度的建立对于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和维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诚信建设和节约社会交易成本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但是,不可忽视,我国公证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需要与时俱进的改进.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公证制度的立法完善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证制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的公证业务必定会在日常的经济生产、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但我国在公证制度方面的立法却严重滞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适用的公证法规只有1982年颁布的《公证暂行条例》。目前指导各地公证实践的也都是各地方出台的公证条例。所以,建立统一的公证法典已成为势在必行的大事。  相似文献   

9.
公证法应部分列举和概括规定法定公证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 法定公证原则是公证立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是否在<公证法>中确立法定公证原则始终是公证立法中的一个焦点,许多实际公证工作者都认为<公证法>应当确立法定公证原则,但是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公证法(草案)>既没有采取列举的方式规定法定公证的事项,也没有明确限定法定公证事项的基本范围,只是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有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申请公证."很显然,这种规定没有提出任何特有的法律规范或原则,事实上等于没有作出任何法律规定.对这种立法模式,有人大加赞赏,①但笔者认为,它会使公证失去其应有的重要作用,使公证体制改革及公证法律制度的完善失去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甚至导致我国的公证法继续落后于其他国家,最终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王斌 《中国公证》2011,(8):29-33
公证执业区域制度是司法部根据我国《公证法》的有关立法精神首次在《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中提出,并在其后制定的《公证程序规则》中以专章形式设立的,是对《公证暂行条例》里的公证管辖制度的重述和超越。在公证执业区域制度取代了公证管辖制度后.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医疗公证存在着立法缺失、公证机构及公证员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复合型公证人才缺乏、医疗风险的承担可能显失公平、对公证后的医疗行为缺乏监督、信用体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加强医疗公证的立法、明确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法律地位、完善医疗公证程序、提高医疗公证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健全医疗公证赔偿保险制度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医疗公证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实行拉丁公证制度的公证立法中,根据证明对象的不同,将公证的程序又具体区分为"公证"和"认证",并且对公证和认证在证明权限、程序以及目的上作出了区分。我国于2003年加入了拉丁公证联盟,确定了我国公证制度发展的拉丁公证方向。但是,我国立法中没有对"公证"与"认证"加以区分,而是将认证一并归入公证。本文结合公证理论与实践,主要从公证的证明形式的区别、证明对象的差别和证明程序的不同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发现不区分"公证"与"认证"的利与弊,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对公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证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两大公证体系的差别 ,实质上是不同国家对于公证制度功能预期的差异。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 ,必须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公证制度的现实基础出发 ,革除现行以大陆法系的独立、专职的强势公证组织形式与英美法系的弱势公证职能相搭配的体制弊端 ,通过公证立法 ,强化公证职能与法律效力 ,以实现其与强势公证组织形式的内在机制平衡和功能协调 ,赋予并完善我国公证制度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适度干预功能。  相似文献   

14.
黄群 《中国公证》2005,(9):12-14
物权立法引入公证制度,是多数大陆法系国家的普遍做法,也为其他一些国家与地区认同和接受,这与公证的本质属性相契合,充分体现了保障不动产物权变动安全的内在需求,应成为我国物权立法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薛冰 《法学杂志》2018,(12):131-140
公证作为一种事前风险防范机制,在预防纠纷、减少诉讼方面具有独特的制度价值。公司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商事活动主体,其重大经济行为是否规范有序,不仅影响着公司内部成员的合法权益,还对与公司交易的不特定第三人的交易安全构成影响。目前,我国公证制度介入公司实务遭遇现实困难、公司法领域里强制公证的立法缺失以及现有公证立法与公司立法不协调等问题都阻碍了公证在公司活动领域预防纠纷的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在公司法中引入公证规则,能够充分发挥公证预防纠纷、维护市场主体交易安全的作用。在公司立法中应区分强制公证和任意公证的公司事项,并具体列明二者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物权登记与法定公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维建  陈巍 《法学论坛》2007,22(1):22-25
公证机关的实质审查无论在能力和"便民"方面较之登记机关更有优势,也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趋势.我国应在物权立法上引入法定公证制度,基于公证跟随登记的原则,与物权登记制度衔接.  相似文献   

17.
闫峰 《中国公证》2004,(10):21-22
2004年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公证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颁布实施22周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证制度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事业已成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整个社会文明进步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公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引言] 关于中国古代公证,理论界有三种观点:一、不承认中国古代有公证活动,认为“我国的公证制度是新兴的法律制度”.二、借口办理“红契”业务机构的行政性,而否认其国家公证性质.三、认……  相似文献   

19.
公证基本原则新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疆 《中国公证》2003,(4):20-24
一、公证基本原则的含义 何为基本原则,通说认为,是指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业务时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①笔者认为,公证的基本原则或称公证制度的基本原则,不仅应当是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业务应遵循的准则,也涉及立法机关在公证立法中应遵循的准则,还包括公证管理部门、公证当事人在涉及公证的活动中应遵循的准则,否则就混淆了公证基本原则与公证员办证的具体原则的区别,还混淆了公证基本原则与其他相近法律部门原则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一、薄弱的证据立法与公证立法现状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法律制度与阶级和国家机器相伴而行以及证据作为反映事实的一项法律制度,从而导致证据制度作为一项科学的法律制度姗姗来迟。目前的现状是各国对于证据制度的规定都是相对薄弱的。我国著名的民事诉讼法学专家李浩先生在《民事证据立法与证据制度的选择》一文中将中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的民事诉讼法条文中有关证据立法的条款作了比较,证据规定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11%,17%,13%①。应当说,这些比例都是较低的。同时,公证立法也并非尽意。我国目前关于公证的立法条款规定就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