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这是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力标准就更加具有直接的决定意义。”这里提出的这个生产力标准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理论观点,它贯穿在十三大报告的始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路线、方针、政策,甚至许多措施,都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关。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衡量一切工作的客观标准。所以,正确理解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生产力标准问题,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搞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生产力标准理论,是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对社会主义再认识、对我国国情再认识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列主义关于生产力标准的思想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搞清生产力标准在我国的新发展以及这种发展的重大意义,我们才能正确理解和自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大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轮廓。这标志着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也标志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重大突破。这一新的突破,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发展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有其客观条件,也有其主观条件。探讨这一理论的形成,对于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这就是说,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衡量、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6.
我国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先后提出了三个标准,即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这三个标准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是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十二个理论观点,党的十四大概括为九条,内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到生产力标准问题,并指出坚持生产力标准是在中国建设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因此,研究和宣传生产力标准问题.已成为理论战线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我认为生产力是在这样几种意义上被作为标准来使用的:一是在划分社会形态和历史阶段问题上,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划分的根据或标准;二是在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上,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变革的根据或标准;三是在评价各种社会现象问题上,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据或标准.生产力标准的这些含义有着共同的根据,即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大通过的赵紫阳同志的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经验理论问题。这是我们党反思建国后三十多年历史教训作出的科学总结,是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认识的深化,是全党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9.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上的报告,以马克思主义的高度理论概括,指出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同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论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对我国基本国情认识的深化和飞跃,展示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突破。这个论断应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导思想。对于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部工作的中心,我们应从如下三个方面来领会其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三大高度评价了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更进一步全面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十四年的实践经验,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逐步形成和发展了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提出要毫不动摇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2,(49)
党的十四大明确确定了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这是这次代表大会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成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的重要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更高更深的程度。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这一理论,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文件以及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指出: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命题的提出,是我党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新贡献,是我党对于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大理论成果,它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命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深入地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结概括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原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点和理论轮廓,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把生产力的落后作为我国“仍然远没有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根据和标志。同时,还明确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两种不同含义的生产力标准。一种是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生产力标准;另一种是作为认识论范畴的生产力标准,即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生产力标准。本文试图就这两种生产力标准各自独立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在重新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理论.这个理论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要成果,对于深刻地理解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及其两个基本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具有两重性.它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重性,决定了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及其两个基本点。我们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决定了在各项工作中必须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党要把自己建成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又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曜,祖籍山东龙口(黄县),1932年4月出生在哈尔滨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5岁时在哈尔滨上小学,之后入长春第二国民高等学校读中学,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品学兼优。生活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他在学生时代就亲身感受了"9.18事变"后东北会主义伟大旗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的工作有了一个更大的舞台和责任。中央党校,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学府,培养党和国家中高级领导干部的主阵地,是党的理论创新和学术研究的思想库。新时期党的事业要大发展,党的干部教育事业首先需要大发展,党的理论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因此,作为新一代党校人,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新工作也有了新的优势和条件。在谈到这一点时,赵曜同志曾特别强调指出"到中央党校工作以后,得到我们学科的前辈范若愚和江流同志的直接领导和帮助。他们在学风上的启示是:一是坚持个人的学术风格和独立见解;二是坚持唯物主义原则,力求做到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一致。我的成长是和这些因素分不开的。"②在中央党校科社部工作的30多年中,赵曜同志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一方面教书育人,在科学社会主义教学和教学组织方面做了大量的创造性工作;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此外,还卓有成效,完成了学科建设和学会活动的服务和领导工作,为党校教育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学术界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站在学术前沿,组织并引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领军人赵曜同志,才华出众,博学多识,显示出科学社会主义学界的大家风范。首先,他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原著的学习和研究,有一个"大的科学社会主义观"。他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有深刻的历史把握和系统的科学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性质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潮,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大社会主义学,"③从此出发认识和对待科学社会主义,赵曜同志不仅注重研究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还十分注重从马克思主义整体去研究把握科学社会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主题和主线。他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各部分自身的独立价值和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他强调要下功夫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完整地、准确地、发展地学习和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文化革命后初期,我党理论上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实行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是新形势下党的事业发展对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素质和党的培训工作的迫切要求。赵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原著、原理学习研究方面有高度的自觉和深厚的功底,可以说,对科学社会主义原著原理的学习研究,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在赵曜同志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和教学过程之中,也因此,使他的社会主义的教学研究有更广阔的研究思路和更坚实的理论基础。而理论基本功扎实这也正是以赵曜同志为代表的这一代科学社会主义教学研究工作者的传统和优势,很值得后人学习和发扬。赵曜同志先后写下了多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原著研究的力作,不仅教育培养了一届届在中央党校学习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高级理论人才,而且对科学社会主义学术界也发挥了引领作用。其中《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的两大理论贡献》、《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读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列宁的〈论我国革命〉———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等有广泛的影响,都是赵曜同志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第二,他重视国际共运史、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思考,有一个"大的社会主义研究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历史走来,与当代世界发展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着广泛的联系。赵曜同志有着深厚的史学研究基础和广泛的研究领域。他十分强调并身体力行地重视历史和联系地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使他具有一个非同寻常的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大视野。一方面,他注重历史,注重国际共运史、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研究,尤其是善于以史为鉴,认识规律,引领现实。历史研究必须要结合现实。中国学术界在这方面既有优良传统,又有不少的经验和教训。赵曜同志对联系实际进行历史研究有高度的自觉和科学的态度。他强调不论是现实研究,还是历史研究都要心怀敬畏,"尊重现实、尊重历史,强调主观要符合客观",努力探索规律。在拨乱反正,真理标准讨论之后的大背景下,赵曜同志坚持历史与现实结合,认真研究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系统展开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他指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理论建设面临的任务很多,但其中最根本的是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社会主义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只要这个客观历史过程没有完结,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的过程就没有完结"。1986年,他下大力气,科学把握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写出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长文,从"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和发展的阶段性、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分配原则和经济实质、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阶级斗争和社会力量、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职能、社会主义的特征和模式、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等方面对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这篇长文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一项有开创意义的研究,论文在《瞭望》杂志1986年第9、10期一经发表,便引起广泛的社会反映,许多期刊竞相转载,学者之间竞相传阅,起到了很好的解放思想和深化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积极作用,文中的一些观点、概括和认识后来逐渐变成人们的共识,今天读来仍有认识意义。此外,赵曜还结合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研究和讲授过《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和《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认识,写下《社会主义的四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运动的世纪思索》等文章。赵曜同志在研究工作中,有许多历史联系现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成功范例,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产生了很好的学术影响。另一方面,赵曜同志重视研究现状。他重视研究国情、尤其是重视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所面临的"世情",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他能够更好地从实际出发,大视野地思考问题,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做出成绩。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而从实际出发,首先就要研究现实,研究现实在国内就是要认识本国的基本国情,认识今天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外,就是要准确地把握世情,认识世界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赵曜同志对世情的研究有特殊的敏感和执着,他反复强调"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正确制定自己的策略,才能认识一个国家更具体的特征"(列宁语),他认真总结"在认清国情和世情上我们有过的沉痛的经验教训",清醒地看到,"在我们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相对地说,(存在着)对国情和国内问题重视和研究得较多,而对世情、时代和形势则重视和研究不够"。针对这种状况,赵曜展开了有关世情和时代的系统研究。写下了一系列专论和著作。《关于时代问题的新思考》在指出时代问题重要性和时代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经济与政治联系、大小时代结合、经验总结和现实分析互补,把现时代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即世界范围的人类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时代;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和进行历史性竞争的时代;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体系彻底崩溃和民族解放的伟大时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大发展的时代;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取得伟大成就的时代,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情。《资本主义在20世纪为什么能够‘死里逃生’和‘转危为安’》是赵曜同志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深刻认识世情的研究成果,文章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出发,深入分析了变化的原因,指出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掀起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不再用战争手段解决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把危机和灾难转稼给发展中国家等,是使资本主义能够‘死里逃生’和‘转危为安’的因素,说明战后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这些措施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能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八大课题》、《社会主义在20世纪为什么没能保持住大好形势和走向低潮》、《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向现代社会主义模式的转变》、《20世纪末苏联剧变原因的深层次分析》、《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的态势和走向》等一系列文章,内容丰富,立论深远,概括有大思路,给人以广泛思考的空间。这样的大思路、大视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有着特殊的学术影响和意义。人们普遍感到赵曜同志学术研究善于把握事物整体,勤于进行过程梳理和理论概括,其学术观点和认识成果易于被人接受,有些最终还能成为学界的共识和党和国家政策的参考。第三,他重视一元多样发展,有一个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为中心"宏大的研究领域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界研究的主题。赵曜同志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但有一个中心,就是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这个中心;赵曜同志研究成果丰富卓著,但其主要的成果还是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成绩和贡献。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方面:一是客观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努力做好跟踪研究和逻辑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是一个过程,理论工作者是参与者和见证人。赵曜同志十分关心党的中心工作和党的理论创新,他严肃认真,笔耕不辍,写下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论文和学习宣传文章,很好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内在逻辑。比如《全面系统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  相似文献   

19.
浅谈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申贵根,李祖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同志对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指出:“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的标准”。十三大又进一步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查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的提出,是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个突出的理论成果,也是我党对几十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它的提出,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和开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可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