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二十年 ,名誉侵权案件正逐渐成为我国法院受理的一类重要的民事案件。主要体现在 :一是人民法院受理该类案件的数量逐年增加 ;二是许多名誉侵权纠纷案件的社会影响较大 ,普遍受到新闻界和公众的关注 ,譬如最近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赵忠祥与记者张林之间的两件名誉侵权案 ;三是名誉权纠纷案件审理的技术难度较大。我国公民保护名誉权的法律意识在逐步增强 ,我国有关保护名誉权的法律制度也已较为完备 ,体现在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部门法中 ,但诸如许多规定都是原则性问题 ,给法院审理此案带来技术性难度 ,尤其是…  相似文献   

2.
1993年我院印发《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以来,各地人民法院在审理名誉权案件中,又提出一些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现解释如下: 一、问:名誉权案件如何确定侵权结果发生地? 答:人民法院受理这类案件时,受侵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住所地,可以认定为侵权结果发生地。  相似文献   

3.
徐军 《中国律师》2008,(3):69-71
目前,我国法律对新闻媒体侵犯名誉权行为缺乏直接规定。根据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及侵权法基本原理的规定,通常认定新闻侵害名誉权须满足以下四个构成要件:损害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新闻损害名誉权行为、当事人名誉受损害的事实、新闻损害名誉权行为与当事人名誉受到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于名誉权的保护,我国《民法通则》第101条做了非常抽象的规定。由于司法实践中遇到大量复杂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分别于1993年和1998年通过了《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和《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但是这两个司法解释并没有针  相似文献   

5.
《法人》2005,(4):121-121
2005年3月11日,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在《民营经济报》上刊登了一份引人瞩目的大篇幅公告.公告称,原告朱江洪与被告仲大军名誉权纠纷一案,法院判决判令仲大军在《民营经济报》上以相同篇幅刊登消除2003年12月8日失实评论影响、向原告赔礼道歉的文章,已经发生了法律效力.但仲大军拒不履行判决书确定的义务,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规定,将判决书的主要内容及有关情况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6.
1993年我院印发《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以来,各地人民法院在审理名誉权案件中,又提出一些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现解释如下: 一、问:名誉权案件如何确定侵权结果发生地? 答:人民法院受理这类案件时,受侵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住所地,可以认定为侵权结果发生地。 二、问:有关机关和组织编印的仅供领导部  相似文献   

7.
《法人》2005,(4):120-121
原告朱江洪与被告仲大军名誉权纠纷一案,法院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判令仲大军在《民营经济报》上以相同篇幅刊登消除2003年12月18日失实评论影响、向原告赔礼道歉的文章.但仲大军拒不履行判决书确定的义务,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十一项的规定,现将判决的主要内容及有关情况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8.
1999年10月13日,一个带有桃色问题的案子在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起因是由湖北作者贺方钊发表的一篇题为《无语问情:生死相依两茫茫》的文章招来的。这篇文章有一个副标题叫做“著名诗人郭小川的一段鲜为人知的黄昏恋”。郭小川的夫人及其子女以贺方钊等人“侵害郭小川名誉权”将其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9.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神州大地掀起种种“热”。“文凭热”、“经商热”,……姗姗来迟的“告记者热”其势之迅猛令人寻味。无论是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诽谤罪审结的《20年‘疯女’之谜》案,还是著名演员陈佩斯诉《湖南广播电视报》及《陈佩斯跑了》一文作者“布董味”侵害名誉权案,抑或是最后经上海高院调解处理的“济公”名誉权案,均在新闻界、法学界反响强烈。透过“告记者热”这一社会现象,一个个非常现实而又令人棘手的问题在人们心头萦绕:何谓侵害名誉权?公民和法人如何正确维护自身的合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我院印发《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以来各地人民法院在审理名誉权案件中又提出一些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现解释如下:一、问:名誉权案件如何确定侵权结果发生地?答:人民法院受理这类案件时,受侵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住所地可以认定为侵权结果发生地。二、问:有关机关和组织编印的仅供领导部门内部参阅的刊物、资料等刊登来信或者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以及机关、社会团体、本系统或者其他一定范围内的一般内部刊物和内部资料所载内容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答:有关机关和组织编印的仅供领导部门内…  相似文献   

11.
<正> 如何认定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是正确审理名誉权案件的前提和基础。与其他侵权行为相比,侵害名誉权行为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在侵害名誉权的方式方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第140条的规定,侵害名誉权的方式不外下列几种:1.侮辱,指以行动、语言、文宇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  相似文献   

12.
何帆 《中国审判》2012,(1):48-49
《批评官员的尺度》是美国资深记者安东尼·刘易斯撰写的一本畅销书。该书以著名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为线索,系统回顾了美国言论自由的历史,梳理了关于媒体监督权与官员名誉权的若干重大争议,对当下的中国司法亦有诸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国庆节前夕,为新闻界所关注的、湖南省祁东县女副县长曹素英等五位政府官员状告《中华工商时报》社、《家庭导报》记者苏牧和《中国资产新闻报》记者瞿国辉侵害名誉权一案有了终审结果。  相似文献   

14.
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名誉权初探叶仁文我国《民法通则》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嗣后,司法实践中侵犯名誉权案件日渐增多。笔者在此要探讨的是,行政机关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构成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相对人名誉权的侵犯?对于这...  相似文献   

15.
150万罚单     
钱畅 《江淮法治》2015,(4):32-33
2014年,媒体舆论监督引发了两个名企与两家媒体的公开对垒。其中,360公司在上海打赢了与《每日经济新闻》的名誉权官司,上海法院开出了迄今为止中国名誉权赔偿的最高罚单上海法院用判罚150万元警醒媒体:被称作"无冕之王"的记者,实施媒体监督时,在法律面前没有豁免权。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周鸿祎怒了2013年2月26日,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接到舆论监测部门报告:一篇2.6万多字的《360黑匣子之谜——奇虎360"癌性基因大揭秘"》正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除了宪法、刑法和一些行政法中明确规定了对公民名誉权的保护以外,《民法通则》第101条、第120条、又从民事的角度对公民名誉权的保护作了具体规定。《民法通则》对这种权利的保护,主要是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来实现的,如果公民的名誉权遭受他人非法行为的侵害,民事权利主体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予以保护,但是,由于《民法通则》实施的时间不长,人民法院审理这类案件还缺乏审判实践经验,因此,本文就人民法院如何正确审理侵害公民名誉权的案件,作些初步探讨。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不外乎两各方式:一种是侮辱,另一种是诽谤。侮辱与诽谤,实际上包括两种性质相近又有所区别的行为。侮辱是指用丑恶言论或举动对他人进行不堪入耳的辱骂或以其他形式公然  相似文献   

17.
一、不能以真实性作为名誉侵权违法性认定标准 在实践中,名誉侵权行为的违法性特征表现形式纷繁多样,需要确立更为具体的评判标准。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根据不同情况对侵害名誉权行为违法性的认定给出了不同的规定。《解答》的第7条规定,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第8条规定,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文章的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第9条规定,撰写、发表文学作品,不是以生活中特定的  相似文献   

18.
1997年8月5日,河北保定科华公司人员王洪在北京安特明公司购买了一台恒生笔记本电脑,后因电脑故障送修。1998年7月间,王洪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立个人主页声讨恒生公司。恒生公司以侵害名誉权将王洪等推上被告席,1999年12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侵犯企业名誉权判决王洪赔偿恒生公司经济损失50万元。  相似文献   

19.
言论表述和新闻出版自由与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法院受理的名誉权案件急剧增多,这些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隐私权或者属于名誉权与隐私权相交叉的。但是由于我国法律没有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于名誉权的人格权予以确认,最高人民法院在其司法解释中将侵害他人隐私作为侵害名誉权的一种情况,因此不少本来属于隐私权纠纷的案件,只能作为“寄生”的诉讼,以侵害名誉  相似文献   

20.
1991年至1995年,我市两级法院共受理一审名誉权案件65件,其中95年受理32件,占49%。所审理的名誉权案件中,以诉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新闻报道侵权的案件最多,占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