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钳具加工花纹对钳剪线条痕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钳剪工具在钳剪过程中与被钳剪客体相对划动形成的钳剪线条痕迹、加工花纹痕迹等形成过程的观察及机理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加工花纹对线条状痕迹及加工花纹痕迹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钳剪钢丝铣纹痕迹规律。方法用钢丝钳剪切铁丝,观察形成铣纹痕迹的特点和规律,并对铣纹痕迹数量和倾斜角度与钢丝钳剪切刃口位置的关系予以分析。结果钢丝钳刃口形成的铣纹痕迹数量和倾斜角度随刃口位置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化。结论通过检测铣纹痕迹的数量和倾斜角度能可靠判断剪切刃口的具体位置,为制作样本选择刃口部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纬东 《政法学刊》2001,18(6):67-68
对目前常见的几种剪类工具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这些工具加工特征的形成及特点,从而进一步确定这些特征的特定性,并对其所形成的痕迹作出分析。找出根据现场痕迹进行工具种类推断和检验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钳剪痕迹”概念质疑目前,多数工具痕迹学教材和论文在分析钢丝钳和剪刀破坏客体形成的痕迹时使用“钳剪痕迹”这一概念,指罪犯利用钳剪刃口施行剪切作用破坏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出现的变形,其外延包括钢丝钳的钳切痕迹和剪刀的剪切痕迹;分析受力时对钳切与剪切过程均应用材料力学中剪切变形的理论和实用计算方法,认为刃口给承痕客体施加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且相距很近的两个力,在此二力作用下承痕客体产生剪切痕迹,并应用了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探讨了钢丝表面线性痕迹的形成机理、特定性、出现率以及相关痕迹的综合利用等问题.用案例说明钢丝表面线性痕迹检验鉴定的可行性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推断工具种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钳剪形成的夹持痕迹,往往会出现对称的钳剪刃口痕迹或夹持面平台及齿纹痕迹,很少会同时出现夹持面后平台和钳剪刃口痕迹。笔者曾遇到一起夹持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三种类型线缆剪剪切线缆的痕迹差异 ; 方法 观察、归纳三种线缆剪形痕的宏观、微观痕迹反映形态 ; 结论 可以根据断头的整体形态、线条流向、弧度、立顶形态和顿剪痕迹等来分析线缆剪的种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单芯电缆线这种离散型客体的实物提取方式、涉及的提取工具和最佳提取长度。方法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选用不同种类的单芯电缆线为客体,以电缆线断头痕迹不发生变化为基准,确定不同实物提取方式或不同种类工具提取单芯电缆线的最短长度。结果单芯电缆线实物提取可采取的方式主要有钳剪和割削两种,其中钳剪提取方式使用的工具为断线钳和线缆剪,割削提取方式使用的工具为钢锯和角磨机;针对直径小于16mm、非金属外护套及绝缘层的单芯电缆线,断线钳剪切提取最佳长度约为55cm,线缆剪剪切提取最佳长度约为70cm,钢锯锯割提取最佳长度约为5cm,角磨机切削提取最佳长度约为5cm。结论割削提取方法是提取电缆线断头的最佳方法;依据提取操作简便性及快捷性,角磨机(或充电式角磨机)为现场提取电缆线断头的最佳工具。  相似文献   

9.
杨春明 《法制与社会》2013,(21):119+122
工具痕迹在犯罪现场是很常见的一种犯罪痕迹,其自身固有的稳定性为案件侦破提供了线索,但是在实践中工具痕迹利用率很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工具痕迹利用率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工痕检验实践发现,在一些常见的钳类工具中,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使其结构上具有某种特定性,即在刃口两端有一条与刃口角度呈垂直的对称“结合条”(咬合条)。剪切客体时,会将部分对称结合条的印压痕迹遗留在被剪客体的断端,形成剪切印压痕。该痕迹的利用为一些不具备剪切比对条件的客体提供了认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在犯罪现场上常见的破锁方法以撬、拧、拨、剪、敲击等不同的形式来破坏锁体,从而达到作案的最终目的。1995年3月,宝鸡市连续发生数起破坏保险柜锁子盗窃案件。同年7月,当罪犯再次实施作案时被发现而逃掉,在现场遗留有罪犯随身携带,自备的一整套作案工具。为掌握组合式破锁工具的构造、破锁方式及形成痕迹的规律特点,笔者对此工具进行了初步地研究和探讨。1自制破锁工具的构造及组合特点自制组合式破锁工具由螺杆、横梁、支柱、旋转支筒、螺母板手、卡筒、卡环及固定套等机件组成。2自制组合式工具的破锁方法根据锁子的种类、…  相似文献   

12.
盗窃电缆线案件有一个共性,盗窃电缆线,案犯必须攀爬登高,进而对铝线进行剪钳。因此,几乎每一个现场上,电线柱面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攀爬痕迹。笔者通过对这些痕迹的勘验,可以判别攀爬工具的种类,这样对于串并案件,剖析案情,推断案犯的职业等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同时也为警方设卡巡逻、搜查、检查可疑人员提供方向和依据。通过调查本辖区盗窃电缆线案件的发案情况以及案犯所使用的攀爬工具的状况后了解到,目前使用最多的两种攀爬工具是:脚扣和脚板。1脚扣1·1脚扣的组成脚扣为一种电工攀爬电线杆的专用工具。分为有固定直径的老式普通脚扣…  相似文献   

13.
非对等咬合钳具形成痕迹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量的实验事实,通过材料的变形分析,对非对等咬合的钳类工具所形成的痕迹进行研究,阐述了不同坡面上的变形性质和痕迹特点,总结了痕迹与工具的对应关系,为工作实践指出了分析和检验鉴定的方法,同时对钳类工具痕迹的形成原理作出了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14.
近来在勘验盗窃摩托车和助力车的案件现场中,经常发现案犯使用液压钢筋钳剪切各类锁具锁梁。例如直径20mm的A3钢质U型锁锁梁,使用传统的钢丝钳、断线钳完成不了剪切作用或很难完成,而使用液压钢筋钳剪切却很有效而省力。针对此,本文对各类液压钢筋钳的钳剪痕迹进行了研究,以利于对案件使用工具的种类和同一认定作出判别。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磁卡锁的逐渐普及,犯罪分子有针对性地研制出了一种开锁工具。这类工具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开锁时间短,遗留痕迹少,开锁时电脑控制系统无开门记录。笔者就近年来在实际勘查工作中,对利用工具开启磁卡锁案件的作案特点及遗留痕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尽管对工具痕迹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工具痕迹研究中还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尚未形成共识。诸如,工具痕迹的概念,工具痕迹的形成和分类,工具痕迹检验与手印检验、足迹检验的异同,工具痕迹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等等。由于理解和认识不一,以致在同类教科书中对相同的问题的论述相差很大,甚至互相矛盾,这既不利于工具痕迹学科理论框架的构建,也有碍于实际应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使之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7.
犯罪现场是指犯罪行为实施后,引起受害人、客体物发生变化的统—体。犯罪行为、犯罪工具造成特定的物质变化(被害对象直接发生变化,现场客体物表面发生变化.现场客体物增加或减少的变化,现场客体物位置和组合形态发生变化).产生相应的遗留痕迹(形象痕迹、印象痕迹、心理痕迹、电磁痕迹),痕迹与行为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某年8月28日,某铁路巡护人员发现京沪铁路上行线某区间在用钢轨扣件被拆盗数十套,对列车运行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经对现场仔细勘验,除了在中心现场提取了扣件螺帽上工具痕迹、护栏网破口处钳剪痕迹、钢丝钳、螺帽、垫片等痕迹物证外,在中心现场西侧80m处发现并提取红色塑料袋1个,其内有钢丝钳包装盒1个.经对现场物证进行处理,在红色塑料袋上显现连指分布的残缺指节印3枚,单指分布的残缺指印1枚(见图1).  相似文献   

19.
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形象痕迹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数字图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在实践中也逐渐将Photoshop运用于刑事科学技术领域的形象痕迹检验,运用电脑设备借助于数码相机或扫描仪,可以在不用显微镜等放大设备的条件下对指纹、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文件材料进行直接检验,用于痕迹任意倍放大,方向、角度的调整处理,痕迹特征的描述、标注、比对、分析认定,并能直接打印出比对结果。笔者根据自己学习、使用Photoshop进行形象痕迹检验鉴定的实践,现以砍切工具痕迹检验为例将检验方法介绍如下。1检验操作方法根据工具痕迹检验的理论,利用成痕客体表面上反映成痕工具刃口…  相似文献   

20.
通信信息痕迹分类静态信息痕迹包括移动电话、无线寻呼机等通信工具营销单位保存的购机底档(通信工具使用人的购机记录和入网登记卡)、通信记录(存留在用户通信工具上的信息内容和通信传输媒体计算机网络主服务器中保存的用户通信记录,也包括死者或作案人使用的通讯记录本)和通信工具本身的综合技术(该型号的通信工具在进入市场流通前,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和信息进行综合性能检测后,所存留的技术档案) 动态信息痕迹犯罪嫌疑人作案过程中以移动电话、程控电话、IC卡电话和无线寻呼机等通信工具为信息传递媒体,彼此间沟通犯罪情报或与外界联系时产生的通信信息痕迹。通信信息痕迹的特性时限性通信信息痕迹的保存,除一小部分存贮在用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