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世界上曾先后出现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前两次民族主义浪潮与两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独立的民族民主运动相联,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进步性.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则滥觞于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这一特殊背景下,带有某种历史必然性.一些发展中国家以民族主义作为维护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的武器,这种民族主义不无积极意义;但总体上看,此次民族主义浪潮以宣扬民族分立、反对民族统一、抵制先进文明为基本特征,以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民族主义、种族排外主义为主要形态,思想极端,行为激进.同当今世界要和平、求稳定、谋合作、促发展的时代大潮相悖而行,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和反动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全球对社会主义运动的系统性进攻和苏联的崩溃,既产生了全球化,也导致了本质上是反动的政治力量的兴起。 在西方,表现为宗教正统主义和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俄克拉荷马城大爆炸是美国国内宗教和民族主义反动势力兴起的表现。反对社会福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40年代获得独立与解放以来,印度和中国都经历了剧烈的民族主义浪潮。但是,这些涌动的民族主义在两国却以显著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中国,民族主义几乎无一例外地指向外部,尤其是针对美、日“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印度,这一浪潮则主要由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加以动员和  相似文献   

4.
国名对于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具有强烈的凝聚意义和符号价值。"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名称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以天下观念为核心的王朝时期(1912年以前),中国并没有将"中国"正式、长期和稳定地作为自己国家的名称,而是以王朝的名称代替国家的名称。近代从西方引进的民族国家意识兴起后,作为民族主义主观构建过程的最终结果,"中国"才凝结成为中国的正式国家名称,构成了中国人对其身份的认同。然而,用民族主义叙述中国身份认同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中国式的民族主义与源自欧洲的民族主义存在本质上的差别。欧洲民主意识先于民族主义产生,而中国却走向了其反面,同时,在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并且中国回归了大一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并没有因为国名的确定而实现向一个经典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转变,近代中国是一个"未完成"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印度教民族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期,是印度教复 兴运动中一股保守主义思潮。在这股思潮影响下产生了若干个有影响的教派主义组织和政党。80年代初,以印度人民党(简称印人党)崛起为标志,印度教民族主义又一次兴起高潮,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6.
格林菲尔德在<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中认为,现代世界历史中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直接动因或原因(而不仅仅是条件)是民族主义.本文认为,现代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推翻王朝国家而建立民族国家的政治理念,对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二重性.而现代民族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影响同样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因此,人们不仅要支持进步的民族主义,而且要反对反动的民族主义,才能有利于现代世界经济健康、协调、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历史认识问题是影响日韩关系发展的症结之一,民族主义是影响历史认识问题的重要因素。东亚国家的民族主义有着特殊的性格,即存在本质民族主义与近代化民族主义两个侧面:本质民族主义通过近代化民族主义参加东亚国家间的近代化竞赛,这场竞赛的目标是完成“西方”规定下的近代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韩两国的近代化民族主义占据优势,在历史认识问题上采取了务实处理的态度;20世纪90年代以后,两国的本质民族主义与近代化民族主义完成合流,其历史认识问题走向相互攻讦、问题混一的新模式。本质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与近代化民族主义的合流是日韩历史认识问题解决的两重难关。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2月5日,一代伟人曼德拉离去,引起南非和世界的悲痛和惋惜。纳尔逊·曼德拉是南非民族解放、种族和解与国家统一的象征,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和建设种族平等的民主制度的进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曼德拉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还在于他的高尚人格,为民族和国家无私的奉献,而不迷恋个人权力。曼德拉是伟大的民族主义领袖,但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有宽容的胸怀和博大的爱。曼德拉主张世界和平与正义,反对战争和强权。  相似文献   

9.
革命导师列宁曾经指出:"抽象地提出一般民族主义问题是极不恰当的。必须把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把大民族的民族主义和小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据此原理,结合当今情况,我们还必须把不同历史阶段、特别是历代剥削阶级的民族主义和无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以克服在这个问题上的"左"倾错误,使民  相似文献   

10.
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催生了本土无产阶级的产生,受欧洲社会主义思想及阿尔及利亚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影响,社会主义思想开始萌发。在法国殖民统治的背景下,阿尔及利亚共产党脱胎于法国共产党,努力实现政党的"阿拉伯化",谋求与民族主义组织的合作,是阿尔及利亚殖民地时期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但由于外有殖民当局的镇压、法国共产党的影响以及共产国际的干涉,内有工人阶级力量薄弱、政党内部成分复杂、与其他组织合力困难等因素的局限,阿尔及利亚共产党发展过程困难重重,最终在民族解放事业中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11.
阿尔及利亚的自管社会主义是阿拉伯社会主义的一种类型。它起源于圣西门主义者在殖民统治时期的理论与实践,在独立斗争中成为民族主义者的政治选择,也是解决独立初期社会危机的重要武器。它经历了工人自发的自管运动和政府主导下的自管社会主义两个阶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自管社会主义对阿尔及利亚独立初期的经济独立和政治独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之后的"左"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作为政治表述方式的定义 如果人们考察一下215年以来"左"表示什么,他就会立刻发现结论是多种多样的.1789-1791年法国革命时国民议会中反对国王的否决权、拥护自由并且愈来愈拥护民主的人是左派.他们的主要敌人是专制主义和封建主义.在1848年的欧洲,捍卫民族和民族国家的人也就是左派.但是在1870到1871年的德国就已经不那么清楚了,民族主义成了右派的事.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的后半期,社会主义是左派的主要计划(Hauptprojekt),但是有各种流派,1917年以后发生了致命的分裂.社会主义就其核心来说是反对资本主义和反对阶级社会的,但是1919年的左派法西斯主义也自认为并且被认为是左派,因为它激烈地攻击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并且主张社会合作主义(Koporatismus).忽视人权的、共产主义类型的专政进行了反对资产阶级、反对自由主义的斗争,后来又进行了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因此也是左派,而且更应当算是左派了.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遵循自由主义的逻辑,提出了"后民族结构"、"世界主义民主"等现代国家构建和运行的理想型模型;而后发国家回应全球化的举措则表现为新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努力提升国内实力的现实主义态度。这两方面存在的张力和理论上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现代国家构建。  相似文献   

14.
茉妮 《南风窗》2010,(10):100-100
<正>由于萨义德在学术界引爆了"东方主义"的概念,不仅使他成为里程碑似的人物,而且还引出了无数学者对于这一概念的思辨和阐释。萨达尔的《东方主义》即是一例带有浪漫文学气质的社会学文本。2006年美国出版的尚未译成中文的  相似文献   

15.
<正>复兴党的创立与早期发展演进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各种政治力量纷纷登上叙利亚政治舞台时,一个默默无闻的、主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运动——"阿拉伯复兴运动"开始兴起。它的创建人是一位名叫米切尔·阿弗拉克的阿拉伯基督徒和一位名叫萨拉赫·丁·比塔尔的逊尼派穆斯林。他们从传统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泛伊斯兰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吸取思想营养,用以观察和研究叙利亚和阿拉伯民族所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政策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民族政策的角度考察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是研究中国民族关系的一个新的视角。中国的民族政策蕴涵着"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民族主义"取向的政策,在解决少数民族发展程度较低情况下的民族问题方面体现了强大的功能,但在处理少数民族发展起来以后的民族问题方面则功能不足。而且,"民族主义"取向的政策也蕴涵着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促成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由"民族主义"向国家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17.
巴尔·甘加特尔·提拉克(Bal Gangadhar Tilak 1896-1920),奥苦宾多·高士(Aurobindo Ghose 1872-1950)均是印度国大党激进派代表和领导人,对20世纪初期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发挥过非凡的作用。他们的民族主义思想为印度资产阶级民族改良运动向民族革命运动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社会运动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和70年代,在美国和欧洲,各种社会运动方兴未艾,风起云涌。社会运动理论也因此在西方流行起来。在美国,这个社会运动的大潮首先是民权运动——即非洲裔美国人争取投票权及其他公民权的运动;这一运动还包括了20世纪60年代早期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始,随后席卷美国的言论自由运动;还包括反对越南战争的反战运动——这项运动后来成为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主义的基础来自政治民族的支撑,政治民族又是建立在众多文化民族共同拥戴的基础之上;而分裂主义的基础来源于族群民族主义的泛滥,其理论和现实动力均有赖文化民族的支持。文化民族使得分裂主义者和分裂主义运动找到了民族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依靠。经由政治组织的操弄,以及外部势力的干预,文化民族往往成为政治民族形成、政治身份认同的主要基础,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民族冲突频发、分裂主义甚嚣尘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主义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影响国际局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民族主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下面就近几年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一、关于民族主义的概念有人指出 ,民族主义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最早是 1 40 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召开的题为“波西米亚和波西米亚民族的宗教与经院哲学”辩论会上提出的。此后 ,这一名词开始被政治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频繁使用。人们对民族主义研究的分歧首先表现在对其概念的界定上。据有人统计 ,目前学术界关于民族主义的概念有2 0 0多种不同的概括。目前学术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民族主义是在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