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复合平等是沃尔泽多元正义的社会理想。多元正义以物品理论为基础,把自主分配作为根本的分配原则,视支配为非正义。以沃尔泽的多元正义为视角,支配是转型社会凸显出的非正义现象,转型中的中国也存在着支配问题。在转型社会中,必须尊重物品的社会意义,发挥政府限制支配的作用,界定并保护各物品相互独立的领域,才能实现复合平等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2.
转型交易费用是经济转型中的特有现象,它的产生是因为不同社会资本之间的交易。转型交易费用升高意味着经济转型中社会资本控制了重要资源尤其是国有资源并阻止其他人进入,经济转型成为少数人谋利的过程。经济转型的顺利进行必须有效地降低转型交易费用,消除社会资本对国有经济改革的影响,使经济转型惠及大众。社会资本与转型交易费用的关系,为考察经济转型绩效提供了一个较为充分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3.
关于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指出,中国一些资源型城市目前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衰退和环境破坏严重、可持续发展发展问题突出等严峻形势.为此,该文结合国内与国外转型发展较好的城市案例,建议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应该依靠科技创新,因时、因地制宜,不同发展周期、不同资源类型的城市转型应选择不同转型路径,同时注意发挥企业在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杜凡  陈楠 《长白学刊》2009,(6):108-111
一般再分配的正当性建立在国民资格的基础上,矫正再分配建立在矫正正义基础上,要求对改革成果的不公平享有以及代价的不公平承担进行补偿分配。转型时期正义的客观、主观条件的变化使矫正正义吁求强化,矫正再分配成为转型社会再分配的特征。我国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要积极实施矫正再分配。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创新驱动促进城市转型,重在明确转型目标,把握开放创新机遇,积极引进人才. 一、明确城市转型的目标 城市转型的目标转到哪里去? 在创新驱动和城市转型中间,有一个中间目标是产业转型,通过产业转型推动城市转型,产业转型里有两方面特别重要,一个是数字化转型,一个是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6.
吴真 《长白学刊》2004,(3):43-48
社会价值分配的正义是多侧面的,反映在法的领域则存在着正义的相互依存、相互冲突的两个方面--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此二者也并非单一的概念,它们分别以三种形态表现出来:制度正义和社会正义,抽象正义和具体正义,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不同形态产生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学说,对法的引导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法治的精神内涵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因此,法的正义观价值取向的确定不是在二者之中选择其一,因为任何一个方面的正义走向极致也就走向了片面和负面.不同角度和层面的正义之间对冲突的包容和妥协推动着法治不断发展向前.现代社会法治必然追求二者的和谐统一,追求的过程正是我们对正义不同侧面的权衡和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朱华彬 《岭南学刊》2008,1(2):71-74
正义是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不同的政治哲学流派由于对正义含义的理解不同而提出了不同的正义理论并发生相互的论战,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处理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力之间的关系。以权利与权力为纬度,以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对象性内容,是一种理解正义概念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民主与法制》2011,(29):26-27
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各种利益纠纷和矛盾凸显,社会治理难度剧增,民众极度需要政府践行并维护公平、公开和正义的价值观。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根本的一条是把握管理社会是为了谁。济南城管曾提出一个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9.
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发生了从区域化到一体化再到全球化的演变,全球化是其中最重要的变革性阶段。作为强大的变革力量,全球化造成了社会、经济、治理制度以及世界秩序的大规模变动更新,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体系正在进行着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最不同的体系转型。中国需要基于对国际体系转型中的多元认识,处理好自己的战略和排序。  相似文献   

10.
个人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存在着一个正义与否的问题。所谓分配正义,就是根据各个人的不同情况而给每个人以应得的东西。历史上对分配正义的根据主要有5种观点,应将其中合理观点纳入到一个系统之中,形成分配正义的根据的新观点,以体现自由、平等、博爱和效率等价值观。分配正义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分配正义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