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同样把邓小平理论作为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一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现行宪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上所作的科学论断,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构成了现行宪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现行宪法是邓小平理论制度化和法律化的最集中体现,它是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分别是1954年宪法、1975年…  相似文献   

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具有重大影响的几次宪法文本上的修改与宪政实践上的飞跃,都是在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宪法思想指导下完成的:1954年宪法由毛泽东主持制定,是毛泽东宪法思想的忠实反映;1982年宪法则是邓小平宪法思想的产物;1993年与1999年两次修宪(特别是后者)则主要是江泽民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宪法思想的精神指导下完成的。尽管毛泽东主持制定的1954年宪法具有一定的过渡性质,但它确立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宪法原则,至今仍是我国当代宪法完善和发展的基础;而1982年宪法及其后来的三…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党制度长期在习惯法的层面上运作。历部宪法典对我国政党制度虽有所规定,但直到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才将政党活动的内容、规则和依据基本确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定型的现实条件下,政党活动没有以成文法形式即政党法作为依据,呈现出明显的缺陷:党的职能得不到较好发挥;党的工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党建与政治体制改革不相协调;不利于落实依法治国等。制定政党法要注意几个问题:防止西化、神化和矮化党的领导;政党法的表现形式只能是宪法性法律;政党法制建设应与违宪审查制度同步推进;党建要与政治体制改革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政党制度的宪法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化水平的重要依据。因为政党制度被纳入宪法的框架体系,政党的独立性、自主性、制度的稳定性和程序性就得到了根本保证。我国现行宪法所规定的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其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将我国政党制度纳入宪法体系,确立政党制度的法律地位,理顺党法关系,对于维护宪法的权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识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1999年3月,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高法律保障。中央军委提出的新时期依法治军方针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在实行依法治军中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宪法决定了新时期依法治军的性质,是依法治军的最高法律保障;在新时期的依法治军中必须坚持宪法规范的民主原则、法治原则、维护和保障权利原则、效率原则和监督原则;宪法确立了新时期依法治军的任务、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推动和促进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规范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及必然要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而言意义重大。新时期,只有从凝聚和强化宪法共识开始、以宪法基本精神为方向指引、通过宪法实施和权威加强探索多党合作制度规范化的根本路径,才能保持多党合作制度规范化的正确方向,使多党合作制度规范化的成果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宪法大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7.
推动和促进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规范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及必然要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而言意义重大。新时期,只有从凝聚和强化宪法共识开始、以宪法基本精神为方向指引、通过宪法实施和权威加强探索多党合作制度规范化的根本路径,才能保持多党合作制度规范化的正确方向,使多党合作制度规范化的成果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宪法大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8.
推动和促进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规范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及必然要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而言意义重大。新时期,只有从凝聚和强化宪法共识开始、以宪法基本精神为方向指引、通过宪法实施和权威加强探索多党合作制度规范化的根本路径,才能保持多党合作制度规范化的正确方向,使多党合作制度规范化的成果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宪法大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确立宪法至高权威胡大成党的十五大报告把依法治国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指出依法治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确立宪法至高权威,这是逻辑的必然结论。宪法是国家...  相似文献   

10.
王莹  马治国 《理论前沿》2008,(10):25-26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在产权保护上的价值取向不同,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发展的马克思产权观为指导,完善当代中国产权制度的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产权法律思想;公有财产与私有财产平衡保护;保持社会主义宪法性质;确立社会主义知识产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自二十世纪以降,各国宪法一般都引入文化条款,大多规定国家文化、民族文化、文化基本国策、文化国家权力、文化基本权利等内容。我国宪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2018年宪法修正案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宪以来,我国文化法律体系构建进一步完善,加快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2.
司法审查是现代化法治国家普遍采纳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本文通过回顾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对各国的影响,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确立司法审查制度,使宪法得以切实贯彻和实施。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宪法所确立的治国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内涵之一,法治建设又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建立秩序的重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前提是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我国今后的法治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适时修改我国宪法,努力保障宪法内容的与时俱进;继续加强立法,构建与宪法发展相配套的下位法体系;强化宪法配套实施法规立法工作;健全宪法实施技术性配套措施。四者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方能起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强化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实施赵玉士我国1982年宪法,是一部体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进入健全发展时期的里...  相似文献   

16.
1954年宪法就其性质而言 ,是一部过渡时期的宪法。一方面 ,它为实现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国家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提供了宪法上的保障 ;另一方面 ,由于宪法本身的“过渡性”的局限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制度的完善和宪法自身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在现行宪法中的确立 ,从某种意义上是总结了 1954年宪法“过渡性”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宪法修正案在统一战线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性质在宪法上的确立,是新阶段社会阶层变化的必然结果,是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地位的确定,是统一战线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实现现代化是任何国家、民族都无法回避的历史必然。对于任何国家而言,政治现代化又是整个现代化运动的重要方面。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包括深刻内容的范畴,是我国长期以来所坚持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政治现代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而写进了党章和宪法。我国也从此步入了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核心和精髓,是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灵魂,也是法学界,理论界重点研究和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根本问题:一是创立了民主法制治国论;二是首次确立了民主法制事关全局和基本方针的战略地位;三是全面地提出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方针;四是创立了建设与法制“两手抓”的思想。 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开创了从中国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之路,创立了发展民主、完备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思想,构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新贡献。  相似文献   

2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 1 982年以来 ,我国先后 4次对宪法内容进行部分修改 ,每次修改都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实践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论认识的一次升华。新的宪法修正案 ,凝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 ,使我国宪法更加完善 ,更加符合国情 ,更加反映时代精神 ,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 ,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 ,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纵观本次宪法修订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