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薛涌 《同舟共进》2012,(10):32-34
福利国家,特别是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能否为未来中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这个问题已被忽视了30多年。理由有两个:第一,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起步时,首要使命是摆脱计划经济的大锅饭、寻求通过市场机制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动力;第二.也正是在这个时刻,福利国家陷入深重的危机,西方正忙着给北欧的“保姆国家”唱挽歌。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福利体制类型学的视角,从权利支持、经济支持、时间支持和服务支持四类政策方面详细梳理了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美国和英国)、保守主义福利体制(法国)和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瑞典)下残障儿童家庭社会支持政策的主要经验。研究发现,不同福利体制类型的国家侧重于不同的政策工具,从而形成各自的政策工具组合。各国对政策工具的选择体现了其政策理念以及国家、市场和家庭的责任份额。基于国际比较分析,文章从家庭照料者支持体系、家庭津贴制度和家庭基层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后小康”时代本土化残障儿童家庭社会支持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瑞典儿童福利模式及发展趋势研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典儿童福利制度完善,以优厚的亲职假给付与普遍的公共托育服务著称,充分考虑到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需求,使得儿童在其人生各阶段,都能接受国家资源以达到其发展所需,属于典型的国家支持型、母亲友好型儿童福利政策.是"北欧模式"福利国家的代表,被誉为世界福利国家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在社会治理领域加强了针对社会的管治力度,内容涉及社会矛盾应对、社会组织发展及互联网管控等,在社会管理制度创新中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一、以权利与责任对等为原则调整民生制度改善民生,是防范和和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治理手段。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西欧和北欧各国纷纷宣布建成福利国家,国民的"幸福"意识明显增强,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国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削减福利成为英美等国的基本政策取向,政府  相似文献   

5.
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到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从俄罗斯到北欧诸福利国家,一场旨在把教育按产业运作的改革已经或正在悄然兴起,教育市场化之路成为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教育卓有成效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早就听说北欧诸国是高福利国家,其中政府对全民的免费医疗卫生服务更是令许多国家老百姓所赞赏。在前往丹麦的飞机上,我有幸与一位芬兰的赫斯先生相邻而坐,出于职业习惯,我与这位赫斯先生就北欧的福利特别是医疗卫生方面的话题进行  相似文献   

7.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管理先后经历了有限社会管理、全面社会管理和积极福利国家三大发展阶段,其中福利国家时期的社会政策对我国现阶段社会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共时性角度来看,现代福利国家的社会管理又可划分为美国模式、西欧模式和北欧模式,且各具特色与亮点。文章重点对现代社会管理的三大模式及其经验进行总结与提炼,并结合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借鉴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协调和稳定社会发展,当代各国都制定一定的社会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已成为社会协调稳定的机制。一、东西方国家的社会政策现代社会政策系指国家政府或社会团体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政策措施。社会政策的种类繁多,每项具体政策都包含特定目标、标准规定、制约条件和实施操作等环节。东西方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虽然同是社会政策,有许多相同的内容,但性质不同,形式也不尽相同。西方社会福利政策,具有明显的生活福利特征。英国是最早制定社会福利政策的国家,也是后来我们所讲的最典型的福利国家。20世纪初,英国向…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一国政府对国内经济政策的控制力减弱,并使各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发展,动摇了福利经济制度实施的理论基础;并使福利经济制度由二战后的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向工作福利国家转变;它既使国家的经济组织和行为边缘化,同时又推动了福利经济制度在全球的发展。各“福利国家”一方面积极参与、推进全球化和经济国际化;同时又根据环境的变化对福利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其改革的趋势是逐步从“普遍性原则”向“定向原则”过渡,社会福利朝着社会化、市场化、私人化、多元化、国际化等方向发展。中国政府也应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以主动参与全球化,同时对福利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使社会福利的供给者多元化,加强社区建设,协调和增进中国社区和社会组织在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责任上的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运》2014,(1):44-46
<正>通过制定家庭政策引导社会发展方向,实现社会领域治理,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为了应对家庭及其成员面临的各种挑战,许多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总的来看,目前各国家庭政策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稳定家庭、维护家庭成员平等权利以及增加家庭福利。其中既有使所有家庭普遍受惠的家庭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即以家庭为单位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旨在广泛  相似文献   

11.
唐乐 《传承》2008,(18):104-105
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但是门类繁多的福利政策无疑使国家不堪重负,并容易造成了新的不公正。因此,各国纷纷开始了各种积极地应对措施,以职业福利替补公共福利,从普及性的社会福利向选择性的社会福利发展,从"福利国家"向"社会型投资国家"转变,促进社会福利开支来源的多元化、丰富化。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四十年代,英国的贝弗里奇发表《关于社会保障及关联服务的报告》,把杜会福利作为社会责任确定下来,规定凡达不到国民最低生活标准的社会成员有权从社会获得保障,并设计了一整套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方案,贝弗里奇报告对英国及西欧、北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后,以社会保障为核心内容的“福利国家”的思潮在工业化国家的社会政策中长期占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西方福利制度所面临的危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但是门类繁多的福利政策无疑使国家不堪重负,并容易造成了新的不公正.因此,各国纷纷开始了各种积极地应对措施,以职业福利替补公共福利,从普及性的社会福利向选择性的社会福利发展,从"福利国家"向"社会型投资国家"转变,促进社会福利开支来源的多元化、丰富化.  相似文献   

14.
一篇《北欧意识》的文章写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街头上,几名男女小学生在路旁卖他们自己制作的十几只小“纸鹿”,旁边的小纸牌子上写着“我们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全班同学准备周末去郊游,特制做几件小玩具,请小姐们、先生们买下,供我们作路费”。 瑞典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富裕国家之一,政府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民福利政策,他们的人均生活水平比我们高,按我们的想法,家长给自己的小学生一  相似文献   

15.
妇女与社会政策--论妇女地位在北欧国家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性别角度研究福利国家,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把握妇女和国家社会政策之间复杂联系的方法。这一维度的研究被北欧女权主义学者所发展,它强调妇女对发展福利国家的巨大贡献。然而本研究将考察妇女与国家联系的另一个方面:即国家的社会政策是如何影响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本研究将讨论妇女作为家庭主妇、母亲、配偶和公民的角色,揭示北欧国家社会再生产体系的转型,考察北欧国家的社会政策发展及其如何将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使她们成为社会公民。由此,本研究为思考在中国实现男女平等的现实道路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工作福利于1960年代最早在美国出现,并于1990年代后被许多福利国家作为福利改革的重要措施而引入,旨在通过强制性、惩罚性和消极性的手段促使受助者积极参与劳动力市场以消除福利依赖。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工作福利已成为众多国家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传统福利国家转向工作福利国家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改革趋势。本文旨在梳理与回顾工作福利的形成逻辑,对工作福利的概念进行探讨与辨析,尤其是厘清其与"激活"政策、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区别与联系,并对工作福利的实践效果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由丹麦王国倡导,芬兰、冰岛、挪威、瑞典北欧五国携手,以“光彩生活”为设计理念,把自然界的水、光、云作为空间设计元素,呈现北欧独具特色生活方式的“北欧航标”联合展馆已完美竣工,在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5月12日至10月31日)免费迎接来自世界各国的参观者。记者专门先行“踩点”,身临其境品味难得一见的北欧生活情调。  相似文献   

18.
易谨 《青年探索》2012,(4):83-88
韩国《儿童福利法》是上世纪60年代初制定的十多部社会保障法律之一,它历经50年,经过了“补缺型”儿童福利法律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普惠型”儿童福利法律制度的确立、完善共四个时期,目前已形成为健全完善的儿童福利法律体系。韩国儿童福利法律制度以“稳固家庭基盘”为儿童福利基本政策,以“自立为导向”为儿童福利理念,以“全面发展”为儿童福利终极目标,并明确划分国家、社会、家庭的儿童福利责任。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社会和谐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解决风险人群的需求入手,以构建“福利国家”为起点;以社会公正为目标,既防止贫富两极分化,也绝不搞平均主义;以工作福利取代社会救济,积极鼓励全民参与福利建设;政策社会化与社会的政策化,这些就是加拿大社会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们访问北欧三国的主要观感,已分别记述于前五篇《纪行》之中。还有一些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思,这里再把它们写下来,既作为“拾遗”,也作为这次出访观感的“结束篇”。一、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次我们到北欧三国访!司,发现他们也在实践中继续探索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这三个国家社会福利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很大,这些福利开支主要是由政府通过国民收入的转移支付来实现的,计划程度相当高。北欧三国都自称他们实行的是“混合市场经济”。挪威国家统计局的专家告诉我们说,这种市场经济强调市场与计划的融合,即一方面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