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到老年一般都会考虑:给子孙留点什么?古往今来,在这个问题上,有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一种是注重清廉和才智,从小教育子孙树立崇高理想,做一个自立自强、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一种是留大量财产,买地建房、存金银、存款,让子孙坐享其成。我国历史上许多贤臣、名相、清官廉吏在治家教子方面都很注重以身示诫,立之以规,喻之以理,教之以严,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我国东汉时期的杨震官至太守,子孙常粗食步行,有人劝他分些财产给子孙,杨震说:让他们具备清廉之德,这就是重要的“家财”了。清代乾隆年间,郑板桥身为知县却…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清官廉吏,人们根据他们的事迹,以数字绰号、称号、雅号赠送给他们,以朴素的形式表达对这些清官廉吏的爱戴和敬仰。半鸭知县。清朝康熙年间,于成龙在担任广西罗城知县时,廉洁自律,寸礼不纳,安于清贫。一次,于成龙的儿子千里迢迢从老家来探亲,在返回家乡时,于成龙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给儿子。  相似文献   

3.
清康熙朝,有一位“操守极清”、一直以清正廉洁闻名天下的人,不仅皇帝称其为“天下清官第一”,老百姓也称誉他是“天下第一清官”。这个人就是张伯行当时,“天下言廉吏者,虽隶卒贩负皆知”其名。  相似文献   

4.
物之思絮     
马荣 《党风建设》2002,(10):47-47
古代廉吏深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有言日:“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治家之理,同于治国”,“明内而齐外,故家道正而天下正”。故而,大凡清官廉吏,不仅自身清正,其家风也十分严谨。  相似文献   

5.
偶读《康熙大帝全传》,知康熙非常注意奖掖扶持清官。为了勉励地方官员中的廉吏,康熙大力宣传做清官的好处:“尔等为官,以清廉为第一。为清官甚乐,不但一时百姓感仰,即离任之后,百姓追思,建祠尸祝,岂非盛事?从来百姓最愚而实难欺,官员是非贤不肖,人人有口,不能强之使加毁誉。尔等各宜自勉。”“为清官甚乐!”这是康熙一惯的看法。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中的主人公就是康熙发现并加以重用的廉吏。人活得快活才有意思。谈物质,也许贪优于廉;而论精神,则廉乐于贪。清廉人生,活出坦然。清廉者,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心里…  相似文献   

6.
清《东华录》云:“康熙年间有清官,雍正年间无清官。”此说虽有偏颇,但并非无据。康熙重“倡廉”,大力表彰清官,虽使一些贪官污吏漏网,却“表彰”出了张伯行、于成龙等一大批载于史册的清官廉吏;雍正偏“反腐”,倚重惩防措施,虽镇压了一批贪官污吏,却埋下官场风气渐衰的隐患。吏治腐败问题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痼疾,不仅令黎民百姓扼腕,也让最高统治者头痛。在对待腐败的态度上,出于对他们“家天下”的责任感,历代皇帝都防范得很严,也惩治得很重;但在整饬吏治的方式上,皇帝们中间却分出“重反腐”和“重倡廉”两类。明太祖朱元璋立重典、动严刑,…  相似文献   

7.
学学古人诫子□令治国我国历史上许多有作为的贤臣名相、清官廉吏都很注重修身养德,志存高远,因而能在金钱与权力面前较好地把握自己。同时,在治家诫子方面亦能以身示教,立之以规、喻之以理、诫之以严,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诸葛亮以《书》诫子诸葛亮一生戎马征...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山西广泛宣传“法治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有着“净化政治生态,促进富民强省”的积极意义。其中,廉政文化受到了特别关注,山西历史上封建时代的“廉吏”司马光、狄仁杰、于成龙、陈廷敬、吴琠等一一拂衣整冠,纷纷出场,一时成为媒体宣传的热点。但是,我认为封建时代那些所谓廉吏,也即20世纪60年代曾经引起热烈争论的所谓“清官”,确实有过为人们所称道的某些开明情操,然而他们的精神境界远远不及而且永远不及我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实际执政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廉政建设所迸射出的光辉。那些“廉吏”“清官”所遵循的无非是“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那一套说教,其目的不外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解放区)廉政的目的,则是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两者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清官廉吏,他们爱民自律的品质在一代代百姓中流传。人们根据他们的事迹,以数字绰号、称号、雅号赠送给他们,以朴素的形式表达对这些好官、清官的爱戴和敬仰。半鸭知县清康熙年间,于成龙在任广西罗城知县时,廉洁自律,寸礼不纳,安于清贫。一次,他的儿子千里迢迢从老家来探亲,在返回家乡时,他没有什么给儿子,  相似文献   

10.
所谓清官,顾名思义,是指清正廉洁的官吏,与贪官相对(《辞海》释语)。历史上,清官盛称于明清,此前称为廉吏。廉吏有各种别称。汉代司马迁谓之循吏(奉法循理之士)。其《史  相似文献   

11.
清圣祖康熙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著名的君主。在他的统治时期,“天下粗安,四海承平”,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顶点”,为清王朝的强盛奠定了牢固基础。在这个时期,产生了一批廉吏,他们中有:被皇帝称为“清官第一”的于成龙,不畏权势、爱恤军民的两江总督傅拉塔,刚正不阿、心底无私的治河专家靳辅,荣膺“豆腐汤”美号的汤斌。  相似文献   

12.
陈克鑫辑 《湘潮》2012,(9):46-47
古代清官“治家”的智慧。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颜之推以“家训”展志,规范子孙,恐遭“败德”之患。《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序致第一》开宗明义,“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必须“轨物范世”、“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其内容涵盖教子、治家、风操、名实、省事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支部生活》2008,(5):63-63
历史上,大凡清官廉吏,总是严于律己,常感政绩不显,负国负民,有愧于心,古往今来,他们留下许多自愧诗,令今日当政者读之,仍颇有获益。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读到一篇题为《请设个“清官奖”》的文章。其文概言眼下我们的清官太清贫,让他们饿着肚子为党为国奉献,于理不公,于心不忍。因此呼吁政府设“清官奖”,以重奖清官,使他们能堂堂正正,潇潇洒洒地做官,反腐倡廉就能腰杆硬实,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7,(1)
<正>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特别重视良好家风的构建,留下了许多著名家训、家规,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汲取中国传统家教文化的优秀成果,对营造现代家教文化氛围,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铁面无私的清官包拯给子孙留下的家训,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严格的家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大凡清官廉吏,都能严于自律,守持廉德。他们俸外无取,不谋歪财,常常赋诗明志,拒收馈赠。有些清官拒礼诗,情切理深,内涵深刻,耐人品咀。今天读来,仍直觉有趣,颇有鉴益。明人李汰,为政清廉,一身正气。一次他到福建主持科举考试,有人暗中馈赠重礼以求录取。李汰愤然拒纳,在礼品盒上题诗回绝:“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寒乾坤有鬼神。”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9,(3):80-81
我国古代出现过许多清官廉吏,其中不少人以诗言志,因此留下了很多荡气回肠、充满正气的拒腐诗文,至今读起来仍余味悠长,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8.
丁煌  苏北 《共产党人》2009,(23):53-54
我国古代出现过许多清官廉吏,其中不少人以诗言志,以楹联明理和警世,因此留下了很多荡气回肠、充满正气的拒腐诗文和楹联,至今读起来仍余味悠长,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9.
常听一些人发牢骚:“上面能搞我就能搞,周围的人搞得我照样搞得”,肯定这都是一些越轨违纪的话题。由此使我联想到这些年,一些人“落马下水”蜕化变质的一个沉痛教训,就是不能“择善而从。” 择善而从,是古往今来一切正人君子,清官廉吏为人处世的一条重要准则。古往今来择善而从、公正廉洁、奋发有为的清官举不胜举:如,春秋宋国的贤臣乐喜,一次有人送他美玉他严辞拒绝。献玉的人以为乐喜是怕美玉有假不要,便强调说:“这确是稀世珍宝,我已请行家作过鉴定。”乐喜淡然一笑:“我是以不贪婪的品行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大凡清官廉吏,总是严于律己,常感政绩不显,负同负民,有愧于心,古往今来,他们留下许多自愧诗,今天读之,仍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鉴益。唐代诗人韦应物,曾任江洲史、苏州刺史等职,为官清廉,关心民疾。在《寄李儋&#183;无锡》中云:“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之愧俸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