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芭 《新民周刊》2015,(47):24-26
"白毛女"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和故事,它以歌剧闻名天下,又以芭蕾舞剧再造辉煌,实际上它的艺术样式远远不止这两种。而关于故事里"斗争"和"爱情"的两条线索也在经年的各个版本中此消彼长,反反复复。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  相似文献   

2.
2005年11月1~3日,在韩国海上王张保皋纪念事业会资助下,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举办了“古代中韩海上交流学术研讨会”,中韩日三国二十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以一度称雄东亚地中海的新罗商人张保皋为中心议题,对八九世纪唐、新罗和日本的海上贸易往来、日本遣唐使与新罗的关系等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会的三国学者共提交了13篇学术论文,与同行充分交换了学术观点和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韩国张保皋研究会金文经会长《新罗和江南》一文,论述了新罗与中国江南活跃的人员往来、贸易关系、航路、造船业、瓷器以及佛教的传播等方面历史事实,阐明了…  相似文献   

3.
公元676年,新罗第三十代君王文武王法敏统一朝鲜半岛,标志着统一新罗时期的到来。而在文学方面,早已产生于三国时代的乡歌——朝鲜最早的文学形式,也得到了空前繁荣。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后人便称三国时期与统一新罗时期的乡歌作品为“新罗乡歌”。作为朝鲜文学开端的乡歌是在汉文化的不断影响之下产生的。据史料记载,到公元二、三世纪,朝鲜人已可充分使用汉字。直至产生第一首诗歌《兜率歌》时为止,中国对朝鲜半岛的  相似文献   

4.
韩国人的姓、本及族谱韩国人本来没有姓氏。在古代的三国时期,高句而国在公元一世纪首先开始使用姓氏。百济、新罗也追随其后,分别在四世纪和六世纪开始使用姓氏。由于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韩国人的姓氏同中国人的姓氏很相像。韩国人的姓氏也有单姓、复姓之分。单姓最...  相似文献   

5.
韩国的故事──以爱情问题为中心的三国时代故事朴ブ一、序言三国时代故事是在高句丽、百济、新罗时期形成的,记载于《三国史记》、《三国遗事》、《殊异传》、《三国史节要》等文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形成于高丽。《殊异传》(或称《新罗殊异传》,是新罗时期...  相似文献   

6.
敖英 《当代韩国》2015,(4):113-125
本文以期刊论文和硕、博士学位论文为中心,考察了中韩建交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的韩国佛教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多集中于韩国的新罗时期和高丽时期,较关注新罗的入华求法僧这一群体和金乔觉、义天与知讷等个别僧人。同时,这些研究成果的作者分布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虽然经过这二十几年的研究,大陆地区的韩国佛教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有不足之处,尤其是对相关研究主题的海外研究成果关注不够。再有,大陆的韩国佛教研究也有很大的延伸空间,有很多主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新罗统治者在国内外局势动荡不安、需要唐朝援助时,就向唐朝纳女。他们把女性视为可以加强新罗与唐朝关系的工具,不顾唐朝的禁止,屡次纳女。在新罗女王中,善德王实施亲唐政策,促进了两国间的佛教和儒学教育及军事、政治交流;真德王实行汉化政策,引进唐朝律令制度和服饰制度、对唐纳质宿卫、织锦作五言太平颂等,促进了新罗与唐朝间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流;真圣王在国内局势混乱的情况下,坚持派使臣和学生到唐朝,促进了新罗与唐朝间的政治、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孙伟 《当代韩国》2003,(2):38-42
公元676年,新罗第三十代君王文武王法敏统一朝鲜半岛,标志着统一新罗时期的到来.而在文学方面,早已产生于三国时代的乡歌--朝鲜最早的文学形式,也得到了空前繁荣.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后人便称三国时期与统一新罗时期的乡歌作品为"新罗乡歌".作为朝鲜文学开端的乡歌是在汉文化的不断影响之下产生的.据史料记载,到公元二、三世纪,朝鲜人已可充分使用汉字.直至产生第一首诗歌<兜率歌>时为止,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文化影响已逾近三、四百年.  相似文献   

9.
面对伊斯兰国的强势进攻,美国最终从幕后走向前台,出台新政,希望"削弱并将其彻底摧毁"。美反恐新政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实施以空袭为主的军事介入,将叙利亚危机嵌入反恐战争,组建国际反恐联盟,军事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并行。可以说,由于伊斯兰国的崛起,奥巴马政府的伊拉克政策出现颠覆性改变,经历从"撒手"到"重返"的转变。这其中既有...  相似文献   

10.
党外干部是我国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对党外干部要"系统培养、择优使用"。  相似文献   

11.
潘文龙 《新民周刊》2017,(5):104-105
青山环抱,绿水川流,白鹭绕飞。这是湖州这座有着2300多年建城历史的国家级历史名城给人的第一印象。湖州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得名的历史名城,区位优势明显,是沪、杭、宁的腹地,宋代便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良好的自然环境、千百年来一代代人的勤奋努力,蕴育了湖州丝之源、笔之源、茶之源、酒之源的美誉。  相似文献   

12.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地域相联、文化相通,早在"三国"(指高句丽、百济、新罗)时代,中国的儒教、佛教和道教均传入朝鲜半岛,并与当时的传统文化、社会习俗相结合,逐渐嬗变为韩国的儒教、佛教和道教.寻觅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可以看到韩国儒教、佛教、道教的基本特点.这一特点,可以用"三教和合"加以概括.所谓"三教和合",就是指韩国的儒教、佛教、道教是以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相互协调的面貌呈现出来.这一现象像一条红线贯穿韩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而尤以新罗时代的花郎道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的实现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青年干部培养需要遵循青年干部的成长路径:来去自如,赢得认同;好事多磨,勇于担当;组织培养,贵人相助;方圆兼顾,坚定信仰;顺势而为,大局为重;共同进步,凝聚力量。  相似文献   

14.
以人的尊严为基础,实现自我完善和人类和平的建学理念──成均馆大学简介本刊编辑部继承高句丽太学、统一新罗国学、高丽国子监的民族学术正统成均馆大学的历史始于600余年前朝鲜朝初期。太祖7年(1398年),成均馆设立。以儒学基本要素仁、义、礼、智为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5.
张仕颖 《德国研究》2011,(3):72-78,80
在德意志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认神识人的过程中,"上帝之义"概念一直困扰着他,构成了其精神困苦的根源。通过对其发现"上帝之义"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上帝之义"的希伯来文原义在古希腊罗马文化背景下的扭曲变迁才是路德精神困苦的实质所在,只要将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的理性分配正义观应用到"上帝之义"的讨论之中,并将义解释为按照人所有的属分进行分配,就会产生这样的精神困苦。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中共十七大提出,要"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安东就是崇尚学术和礼仪的儒乡。作为礼仪之地,仍保存着许多传统文化古迹。 安东是一座有着近2000年历史的城市。早在三国(新罗、百济、高句丽)时代的公元前57年,安东即成为新罗附属国,称昌宁国。公元80年左右,属新罗古陀耶郡。在统一新罗时期,景德王十六年为古昌郡。在高丽太祖时升为安东府。明宗时(1171年)称为安东都护府,神宗时(1198年)称为安东大都护府。忠烈王时(1308年)改为福州牧。到恭愍王时(1361年)又改称安东大都护府。在朝鲜朝时期,世祖在位时设镇、兵马节度使。高宗时(1895年)作为管察府统辖北部16个郡,1896年成为安东郡。到了近现代,1931年实行邑面制时,该地为安东邑。1963年1月1日,安东邑升为安东市。1974  相似文献   

18.
西安及其周边地区乃汉唐都城长安辖区所在,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由于唐朝与朝鲜半岛国家保持有十分紧密的来往关系,入唐新罗使者、僧人、商人、留学生等纷纷来到这里,成为唐朝与周边民族国家友好交往的典范。本稿对“万年宫碑阴题名”、“乾陵六十一蕃臣像”涉及的唐朝与新罗关系问题试作论述,认为万年宫碑阴题名中应该是“左领军将军臣金仁问”,而非此前一些论著所误释的薛仁贵或刘仁轨;乾陵六十一番臣像东南角的石像应为新罗人没错,但将其确定为具体的某人就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日本立法实践表明,文化基本法重点发挥的是文化人权法与文化政策法的功能,厚植文化国力的根本在于全面提高"人"的文化艺术修养。中国文化政策存在稳定性不足、文化人权相对忽视及文化政绩化、功利化现象,亟待尽快制定文化基本法,就文化发展的基本理念、不同主体的权责义务及各项文化政策作出规定,以实现文化重要性教育,明确文化政策方向及保障文化人权,保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有源之水"与"有本之木"。  相似文献   

20.
别尔嘉耶夫(1874~1948)作为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始终关注末世论问题。他反对《圣经》传统对末世论的消极理解,而是坚持一种积极的末世论,这主要体现在其关于历史终结,战胜死亡,摆脱地狱之苦、创造天堂之美等诸多思想中。而在别尔嘉耶夫积极的末世论中,又蕴含着人本主义的上帝观,即坚持上帝的人性化特征,反对把上帝看作是强力、全能者和政权的上帝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