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以城镇儿童、流动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一般儿童四类儿童群体为调查对象,从教育资源、健康资源以及家庭支持三个方面探讨不同儿童群体社会资源的可及性。研究发现,城市儿童在三个方面均优于其他三类儿童。在教育资源可及性方面,城市儿童以及生活在城市地区的流动儿童均优于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儿童,在健康资源的可及性方面也呈现类似的趋势。在家庭支持方面,城市儿童和农村一般儿童则优于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因为劳动力流动造成的拆分型家庭对后两者影响较大。本文认为,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不同儿童群体所获得的社会资源的差异已经在制造儿童群体的分化。  相似文献   

2.
许小燕  孙奔  杨柳 《学理论》2014,(1):98-99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日趋壮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做好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找出影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原因,并加强和完善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和2012年两轮数据,从自评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三个方面,使用多个指标比较了流动、留守与城乡本地四类儿童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分析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自评健康随时间下降,但身体(身高体重等)和心理健康相对较优;留守儿童与农村本地儿童在三个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从发展变化看,流动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但存在性别差异);心理健康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结论认为:我国儿童健康状况及发展的主要特征仍然是城乡差异;总体看,流动有促进儿童健康的作用,留守对儿童发展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地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东部地带在体质上相对较好,在心理健康方面却相对较弱;而中西部地带正好相反。建议加强社区建设,家庭、社区与社会共同努力,促进全体儿童健康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红 《学理论》2013,(17):62-63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是这一问题的核心,总结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来解决。  相似文献   

5.
翟继辉 《学理论》2010,(22):77-78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使他们生活、学习受到严重影响,使他们的正常社会化受到阻碍。运用社会化相关理论,利用对黑龙江东宁县300名儿童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以同龄的非留守儿童为比较对象,从社会化的主体——外出的父母、家中的监护人、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媒介,来分析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2)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从而导致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父母长期缺位,缺少父母的关爱,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其原因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不衔接,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三位一体的社会层级体系,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30)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劳动力转移,制度的阻隔及外出务工人员承受能力等因素而出现的社会问题。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法律问题主要是因监护不力引发的安全问题与社会化受阻引发的违法或犯罪问题。应当从完善立法、司法程序保护、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和增强法律意识等多个渠道全面结合来化解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问题评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对农村留守儿童规模的估算,众说纷纭。从目前学术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规模的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来看,研究者对农村留守儿童规模的计算方法不同,计算结果相差悬殊,不同学者说的留守儿童往往也并不是同一回事。同时,不同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计算,在科学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原因可能在于学术界对留守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定义有一定共识,但缺乏对该概念作出较为完善、被普遍接受的操作性定义。对过去有过留守经历现在已不处于留守状态的儿童是否算留守儿童,以及留守经历的时间是指一次持续的时间还是多次留守累计的时间,对父母双方均外出(或单亲家庭中父或母外出)与父或母一方外出的儿童是否作一定的区隔,等等问题,还需要学术界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9.
日本"单身赴任"研究对我国留守子女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佘凌  罗国芬 《青年研究》2005,18(10):34-40
留守子女的实质是未成年子女与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在一定时间内的亲子分离现象.东邻日本社会所长期存在的"单身赴任"现象所造成的一些问题,与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所造成的留守子女问题有某些类似之处.为把留守儿童研究引向深入,本文对日本的单身赴任研究状况进行回顾与思考,分析日本单身赴任研究对我国留守儿童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8,(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多,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只能留在农村,由此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这些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缺乏父爱母爱,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咬伤、溺水、跌伤、性侵害、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的案件频发,这些现象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文章将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入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为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调查数据表明,农二代大学生有无留守经历的不同人群之间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农二代大学生的留守经历导致较低的亲子关系质量进而产生较低的家庭归属感,而亲子关系与家庭归属感的下降共同导致较高的心理健康危机。数据还表明,小学阶段的留守经历比初中阶段的留守经历对农二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流动人口制度必须预防"留守儿童"尤其是双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的出现。具体操作政策应该是既可以促进人口流动的家庭化、移民化,也可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鼓励回流。  相似文献   

12.
薛海英 《学理论》2012,(16):114-115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造成农村独特的留守人口群体"386199"现象:"38"即留守妇女、"61"即留守儿童、"99"即留守老人。其中,留守妇女负担最重,承担的责任与扮演的角色也最多,但受到的关注最少,使她们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压力。通过分析留守妇女的现状问题,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等专业方法来探索改善留守妇女生产生活状况的工作模式,从而缓解留守妇女问题,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亚男 《学理论》2012,(2):43-44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及个别访谈法对陕西南部地区的小学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以及MTH总分个量表得分上,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都有较明显的差异;小学留守四、五、六年级儿童的对人焦虑以及冲动倾向在三个年级上差异显著;恐怖倾向上男女差异显著;留守儿童的不同家庭背景下(母亲外出,父亲外出或者父母均外出)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过敏倾向上的得分差异明显。由此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且在年级、性别和留守类型上得分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胡和  周琴  徐珊珊 《学理论》2009,(25):116-117
近年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到城市,随之出现的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少数民族留守女童因其民族性和地域特殊性成为留守儿童中更需要帮助和关爱的群体。课题组根据对凉山州甘洛县彝族聚居地的考察,对彝族留守女童及其家庭成员的实地走访,了解到当地留守女童的现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静 《学理论》2013,(11):69-70
留守儿童的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早期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是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负面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留守确实给儿童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危险因素,但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各方面的发展上并无特别明显差异,甚至发现留守儿童发展中还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心理弹性理论的兴起为研究留守儿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目前我国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主要包括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等。  相似文献   

16.
使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比历次普查资料,对中国儿童人口发展现状与新趋势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发现,近十年来,中国儿童人口规模相对平稳,但即将进入下行通道;儿童人口城镇化加速,少数民族儿童规模和占比加大,性别结构失衡等现象仍然存在;普遍的人口流动对中国儿童的生存状态具有深刻影响,受人口流动影响儿童数量持续增加,城镇留守儿童问题凸显,家庭居住模式的变迁也对儿童的生存带来巨大挑战。需要从顶层设计、制度安排、服务供给等方面入手,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儿童成长。  相似文献   

17.
农民进城已经成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根本要求。流动人口的子女在城市不能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不得不把孩子留在老家,从而成为“留守儿童”。以农村留守儿童的形成与当前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现状为出发点,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几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违法原因进行探析,以达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杨艳  冯莉 《学理论》2011,(17):245-246
留守儿童作为我国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暴露出来。社会与政府已经开始关注存在于这个特殊群体身上的种种问题,尤其是教育领域的问题。但是,在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方面的关注却很少。因此,分析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安杰  齐爽 《学理论》2009,(10):59-60
本研究尝试以问卷的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人际交往以及个人理想等方面产生的心理挫折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较之非留守儿童心理挫折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8,(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直接导致了我国"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随着留守儿童的数量日益增加,留守儿童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以湘西吉首市马颈坳镇的留守儿童为典型,以了解本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并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其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