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法律信仰是实现真正法治社会的精神条件,是现代法律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警察法律信仰的内容包括"法律至上"的法治观念;具有"正义"这一法治的价值理念;正确的权力和权利观念;法律职业信仰.警察法律信仰的树建必须摒弃法律工具主义的理论误导;树立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号召。而公民信仰法律是建成"法治中国"的必备前提,也是"法治中国"真正建成的客观表现。一定意义上讲,"公民信仰法律"与"法治中国"是同义语,二者相互促进、相伴而生。当前我国一些公民并没有完全对法律产生信仰,最重要的原因是法治各运行环节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法治赖以依存的社会条件建设仍比较滞后。梳理这两个方面建设的具体要求,以推动我国公民法律信仰培育工作和"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论法治思想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理想的实现具有进化性,法理念是是法治进化的基础,法治要求正义信仰的法理念.法治社会的权威是正义的司法,法官的正义判决使"纸上的法律"成为人们的信仰,而法律工作者的正义信仰是实现法治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浅议全民法治信仰的树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让法治成为国民的信仰,必须使法治精神贯穿法治运行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公民把法律信仰作为其内心理念的基础。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真正意蕴,是法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法治的内在驱动力,但是,我国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是缺乏法律信仰的,我国公民还没有建立起对法律的信仰,这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就从法律信仰的基本理论入手,简要的阐述法律信仰的来源以及信仰与法律的关系,并就我国法律信仰的现状以及培养公民法律信仰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开展论述。希望本文就法律信仰有关方面论述能为法律实现其在社会中的历史责任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宫玉静 《工会论坛》2006,12(6):108-109
建设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要求国民对法律具有虔诚信仰。培育青少年对法律的忠诚信仰,是中国实现法治的根本。法制教育是培育青少年法律信仰的关键,能使民主、权利、正义、自由等观念深入其心灵,有效地维护其合法权益;法律援助有助于坚定其对法律的信仰,青少年参与立法,能强化其信仰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如何使法治成为国民的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法治国家,法律必须被国民信仰,且被国民信仰的法律只能是和必然是良法。在我国,要使国民信仰法律,信仰法治,必须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和创设起使法律能够顺畅运行、公权力受到严密制约、违法行为受到有力制裁、社会正义得到有效维护、法治文化深入人心的法治国家机制。这种机制一旦形成,法治自然而然地就会成为国民的信仰。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高职院校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阵地,其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是高职院校法治建设的实质与核心。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大学生总体的法律素质有所提升,但法治精神的缺失现象仍然存在,如法律信仰缺失、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贫乏等。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就是要从法律知识层面的普及发展到法治精神层面的提升,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使大学生信仰法律、遵守法律,并使这种法治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头脑。  相似文献   

9.
农村法治建设之观念阻却:法律信仰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信仰是主体心理状态的上乘境界,是实现法治的内驱力,对法治化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农村的法治化过程中,主体法律信仰危机严重阻碍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进度。法律信仰危机,是因为人治传统、法律制度、司法及礼法传统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法律信仰的培植是当前农村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领导干部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现阶段,由于一些制约因素的存在,领导干部自身的法治信仰水平无法满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的需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应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信仰水平,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加强法治教育,丰富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储备,夯实法治信仰的基础;根治人治思维,树立法治思维,为法治信仰奠定观念基础;将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为培育法治信仰构建制度保障;发挥法治仪式作用,树立宪法权威;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培育领导干部法治信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担负着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促进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任务,但目前面临着地方财政资金困难、当地经济发展受限、水源保护任务艰巨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法律和政策保证,适当运用公共财政手段和"水权有偿转让"等市场手段,内部补偿和外部补偿相结合构建双向"造血"机制,强化管理和监管,体现公平原则、维护水源区权益,以保证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对于关乎人类发展的生育行为及后果,人们越来越习惯用法律的视角去审视,生育权问题已成为法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我国,由于有关生育权立法的不完善和不统一,加之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人们选择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型的生育权纠纷,导致法院在面临该类纠纷时"无法可依",直接对我国生育权立法形成了挑战,也使得关于生育权问...  相似文献   

13.
司法实践中,行为人醉酒驾车肇事案件在定性和量刑上面临困境。应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统一法律适用,尽量杜绝"同案不同判",以期合理评价并遏制此类案件。  相似文献   

14.
鉴于主流的经济法既往研究过于倚重价值论范式及其所造成的对经济法实践操作能力的消极影响,本文立足于转型中围社会的“共时性”背景,选定其中一个非常具有社会影响和法律分析价值的农村民间金融个案一河北大午农牧集团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依循严格的法条主义的实证分析范式,探究了“三农”转型背景下农村民间金融所面临的司法制度困境。其深意在于通过对分别代表私法(民法)和公法(刑法、行政法)两种立场的控、辩双方论证思路的分析实证检视,尝试性地思考与回答了经济法对于类似制度困境的有效破解。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民间文学法律保护的立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是各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但在科技革命和国际化潮流中,它们正面临着不正当利用,甚至是扭曲破坏的危险,因此保护民间文学已经日益必要和紧迫。但对采用何种法律来保护民间文学,国际国内均有不同的看法。通过对各种立法实践的评析,本文提出,我国民间文学保护,应立足我国现有的立法实践和立法资源,采用版权、民间文学产权和邻接权法》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对农民的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权造成了较严重损害,但农民对环境污染的救济却存在多重困难,应从价值层面强化维护农民生存权的法治理念,并从制度层面强化政府的环保职责和提高农民的救济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刑诉法扩大和完善了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等权利,赋予了侦查阶段律师辩护人的地位,有效解决了此前律师所遇见的“三难”问题。同时,新刑诉法改变了检强律弱的传统格局,对于检律关系进行了重新塑造,检方优势地位逐渐减弱,公诉风险逐渐加大,检律双方从激烈的对抗也逐渐走向平衡与协作。如何理解新刑诉法对于检律关系的变化,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在司法实践中需要迫切关注。  相似文献   

18.
民事执行程序是为保障主体的民事权利而设的,在整个诉讼程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法律对执行当事人的规定存在诸多不足。为保障胜诉者的权利,使生效判决不致成为一纸空文,在当前“执行难”问题一直困扰法院的情况下,完善我国执行当事人变更和追加制度显得更加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侦查监督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检察机关对自侦案件的侦查监督存在法律空白点 ,由此引发司法实践的诸多问题。建构这一监督机制 ,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检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当时中国面临重重障碍,既有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左”和“右”的思潮,又有旧的传统观念。邓小平以大无畏的开拓精神,扫清了走上新道路的屏障,顺民心、合民意把中国引向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