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三重维度深入把握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 《理论探索》2007,42(3):16-18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文字表述言简意赅,而其内涵却蕴含着科学与价值、空间与时间、生态与“人态”等多重维度的统一。其中,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统一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赋予了理性取向;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的统一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开辟了实践路径;而生态维度与“人态”维度的统一则为当代中国的发展确立了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刚 《理论探索》2007,1(5):15-17
经济社会发展分为两个维度:理性维度和价值维度。全球和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都表明,发展的价值维度正在凸显,人们逐步开始重视发展对人的意义。我们党根据当今时代的发展实践,适时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以人为本。其中,经济发展的价值诉求表现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表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启动了中国社会发展从重视物质财富增长到重视人的价值提升的范式转换。这一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本位的发展范式蕴涵着诸多价值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而全面是人的发展的价值诉求;有效高速是经济发展的价值诉求;和谐是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全面协调是实现人、经济、社会系统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经济的高速有效增长以及社会的和谐等价值理念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存在方式辨证统一于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实践,共同构建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理念体系。理解并把握这一价值理念体系内各价值理念及其相互关系是正确解读和全面实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课题。  相似文献   

4.
秦韩生  柴宏帅 《学理论》2008,(22):17-18
改革开放三十年,党的创新理论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邓小平理论"是价值标准的定位,"三个代表"是执政理念的提升,"科学发展观"是发展道路的取向。从根本上说,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所提出的创新理论都体现着以人为本,这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继往开来。我们可以说,以人为本正从历史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本文全面阐述了以人为本的现实基础和科学内涵、理论基础与时代价值。在此基础上,澄清了若干重大理论问题,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文章还深刻论述了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这对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本文从分析以人为本的历史渊源的角度出发,辨析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西方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联系与本质区别,探寻"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为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宋天和  苗地 《理论探讨》2007,3(5):131-133
发展观问题是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兴旺发达的重大问题。胡锦涛把发展观问题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两大创新理论。这就从理论上回答了为谁发展、什么是发展和怎样发展的本质问题与核心问题。两大创新理论不仅提高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也提升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义,并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周新辉 《学理论》2010,(1):15-17
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发展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二者都是紧扣发展这个主题。科学发展观又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它在坚持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强调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问题的认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9.
王更杰 《学理论》2008,(21):42-4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因为它简明扼要、正确精辟地概括了实现科学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出发点、主体、动力、目的等基本原则。这些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在与时俱进的时代思潮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与传统"社会良知"的历史对接.这种对接是精神内蕴和价值诉求的历史对接,也是反思意识和理性精神在现实的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