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试论构建大众传媒与政策议程的良性互动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政策议程的创建对于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意义巨大 ,而大众传媒则是使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 ,大众传媒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政策议程与大众传媒两者的互动关系 ,对推进政府公共决策有重要理论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孙志刚事件起,一系列公共事件通过民众热议而影响公共政策的议程,并导致公共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公共政策议程设置是联系问题界定和政策制定的纽带,在政策过程阶段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基于民众参与程度与议程提出者身份的二维分析法,重点解析了在实践中蓬勃发展的政策议程设置中"外压模式"下的触发机制,对焦点事件、媒体和公众、利益团体以及政府在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外压模式"的政策议程设置的优越性和弊端进行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公共政策研究范式中,政策制定和执行环节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公共政策问题被视为"既定的事实",因此缺少对政策问题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深入剖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策议程作为政策问题形成的关节点,逐渐成为政策研究的主要对象,政策研究开始向前决策阶段倾斜。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主体、价值、途径、模式的探讨上,而对政策议程与政策问题构建的关系、政策议程设定机制、公众参与政策议程设置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公共政策研究范式中,政策制定和执行环节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公共政策问题被视为"既定的事实",因此缺少对政策问题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深入剖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策议程作为政策问题形成的关节点,逐渐成为政策研究的主要对象,政策研究开始向前决策阶段倾斜。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主体、价值、途径、模式的探讨上,而对政策议程与政策问题构建的关系、政策议程设定机制、公众参与政策议程设置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不同的利益群体参与公共政策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G市P区垃圾焚烧项目为例,分析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环节中的行动者与行动策略,可知从政策议程设置中探索扩大政治参与,容纳不同利益主体,打破封闭的政策环境,推动政策议程的民主化的方式,无疑会对解决中国当前各种公共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既有研究普遍将朝令夕改的发生归于政策质量问题,缺乏对朝令夕改政策过程生成机理的系统考察。基于政策预期和可动员资源两个维度构建朝令夕改政策过程类型矩阵,通过比较案例分析可以发现:特定政策的利益损失感预期是诱发关键利益相关者影响政策过程的根本动机,不同利益相关者则因其可动员资源类型的不同而选择差异化的行动策略,成为影响地方政府朝令夕改政策过程发生的关键因素。构建多元协商的政策生成机制,将多元参与的政策纠偏功能前置,可以有效降低朝令夕改的发生概率。多元主体参与背景下政策过程的优化亟待加强政策参与渠道的制度化供给,并致力于政策参与渠道在不同社会群体上的均衡分布。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议程的设定是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在政策议程设定的动力机制方面,定量化问题指标的突变以及定性化焦点事件、危机和符号三者的结合,引发了问题转化为政策议题。在政策议程设定的催化机制方面,官方决策者仍然起着主导作用,发挥明显的效果,公众、大众传媒力量逐渐壮大,"公众+网络媒体"的模式开始对"官方决策者+传统媒体"模式造成冲击。在政策议程设定的运行机制方面,问题则按优先权的建立,通过触发机制以及外部推动模式、动员模式或内部推动模式提上政策议程。  相似文献   

8.
“权力距”视野下的政策议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议程设置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不少理论模型在追求自身完美建构的同时却又陷入相互矛盾的窠臼,其原因在于政策实践的纷繁复杂与议程设置的理性主义之间的错配从而限制了理论模型的解释力。从"权力距"视角来分析政策议程设置是一种创新的尝试。"权力距"关注政策议程的存续状态和动态演进过程,是一种向量关系,包括三个因素:触点(政策问题)、动力(利益诱导与群体力量对比)、方向(议程演变的动态趋向)。缩小"权力距"的努力常常受制于客观条件、资源投入、利益冲突和价值分歧等诸多因素。为推动政策议程设置,其策略选择主要包括:提高议题倡议群体的影响力、采取联盟战略、利用媒体和舆论、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等。  相似文献   

9.
公共性是媒介参与政策议程构建的逻辑内涵,其在政治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政治化两个层面完成了媒介参与的公共性价值。在三种不同的政策议程模式中,媒介通过不同的功能与角色实践着其自身的公共性表达。对于政府而言,需要从管理规范、民主协商、制度引导三个方面实现对政策议程构建中媒介参与的政治性回应。  相似文献   

10.
公共性是媒介参与政策议程构建的逻辑内涵,其在政治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政治化两个层面完成了媒介参与的公共性价值。在三种不同的政策议程模式中,媒介通过不同的功能与角色实践着其自身的公共性表达。对于政府而言,需要从管理规范、民主协商、制度引导三个方面实现对政策议程构建中媒介参与的政治性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