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课题,只有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运动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重点抓好三项基本工作:(一)切实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理论支撑;(二)准确把握大众需要致力于维护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认同基础;(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社会制度创新相结合,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营造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在当代中国,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就必须回到马克思,"以马解马";就必须立足现实,"以中解马";就必须皈依传统,依托民族文化;就必须深入群众,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大众化的基本内涵。科学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正确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应该是特指和泛指辩证统一的"复合论"。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大众"的现实形态和发展趋势,是事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能否有效实现的重要前提,唯此,才能使理论更加亲近主体,可以有效避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狭隘化、庸俗化和空洞化的错误倾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要求我们详尽探讨其"化"之过程。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存在着现实的理论困境,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一项战略性任务,即“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此,理论界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础要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原则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与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和实践自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起就已然展开。马克思曾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包含了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大众化并掌握群众的深刻思想及丰富内涵。但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化”一同联系起来作为专有名词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是第一次提出,即“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是一项内容庞杂、涵盖范围广泛、  相似文献   

7.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吴伟伟 《工会论坛》2010,16(1):66-6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创新工作载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形象化、民族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9.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三条:一是强调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群众、武装群众,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二是注重群众实践鲜活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推进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三是必须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群众实践鲜活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在青年群体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前尤其要重视在青年群体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青年群体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也是青年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方向。针对当前在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从改进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内容、方法、途径上入手,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自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位一体,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三化"之间的逻辑关联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三维"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与若干错误倾向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12.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意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实践需要。认清本质要求、把握时代特征、遵循实践诉求,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理论飞跃,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三个基本问题紧密相联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水平的提高,正是通过对这三个基本问题思考的深化和理论的发展来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本身蕴含着把握规律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形态如何通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行动,实现它对当代中国的真理价值,集中表现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改革开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同质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最重要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步伐。  相似文献   

15.
从认识论而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史,实际就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认识史。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及其关系,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基础和前提,立足中国实践、紧贴时代发展是关键和核心,坚持不懈地同"左"、右错误倾向作斗争可以深化认识,坚持整体的理念、视野和方法是要求和保障。这些就是我们党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及其关系所形成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召开座谈会、文献研究等多种形式,发现当代青年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青年化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网络等现代传媒已成为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中国化的重要渠道。但青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有待加强和提高。当前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青年化,需要准确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逻辑和方法上的统一性,纠正长期以来简单生硬的宣传教育方式和学风文风,改革管理方式和体制,仔细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和任务。  相似文献   

17.
进入小康社会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此之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可以称为列宁主义中国化的阶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众多派别之一,列宁主义曾经最为适合中国国情。现在,随着中国国情的变化,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加广泛的马克思主义视野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在实践过程中忽视了人的主体地位,导致在大众化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因此,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如何围绕人的"主体性"地位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下我们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回顾毛泽东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的调查研究实践和理论,可以看到毛泽东是注重并善于调查研究的楷模,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调查研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始终贯穿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以毛泽东调查理论为指导,既要重视调查研究,又要善于调查研究,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