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人权法律保护指明了方向。在人权保障法律体系中,软法是指原则上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有实际效力的行为规范。软法是一种柔性的“活法”,能够充分弥补硬法缺位,有效矫正硬法失灵,代表了通向硬法之路的“渐进式发展”。在人权法律保护进程中,应处理好软法与硬法的关系,既不能把二者简单等同,又不能把二者完全割裂、对立起来,应充分发掘两种法治资源,发挥运用各自优势,实现软法与硬法的有机契合、相辅相成,使软法和硬法趋向和谐,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软法有着不可替代的应用空间,其特有的价值导向、治理互动、协同合作、自律互律等机制,为基层有效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通过对上海的调研发现,社区层面的软法创制、辅助硬法实施、社区自组织和工具创新等探索,有效推动了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与此同时,在规范性、程序性以及技术性等领域,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未来推进软法治理需要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前提下,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秉持公共生活优先的治理逻辑、实现硬法与软法的有效衔接、强化法治文化对于居民法律信仰的濡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法治化是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社区治理中,软法是治理法治化的重要形式,具有硬法难以企及的优势。软法实施效果直接影响软法治理实效,而软法的实施机制则决定着实施效果。我国当前社区软法实施机制主要应围绕基层党政力量和软法质量展开,由治理动力来源、实施方式、实施资源保障、干部保障四个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视域中的软法规范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范围内国家管理的衰落与公共治理的兴起,将法分为硬法和软法两种基本形式并非没有根据,对软法规范的研究也日益引起学界的浓厚兴趣。事实上,经济法作为一种回应型法,软法规范大量存在并具有非国家强制性、创制方式的弹性与民主性、非司法中心主义、法律位阶的非层次性等特点,使得其与经济法视域中的硬法规范区别开来。同时它与经济法视域中的硬法规范相得益彰,共同规范和调整着经济法关系。但软法规范的缺陷也是极其明显的,软法的泛化不利于法治社会的构建。为此,有必要将软法规范赋予硬法的某些特征使软法朝着硬法化方向转化;增强某些软法规范的刚性使其朝着可诉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5.
软法位于民间法与硬法的分界面,而对法的应然、实然和必然的范畴切分构成硬法、软法和民间法的基本语境与逻辑基础。软法与民间法的耦合与界分主要以是否经过国家认可为分水岭。促进民间法向软法的转化是法治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法律制度的必然要求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软法理论视角研究"政府-社团"二元治理体系下的澳门特区,可以勾勒出澳门"硬法+软法"二元法律体系框架。社团章程等社会法规范都属于软法规范,而澳门广义政府立法文件中含硬法规范和少量软法规范。澳门政府立法中的软法规范为政府与民间的持续互动留有空间,防止政府滥用职权,能实现公共治理中的帕累托改进。澳门软法治理实践体现出一国两制下的澳门二元合作治理特色,有效约束软法创制和适用中的随意性,政府也为民间自治提供了良好的法律基础。应保持民间自治传统,慎重对待政府立法中的软法规范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考评,软法规范密集的领域若需立法可以考虑纲要法形式,可尝试推广消费者委员会"行业守则"模式。  相似文献   

7.
软法是在开放协商机制的基础上产生的,以其开放性、民主性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与硬法不同,软法不以国家强制力为核心要素,主要依靠自我约束和一致行为等内在制约发挥作用,在充分理性协商的基础上实现多赢。在国家治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软法下的多元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理想的路径选择。软法作为新生的理论,对原有的法学理论有一定冲击,但其顺应了当前中国改革的大势,为法治国家建设、为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软法是相对硬法而言的,不能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规范。人权的法治保障需要软硬法并举。在人权的硬法保障方面,目前我国立法已经较为完备,而人权的司法保障是进一步加强的重点任务,并且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硬法保障模式更加侧重于对人身权、自由权的尊重,在多元治理的背景下,面对多样化的人权建设任务,体现出能力不足之困。当代社会既需要人权实现方式的多样化、也需要人权保障主体的多元化,人权的软法保障机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人权保障过程中,软法以激励型、规划型、引导型、回应型和试验型等多种面相出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司法者需要在司法过程中发挥司法能动性,但过分司法能动又会损害司法权的地位。治理司法能动的手段可以是硬法,但更多的是软法。软法治理就是要通过普遍认同的方式来谋取司法裁量的正当性,并寻求多种治理路径,通过建立一定的软法保障机制,发挥软法的“软约束力”,推动司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软法是相对硬法而言的,不能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规范.人权的法治保障需要软硬法并举.在人权的硬法保障方面,目前我国立法已经较为完备,而人权的司法保障是进一步加强的重点任务,并且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硬法保障模式更加侧重于对人身权、自由权的尊重,在多元治理的背景下,面对多样化的人权建设任务,体现出能力不足之困.当代社会既需要人权实现方式的多样化、也需要人权保障主体的多元化,人权的软法保障机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人权保障过程中,软法以激励型、规划型、引导型、回应型和试验型等多种面相出现.  相似文献   

11.
社区治理机制创新有助于规范社会组织与其它社区主体的关系、促进社区和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机制创新要发挥软法与硬法、正向与逆向和内生与外设的合力作用,实现社区治理机制的长效效应。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建构要积极协调社会组织在社区与地区、机制与体制以及内、外部机制建设等方面关系,实现社会和政治因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软法拥有独特的制定程序和实施保障方式,在国家管理尤其是公域治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软法与硬法共同构建组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协商民主是政治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我国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其运行之中。软法治理与协商民主有着天然的适应性,在全面建设法治中国的当下,应当更好地运用软法治理和协商民主,推动我国民主法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是关系全局、影响重大的民生问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日臻完善,然而近年食品安全事件却频繁出现,事实表明,食品安全治理中软法的缺失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了食品安全治理中,需要运用软硬兼施的混合法模式,软法与硬法并行不悖,应通过贯彻软法的价值理念与实施方式来加强食品安全治理,以应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14.
区域一体化法律治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一体化法律治理的模式问题是区域一体化法治研究的重要课题。硬法治理是美国州际合作的制度基础,软法治理是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的次优选择,混合治理是欧洲一体化的成功保证。区域一体化没有统一的法律治理模式。各地区域一体化法律治理应该在合法、平等互利、公开参与的基础上,从区域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选择适合本区域区情的法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治安软法是指原则上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有实际效力的警察规范性文件。公安机关适用的软法包括解释性、指令性、宣言性等文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安全事件治理中的疑难。治安软法具有积极性和消极性两重实践效应,积极性效应在于,软法进一步完善公安法制,缓解硬法带来的刚性冲突;消极性效应在于,软法引起基层派出所守法的不确定性,甚至是执法的随意性。有效解决的方法是承认治安软法的实际效力,同时对治安软法制定的程序、警察执法权力的规范、责任的认定以及执法的监督等做出详尽规定,才能使治安软法扬长避短地发挥其维护公民安全、公共安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参政党民主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独创之举,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政党的民主监督是非权力监督,具有典型软法治理特征。应从"软"和"硬"两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参政党民主监督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万霞 《外交评论》2011,28(5):131-139
软法是晚近国际法发展进程中较为引人注目的一种现象。作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件,软法在国际法上的勃兴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全球性问题的大量集中出现、国际组织的保障和软法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软法在国际环境合作、世界卫生合作、北极地区治理等国际法的多个领域得到了实践和运用。软法不仅宣示了国际社会的普遍价值和道德理念,也推动了国际立法的形成和发展,是国际关系诸领域解决问题的一种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软法治理是全球工人团结的一种重要政策工具。在买家主导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下,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国际法(国际硬法)监管工具,软法治理是跨国劳工权益监管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全球工人运动逐渐走上探索跨地区团结的道路。以全球框架协议为代表的软法治理方式本身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作为一种新的工人团结的政策工具,它填补了传统国家硬法规制的空白。但是基于国家间的竞争、跨国公司资本和技术的流动以及全球生产网络的扩大,全球工人团结的软法监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19.
伴随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高校"自治"与法治问题凸现,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软、硬法理论为我们解决该矛盾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模式和广阔的理论空间.在高校法治规范中,高教法律法规作为硬法在宏观、总体、长效、主干上加以规范;高教各类规范性文件作为软法在微观、具体、应急、枝叶上发挥作用,软法弥补硬法之空缺,硬法对软法进行检查与监督,合力构建高校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20.
民间法与法律接受都具有的主体间性使得二者具有相契性,并因此民间法在法律接受中的作用得以发生。民间法在法律接受中具有三种主要的、独特的作用,即作为社会主体进行价值衡量的尺度;整合法治资源;培育自身生长点。这些作用的发挥不仅可以在法律接受中勾连整合民间法与国家法,还可以实现国家、社会和公民的良性互动。同时,这些作用被社会主体的法律接受行为串联成为一条"作用链",共同促成"良法善治"的法治愿景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