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元1600年2月一艘荷兰船漂泊到日本,船上的领航员威廉·亚当斯后来成为德川将军“最尊贵的顾问和情报员”。德川将军要求亚当斯派人“从遥远的外国搜集可能对天皇有用的情报,特别是有关外国阴谋方面的情报”。公元1603年日本的德川家康在江户设立了统治全日本的德川幕府,统一了间谍机构,将其编入“庭番”(幕府机构)内,建立了一支庞大的间谍队伍。公元1606年意大利商人通过重金贿买的办法,窃取到西班牙生产巧克力的秘方,打破了西班牙对巧克力生产的垄断地位。公元1613年英国设立了“谍报部长”一职,由安德烈·贝拉斯克斯·戴·贝…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以色列间谍频频地在世界各地东窗事发,或被擒获归案,或被押上被告席,引起了新闻媒介的极大关注。沦为塔利班的阶下囚 今年5月初,阿富汗政府宣布,他们在首都喀 布尔破获了一个由以色列摩萨德和美国中央情报 局联合派遣的间谍网,逮捕了两名骨干成员,即一 名叫阿卜杜尔·拉希姆的22岁叙利亚男子和一名 叫阿尔肯的24岁伊拉克男子。他们对在阿富汗为 以色列从事间谍活动的事实供认不讳,承认其使命 是“搜集关于塔利班、本·拉丹和居住在阿富汗的 其他外国人的情报”。 塔利班政府表示,安全部门将两名犯罪嫌疑人 关押在喀…  相似文献   

3.
短讯四则     
法国拒绝利比亚审问英国间谍的请求1998年9月15日,法国拒绝了利比亚方面要求逮捕并审问关押在法国的前英国情报官员戴维·谢勒的请求。法国外交部称,除英国外谢勒不会接受任何其它国家的司法过问。谢勒系前英国军情五处的特工,他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声称,伦敦1996年2月曾有过暗杀卡扎菲的计划。利比亚方面急于了解这一真相,放提出了上述要求。对于谢勒的这一说法,英国方面已予否认。美方破获一古巴间谍网1998年9月15日,美国方面声称他们在迈阿密逮捕了10名古巴人。这8名男子,2名女子组成了一个间谍网,其间谍活动的目标是针对…  相似文献   

4.
追踪“波普事件”汪冲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旷日持久的间谍战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俄罗斯联邦安全情报部门于2000年4月份捕获一名盗窃俄高速鱼雷机密的美中情局间谍。 12月 6日,埃德蒙·波普因间谍罪被俄罗斯一法庭宣判 20年监禁,成为 40年来第一个在俄罗斯被定为间谍罪的美国人。 落网经过 据俄安全部门披露,美国人埃德蒙·波普2000年4月4日在与俄资深教授秘密接头时,被俄联邦安全部门(FSB)当场抓获。FSB随后发表的一份声明指出,波普名义上是一家私人公司的主管,但实际上是美中央情报局…  相似文献   

5.
《传承》2003,(2)
历史学家F·特纳说过:“扩张力是美国人固有的一种力量。”“如果有人一定断言,美国生活中的扩张性现在已经完全停止的话,那么,他一定是一个冒失的预言家。”美国的历史一直在印证着这位历史学家的真知灼见。从首届总统乔治·华盛顿到现任总统小布什的43届总统,美国海外用兵多达140余次,这里仅介绍美国历史上主要的大规模的海外用兵。  相似文献   

6.
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已经过去近一年了,这一事件不仅使美国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引发了美国国内党派矛盾的加剧。 2002年5月,在美国总统布什在2001年8月就被告知“基地”组织成员企图劫机的消息公之于众后,美国民主党严厉抨击布什在“9·11”前处理情报的方式,并呼吁国会立即展开调查。在国会举行听证会期间再次曝出有关“9·11”事件内幕的新闻,引起了情报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1992年4月11日,美国洛杉矶《世界日报》登载了这样一条消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芝加哥的卡尔登酒店大厅里,会晤了一位93岁高龄的中国抗日老将军。撒切尔夫人紧紧握住老人的手,再三感谢他50年前在缅甸仁安羌解救英军的壮举。这位老人就是刘放吾。刘放吾将军,著名抗日将领。1908年4月17日出生于湖南桂阳县双岭村。1926年秋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1929年5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历任排长、连长、队长、营长、团长、副师长等职。抗战时期,参加了“一·二八”上海抗战、“八·一三”淞沪抗战和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等重大战役。曾先后记大功2次。1942…  相似文献   

8.
1796年9月l9日,在第二个总统任期行将结束之际,乔治·华盛顿总统发表了著名的告别演说,这个演说给后继者和美国人民留下了不成文的外交准则,并成为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主要精神。乔治·华盛顿在演说中说:“我们真正的政策,乃是避免同任何外国订立永久的同盟。”他还指山:“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它对我们毫无或甚少关系……我们可以采取一种姿态,使我们在任何时候决心保持中立时,都可以得到他国认真地尊重。”仔细阅读上述言辞,我们可以看出,乔治·华盛顿积多年之经验,展未来之前景,为其后继者和美国人民留下了一套完整的未来外交原则,那就是经…  相似文献   

9.
程映虹 《当代广西》2014,(20):64-64
正美英之间二度开战美国独立之后,美英矛盾并未减弱,并于1812年再度开战。战争之初,英军忙于欧洲战事,不得不在北美多个战场处于守势。1814年4月,法国皇帝拿破仑被击败,英国腾出手来开始增兵北美战场。同年5月,美军跨过伊利湖攻占加拿大境内的多佛港,他们不仅破坏粮食储备,还毁坏私人房屋和其他财产,英军指挥官强烈要求采取报复行动。新任北美及西印度舰队总司令亚历山大·科克伦海军中将计划通过攻击弗吉尼亚州和新奥尔良市,把战火引向美国本土。在北美作战经验丰富的乔治·科伯恩少将则建议进攻防守薄弱的华盛顿——攻占美国首都将产生巨大的政治影响。接下来第二天,科克伦授权科伯恩对美国本土城镇展开报复性军事行动,摧毁易受攻击的美国城镇。美军高层此时仍看不清英军的作战意图。尽管英军明显在朝华盛顿进军,美国  相似文献   

10.
9·11事件如何影响中美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没人比大卫·兰普顿更反应敏锐、客观冷静。在2001年12月发表的题为《谨慎的同情:9·11之后中国与美国》一文中,兰普顿引用了当时华盛顿流行却截然相反的两种语调:一是参议员查克·黑格所说的“它改变了一切”;另一种则是顽固的保守  相似文献   

11.
1959年3月17日,在84名喇嘛和亲信的陪同下,达赖喇嘛匆匆忙忙地离开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的西藏首府拉萨,在夜间越过边界来到印度。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接受了他的政治避难…… 据现在已退休的美国一位海军军官威廉·卡森说,接纳这位西藏佛教精神领袖避难是尼赫鲁同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之间一场秘密交易的结果。艾森豪威尔答应尼赫鲁,如果印度接纳达赖喇嘛,美国便可以帮助印度培训400名核科研人员。卡森当时是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的情报人员,他声称在1958年曾向华盛顿转发过一份来源于英国情报部门的情报,…  相似文献   

12.
2月29日上午,“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环保宣教中心的多功能厅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NGO、各行各业热心环保的人士以及政府部门的官员们聚集一堂,畅所欲言。 会场中,一位5 0来岁、瘦高身材、文质彬彬的美国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中心。他就是“地球日”的发起人丹尼斯·海斯。 1970年4月22日、还是哈佛大学研究生的丹尼斯在华盛顿发起了一场有关环境保护的集会,吸引了 2000多人参加。这场集会促使原本不关心环境的尼克松总统在第二天主持召开了一个会议,成立了一个专职环保问题的委员会,后来又…  相似文献   

13.
一场暴乱的始末[美国]威廉·塔克梁庆春译1992年7月3日星期五夜晚,刚刚下过一场雨。巡警迈克尔·奥基夫同他的搭挡一起驾驶着没有标志的雪佛来警车,正在纽约特区的华盛顿山庄巡逻,他们是反犯罪便衣队的队员。当他们在162街因遇到红灯停下来时,3位警察注意...  相似文献   

14.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谈及北非战场时,将1942年10月的阿拉曼战役称为“英国战史上光辉的一页,……它实际上标志着‘命运的关键’”。阿拉曼战役包括,8月底9月初隆美尔对阿拉姆-哈勒法山岭的进攻和蒙哥马利于10月23日展开的决定性会战。北非危局1942年6月20日,在北非茫茫的黄色沙海,在绰号“沙漠之狐”的埃尔温·隆美尔统率下,德国“非洲军”和意大利军队攻占了北非地中海沿岸重要港口托卜鲁克,大败英国第八集团军,轴心国装甲部队正沿滨海公路呼啸着东进,趾高气扬地朝着英军重要防线阿拉曼扑去。托卜鲁克的陷落震动了英国朝野,…  相似文献   

15.
公元1714年英国伦敦档案局有关情报机构的帐册中记载,丹尼尔·笛福当年上半年从事情报活动的经费为5000英镑。 公元1715年1月 11日彼得大帝派遣由修士大司祭列扎伊斯基率领的俄国传道团到达北京。从此,俄国传道团便成为沙俄在中国进行间谍活动的一个重要渠道。 公元1717年日本军队参谋本部二部派遣田中义一少佐(后升为陆军大将,曾任日本首相)到俄国西伯利亚地区搜集军事情报。 公元1720年我国清朝时期,由于沙俄政府对我国蒙古地区的侵略,清政府暂停了中俄间的通商贸易。沙俄政府派使团到中国谈判,没有结果。…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与思考》2006,(11):14-15
5月1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白宫门前,已有9个月身孕的劳莉格·查尔科丁参加反战活动。当天正值母亲节,母亲们对战争说“不”。  相似文献   

17.
马可·波罗游中国线●伊达中国’94文物古迹旅游年是有一条旅游线是“670年前马可·波罗游中国线”。马可·波罗是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生在一个威尼斯商人家庭。大约在1271年11月随其父和叔叔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越过帕米尔到东方。1275年5月到达上都...  相似文献   

18.
保密影响军事行动成败美国政府在遭到“9·11”恐怖袭击后,立即确定本·拉登为头号嫌疑犯,继而对本·拉登的藏匿处阿富汗实施强大的外交压力和军事行动。美国动员了庞大的军事力量:5艘航空母舰及其编队、700多架作战和保障飞机、20万精锐部队。从动用部队的规模和范围看,这是美军自海湾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力量结集行动。陆军调遣了多种类型的大批部队,包括轻装部队、重装部队、空运机动部队、空降部队、特种作战部队和作战支援部队等。然而,就在美国大张旗鼓地宣扬其军事调动时,各部队活动的具体情况和细节,却做到了严…  相似文献   

19.
国际形势与对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9·11”事件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及特点 “9·11”事件是美国本土第一次遭受大规模恐怖袭击的事件,造成了大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它打击了美国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打破了美国是金融安全避风港的神话。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美国的霸权主义是导致“9·11”事件发生的重要根源;伊斯兰世界对美国强权政治、经济制裁和文化侵略的长期厌恶是引发“9·11”事件的基本原因;本·拉丹及其恐怖集团主张摧翻现有伊斯兰国家的世俗政权,具有极大的狂热性和扩张性,是导致“9·11”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经济…  相似文献   

20.
6月4日起,以美国情报界为调查对象的秘密 听证会在美国会开始举行,调查了解美国各情报 机构处理“9·1 1”事件相关情报的真相,是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