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较之1995-2000年跨国并购的高峰期,近年来,国际跨国并购市场呈现出一些结构性的变化,如内外型跨国并购活跃而外内型跨国并购比较低迷、地域外跨国并购由美国一极"集中"向全球"分散化"、支付手段由过去以股票交换为主转变为以现金交易为主、并购的产业结构以信息通信产业为主导向多元化延伸等。跨国并购的绩效会因评价的企业个体而有所不同。股价的负向波动及股票交换中的价值波动是企业并购后市值降低的重要原因。中国跨国并购尤其是内外型跨国并购成为国际跨国并购市场中的亮点。但是,在预期中面临着跨国并购市场资金流动性增强,由价格机制所引发的并购后企业市值降低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前,企业跨国并购浪潮已风靡于全球,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和基本机制.跨国并购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的核心方式,必然涉及大量资产的有偿转移,融资不仅是跨国并购决策中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决定跨国并购决策能否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考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现状,归纳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具体地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良燕  孙蔚 《探索》2005,(5):88-89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1.中国企业的优势和并购目的。中国企业的并购目的现阶段主要有两个:第一,为了满足中国日益扩张的经济高速发展而带来的对于战略资源的渴求;第二,我们看到更多以追求先进技术及国外市场为目的的跨国兼并收购。对于先进技术的追求往往是和占领国内或海外市场为最终目的相辅相成的。中国的制造业综合优势如何能和具有更高附加值的技术和服务相结合,将是新时期中国企业界考虑的重要策略问题。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1)跨国并购类型现阶段主要为水平并购(横行并购)。这是指收购方与被购方为同一行业内,拥有的产…  相似文献   

4.
外商并购控股我国企业的模式、动因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第五次国际跨国并购日趋激烈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 ,外商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也逐渐增加 ,出现了协议收购、增发B股、新建型间接收购等许多新的并购模式 ,并且每一种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应性。外商并购我国企业 ,除其本身具有的优势外 ,中国的市场、工业基础、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等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我们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在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增强对外商投资吸引力的同时 ,也要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外商对我国企业并购控股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企业跨国并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随着中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更多地尝试以并购方式对外投资。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突破500亿美元,达到  相似文献   

6.
童昕 《求实》2004,(Z4)
20世纪末期开始并延续至今的第五次并购浪潮。以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资本之巨 ,引起世人的关注。 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趋势 ,就是国际直接投资流动中的跨国并购迅猛增长。跨国并购特别是涉及到大的跨国公司、巨额资金和公司活动重大改组的兼并和收购是全球化最明显的特点。随着大型跨国公司系统化对中国投资的全面展开 ,以并购方式的投资活动已悄然开始。研究跨国并购的外部发展环境及其对世界经济的正反作用 ,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利用外资 ,也有助于企业更为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近年来跨国并购获得如此巨大的发展 ,…  相似文献   

7.
全球跨国并购若干基本问题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5年以来,全球跨国并购浪潮风起云涌,到2 0 0 0年进入高潮,近几年则回归步入调整期。跨国并购额从1990年的186 6亿美元增加到2 0 0 0年1.1万亿美元,跨国并购额占全球直接投资的比重从1995年的5 7%上升到2 0 0 0年的85 %。近三年来年跨国并购总额比2 0 0 0年有所下降,但跨国并购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动摇。谁是跨国并购的东道国和母国,是跨国兼并还是跨国收购,是金融性还是战略性并购,是横向、混合还是纵向跨国并购等问题,是全球跨国并购的基本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个基本的总结是必要的。一、跨国并购的母国、东道国是如何确…  相似文献   

8.
李长久 《新视野》2008,(1):19-21
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一种主要方式(另一种方式是在国外新建企业)。跨国并购不仅带动了资金和技术流动,而且推动了企业优先重视和提高企业竞争力。跨国并购通常是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特别是巨型跨国公司或企业联盟,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巨额资本,往往形成垄断,控制生产,操纵价格,获取巨额垄断利润.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制定和实现反垄断法与相关政策,防止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企业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文化整合进程始终不太理想且一直影响着整合的进度。本文主要从企业文化的内部构成以及外部延伸出发,探讨目前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应如何有效地整合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加上跨国公司新一轮并购热潮的蓬勃兴起,我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特别是近几年海外并购越来越多,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无疑又为我国企业对外进行跨国并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通过对一些企业跨国并购实践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要成功实施跨国并购,不仅要做好后续的整合,而且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林述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地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成等相当于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但实际上其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中共中央组织局曾经作为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构成部分,对它的建立、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到来,增强了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方面的能力,但网络信息的急速传播对党的执政根基巩固、社会维稳和党员个体素质提升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党的执政过程趋于复杂化。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党的执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还有许多,当前,要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党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提升执政能力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对社会力量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的维度与合法性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增强的过程。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力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政治思路,基本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因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7.
乡镇政府存废的抉择置于历史的背景下考察具有可靠性和可预测性。乡镇企业产权改革将推动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型,同时加剧后乡镇企业时代乡镇政府财政困难。由于乡镇企业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加之乡镇政府的职能调整并未完成,所以从财政资源配给的角度看,乡镇政府成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具有理论的可行性。这一乡镇政府转型的选择符合其历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会计准则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伦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的基础上 ,阐述了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和行为准则具有厚重的伦理学意义 ;并探讨了当前会计准则中的伦理意义的缺陷 ,以及将西方会计准则伦理和我国传统伦理相结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