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念塔”是贵阳市内一个老地名,现在不但还在使用,而且是几条大道交叉的繁华之地。但是,有点奇怪的是,今天的贵阳人,来往此地一千遍,都没有看见半点“纪念塔”的影予,也根本不知道这个地名的来历,竟然从来没有想到要打听打听:塔在哪儿?纪念谁?  相似文献   

2.
社会文化进步的表征顾晓鸣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随着社会的进步,每一代的活动空间都不断增大,这也是很好理解的。但是,人不同于动物之处在于他的“空间”要大大超过物理性的“空间”,用大家熟知的“信息社会”用语来说,由于每个个人都同外界有着非常密切而频繁的交流,因此,即使我们从未去过北极南极,但我们所能想到、所能影响的范围可以说已达到全人类所能活动的整个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代青少年,尤其所处开放性大城市(更尤其是上海)的学生,就身处这样一个空前广大的信息交流范围,他们尽管未离开本上,但活动和生存的空间已无限扩展。与他们的上代相比,他们的心思早已在本上外的广大世界中飞翔。所以,对中学生出国不出国的问题要完全换一种思路来考察。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年代,包括教育体制在内的社会各方面都经历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从人类历史长河来看,总是由代表了历史和人类生存的空间之扩展的新的世代,来预示和实行的。举一个小例子,老年迪斯科的流行是十几年前青少年迪斯科文化引导和促成的,牛仔裤、T恤衫等等无不如此,至于现代社会的计算机化等等基本经济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更是以一代青年为主导力量的(在电脑界最有成就的人中大量是二三十岁的青年)。所  相似文献   

3.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不运动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这里提到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否完全一样呢?本文试分析之。一、“运动”和“变化”具有同等含义哲学的运动概念的含义是,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这个概念的含义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变化”也是运动。而变化有空间的变化,也有时间的变化。空间的变化就表现为空间位置的移动;时间的变化表现为过程,即一切事物都有一个产…  相似文献   

4.
于丹 《北京观察》2012,(2):74-74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要拥有这样的未来首先要清晰地面对历史。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这种传统文化因为隔着时间和空间的坐标,它跟当下之间缺乏一种接近性。  相似文献   

5.
修瑭 《台声》2009,(7):53-60
嘉义县与嘉义市同称“大嘉义地区”。事实上也很难将它们分开——都地处嘉南平原,嘉义县严严地把嘉义市包围在正中;而且,它们有着相同的开发历史——300多年前,这里大致是原住民邹族及平埔族的活动范围,吉名“诸罗山”。1788年,诸罗县改名为嘉义县。到了1920年,又出现了嘉义市、嘉义郡的不同地名。1950年改设嘉义县。  相似文献   

6.
<正>地名,是每一个乡村的独特印记,地名文化是乡村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根”与“魂”。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以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为总抓手,探索实施“地名+”创新工程,深挖历史文化、红色地名、乡村地名等地名文化内涵,坚持乡村振兴地名先行、数字赋能、文化助力目标任务,构建“一路一带一脉”建设美好家园新路径,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相似文献   

7.
<正>地名是人类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套地理符号系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人类利用地名来确定方位、划定范围、区别地物的性质、宣示地物的归属,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日常生产和生活。很难想象,如果地球表面没有了地名系统,人类社会可能会是一个怎样的混乱状况。地名是人类的创造,具有文化属性,同时也具有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  相似文献   

8.
很多农村聋人向命运挑战,从摆地摊做起,搞小本经营,干杂活,做货郎,收废品,……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人人都能谋大利、发大财的,或许一个人一生都遗憾地跟赚大钱的机会无缘。但是,脚踏实地赚点小钱还是能够做到的,这就看你能否发现它、抓住它、利用它。当  相似文献   

9.
今年国家决定扩大招收全国高等院校学生名额对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全国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对于广大的考生家长来说无疑也是一个“佳讯”。因为“独木桥”被加宽,拥挤的程度得到缓解,眼下被挤下“桥”的机率降低了,进入高等学校的机率增加了,因而他们都可以获得暂时的心理上的满足,所以“扩招”在社会上赢得了一片赞扬声。但是如果冷静地认识和考察这个举措,就不能不感到一种“隐忧”。高等学校招生是跟就业紧密相连的,“独木桥”的形成就是与此相关。人们争相跨跃这个“独木桥”固然有“求知”这个原动力,但是对户口…  相似文献   

10.
地名这个“当地人的脸、外地人的眼”,不仅给人民群众社会交往、商业贸易、交通旅游、邮电通讯、新闻出版等方面带来诸多方便,又给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活力。地名既是体现古今文化演变和发展的一个方面,又是作为时代可行性信息载体的最好反映。它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社会发展同步并进。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地名工作者面对新区的开发,旧城的改造,该如何进行全方位统筹命名、更名工作,以利于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呢?本人提出几点看法:第一,体现时代特色。地名命名、更名要体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人们的新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1.
司法立法模式在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泽 《求索》2011,(12):149-151
司法立法模式在中国法治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是司法制度改革中司法与立法交叉、衔接的重要环节。这种模式在中国法治实践中一定范围地存在着,但它的价值尚未在理论界获得合理的认同,面临着很多困境。但是,中国的社会发展、法治建设都为司法立法模式的存在、实践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在法治秩序的建构过程中应超越困境,推进中国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2.
这个问题《科学人生观》第六课教材上已经谈到,“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但这个问题还可以作更深的理解。我们所讲的实际是指我们思想以外客观上存在的一切事物。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具体的时间、空间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每一个事物一方面有它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另一方面有它特定的广延性,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再一方面还有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条件。这就是说,我们只有从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出发,才能对事物有真切的认识。因此,一切事物都必须以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哈利·海涅,讲过一个风趣的故事:“英国有一位机械工程师,发明了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各方面都同真人一样,可就是没有灵魂。于是,这个机器人一天到晚跟随在工程师后面,不断地嘟嚷着:‘给我一个灵魂,给我一个灵魂!’但是,工程师就是没有办法给它一个灵魂。”  相似文献   

14.
《创造》1999,(5)
云南是什么颜色?乍一提这个问题,可能你会说,不是把云南叫做“红高原”么?那么,说它是红色,大概比较接近正确答案。如果这儿问的乃是土地的颜色,固然不错。只是,这儿欲讲的是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如此,似乎就是一个很需要想象力才能回答的问题了。适逢’99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云南举行,“昆明”,这个地名词儿,从5月以来,仿佛成了绿色与植物的另一个称谓。那么,它可不可以在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对我们提出一点启示之类的东西呢?看来,我们云南人,需要这样的想象力。过去很长一段时期,说到云南的经济发展,人们的话题不少,但是…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91页)宇宙中不可能有离开时间的空间,也不可能有离开空间的时间。宇宙就是这两个对立面的统一,因此,任何事物都是受时空的制约、以时间条件和空间条件为转移的。 空间和时间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同一的,但是它们又毕竟是物质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时间的一维性和空间的三维性。  相似文献   

16.
地名是指法定的或未法定的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名称。当今社会,地名作为信息的载体和一种宝贵的资源而被人们所认识,地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起来。地名管理工作的总量加大了,内容增多了;但是另一方面大多数地区没有把地名管理工作列入当地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上地方财政普遍紧张,致使地名经费相对逐年减少,有的地方干脆革除了地名资金调拨项目。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好日益严重的地名经费紧缺问题呢,笔者认为,目前可采取的一个办法是发展地名经济。发展地名经济就是变传统地名工作的无偿服务为部分的有偿服务。其可行渠道很多…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作为人类一种聚居方式,包括有大型居住区、大规模公共建筑、以居住区为基础的社区组织等。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组合成人类一种生存空间。同时,城市作为人类一种文化交往方式,在密集化的时空坐标上。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物的流动、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从而扩大了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联系的范围。因此从大文化角度上说,城市是人类创造并依赖其生存发展的一个文化空间。按照马克思的论述“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城市化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种走向。从城市文化空间来研究城市化特征,一是体现了整体性。文化本身具有整体性,城市文化空间内涵了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包括经济、产业、社区、生态、环境、文化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诸方面构  相似文献   

18.
店名就这样文化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漫步街头,眼球总会被那些五花八门的商家字号、五彩缤纷的行业旗帜、五光十色的店铺标牌、五颜六色的商业门联所吸引,尤其是那无奇不有的店名,或中或洋、或新潮或复古、或显露或隐晦、或高雅或粗俗……既折射出当代商人空前活跃的思想观念,也折射出当代商人心态的多层次性、多变化性,店名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引起人们的思考,引起人们的评说。千奇百怪的店名崇洋媚外型:即用外国的地名、厂名、店名、商品名、商标名等来命店名。如“希尔顿酒店”、“白宫夜总会”等,在一些大中城市,洋店名随处可…  相似文献   

19.
赵书 《北京观察》2011,(3):38-42
如果说北京城是座开放的博物馆,“地名”就是各种“陈列品”的说明书。这里讲的地名是广义的,大到山川河流,小到亭台名称,市井百象,无所不包,凡与人民生活有关的景物,全包涵在内。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名城应该重视地名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文化自觉的存在之时,我们却是一下子面对着后文化自觉时代的物质世界。这个世界不断地被分离技术所操控,并开始日益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世界之中。现代世界不仅跟理性的观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跟技术的生产以及对于生活世界的分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它使得一种融通的共同性的生活逐渐失去其存在的空间。人被技术分离成一个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并借助虚拟的空间而得以实现,这些便是后文化自觉时代的物质观所面临的一个真实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