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文化渊源流长,依凭历史理性,可以划分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前者应当发扬,而后者则应剔除。中国法律文化应摒弃其潜藏的诸如专制主义、民粹主义等文化传统元素,从深厚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发扬光大,而不是深陷"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梁治平法律文化论式的错误解读,从而为"回"到当下的中国作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路探索的实践成果是当下文化自觉的重要基础,"文化身份"的确认和为社会进步"立心铸魂"则是文化自觉的现实使命。而文化自觉现实使命的完成,需要关注和解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世界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由此才能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背景下真正培育起成熟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认为,社会构造是文化的骨干,中国以伦理组织社会,中国文化自然是"伦理本位"的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命运》中,他指出"伦理本位,职业分途"是中国社会构造的基本特征,这一特点导致了中国文化的二重性,一方面中国文化以"伦理情谊,人生向上"见长,另一方面又因"伦理本位"而缺乏"科学技术,团体组织"。所以,中国新文化之路应"以中国精神引进团体组织,以团体组织运用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4.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非常重要而又富有新意的一个方面.江泽民同志把文化作为"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之一,表明了文化问题的重要性,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其主体包括:知识分子、党和政府工作人员、普通大众等。增强文化自觉是适应文化全球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需要。文化反思和文化创建是实现文化自觉的路径。要在文化的反思中,巩固主流文化的领导地位,落实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方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国抗战精神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传统文化品格:爱国主义体现中国抗战精神的"本性"品格、自强不息体现中国抗战精神的"刚性"品格、厚德载物体现中国抗战精神的"柔性"品格、艰苦奋斗体现中国抗战精神的"韧性"品格。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相辅相成,共同建构起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厦,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在当代中国,弘扬抗战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军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围绕"和谐文化化育文化主体的和谐人格,人格和谐的文化主体建设和谐文化"的思路,注重实现军校校园文化中"精神、制度、行为、环境"四种文化结构在建设中的"合和",不断提升和丰富军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品性和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理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价值信仰和理想信念层面的问题,因此,对"中国梦"进行文化解读,为其寻求文化精神的支撑,是构建、丰富"中国梦"理论的核心和关键。通过追溯自古以来中国人的追梦之旅,可以看出"中国梦"的"前世今生"一脉相承,内具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底色、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为"中国梦"提供了文化源泉。"中国梦"蕴含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强烈的文化寄托,是民族文化自觉复兴,民族自信不断恢复的体现。归根结底,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也是塑造和构建中国的新文明。  相似文献   

9.
文化主体性是人们在认识和处理古今、中外文化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强调文化主体性意识,警惕"文化殖民主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社会力量整合,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充分发挥文化主体性作用,筑牢中华文化之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体的引领作用,建构具有"中国气派"和"世界眼光"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0.
詹福瑞 《理论前沿》2003,8(16):17-19
我国当代社会是一个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而多种文化并存的社会,不同文化之间既有矛盾冲突的一面,也有非矛盾冲突的一面。我们要坚持发展先进文化,而对于非矛盾冲突的异质文化,应该采取合而不同、统中有异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理论的文化历史依据,可从文化中国、文化传统和文化实践的反思中得出.  相似文献   

12.
"保护还是开发"作为中国申遗实践的热点问题,其实质是中国当代文化中产业与精英两个文化阶层借助官方观念错位而展开的话语竞争。关注遗产持有群体的文化觉醒,标志着"后申遗"时代的到来。遗产公共性是觉醒的遗产持有者,以遗产为公共性实现的符号媒介,借助遗产媒介实现公共参与与群体沟通。在当下申遗实践中,遗产公共性已在"遗产话语"、"遗产表演"、"遗产资源"与"遗产行政"四个维度发生。遗产公共性的社会建构应落脚在遗产的"文化再生产"之上。  相似文献   

13.
(一)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为我们全面正确地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8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无论在制定对内还是对外政策时,无论在确立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战略时,都自尊自信独立自主,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中国特色.而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忠实代表,要不断发展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对文化的民族性作出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中华和合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合文化所蕴涵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协调合作"、"和谐共生"等重要理念,以儒家文化为载体,贯穿于先秦以来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各个时代,被各家各派广泛认同,对民族精神、意识形态乃至风俗习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的影响深远至今,成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首要价值观。古代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经过现代转换,对当代世界和人类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和合精神"也将伴随着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而被不同民族、人种、肤色、文化、信仰、语言的人们所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的主要机制和特征日益受着文化的驱动。现代军事也日益"溢出"自身的局限,而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要有文化视角,同样,推进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必须要有军事视角。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文化发展良性互动的规律性要求是自觉融合。  相似文献   

16.
"羊文化"是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一部分。生态羊到"社会羊"的衍生与嬗变,物质与精神达到了精妙之结合。"羊文化"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相兼的特殊性,表明"羊文化"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物质的,又是社会的,在其内涵发展过程中交融着社会文化和文明。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先生将世界文化分为意欲向前的西方文化、意欲自为的中国文化和意欲反身的印度文化。他指出,向前要求的意欲是西方民主科学的精神根基,而向往民主科学正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普遍思潮,由此观之,近代的中国想要强大,必先变"自为"之意欲为"向前"。然而,将西方式民主制度移植于中国的做法存在诸多问题,并不具有可行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因素决定了其与西方文化的殊异,盲目模仿西方将造成社会的混乱。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人权观念,本文以文化对于受刑人权利保障的影响为视角,阐明了在中国传统语境下的"合数型"人权观与在西方语境下的"质数型"的人权观的不同之处,认为在中国当前务实的态度是采取"和而不同"的人权观处理受刑人权利保障问题,并认为"和而不同"是不同文化相处的原则态度,而"和而不同"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权发展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礼治"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无治而治"与"为仁由己"的文化传统及其重要表现形式——古代村规民约,作为"礼治"文化系统的重要元素,对维护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家治理背景下,要求我们深刻把握村规民约中所蕴含的"礼治"文化内涵,在中国公安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彰显"民生"为本的公安治理理念,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公安治理体系,推进公安机关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广东新岭南文化和上海海派文化同属我国区域文化的时代经典。海派文化以宽阔豁达的胸襟吸收外来文化,愈发成为中国时尚文化和前沿文化的代名词;而岭南文化以吸收中原文化等外来文化为根袛,熔铸独领风骚的新岭南文化。新时期广东新岭南文化和上海海派文化的政治文化现代化建设理应交融镜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视域中的新时期广东新岭南文化的政治文化现代化亟需拓展"三位一体"的"法治政党、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