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产权制度改革中,人人顾虑较多的是对公有产权的转让。现在骂“败家子”的虽然不多了,但仍有不少人担心转让公有产权会走向私有化。人们的这种担心大概不是多余的,至少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产权的可转让性,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如果一种产权是不可转让的,那它就不能实现最优利用,就会使整个经济效益下降。 出售公有财产,是人们最敏感的事情,不少人对此顾虑甚多。一是担心公有资产流失;二是担心走向私有化。应当说,这是值得警惕的。 我们出售公有财产,出让了一定数额的实物,收回了相应数额的资金,公有资产并没有减少。购买者则是得到了实物,付出了资金,在这一交换中也没有增加什么。这同市场上的一切交换活动一样,买卖双方等价交换,不存在谁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2,(10):126-127
在俄罗斯,许多政府官员都喜欢乘坐豪华的外国车。为遏制这种现象,进而支持国产汽车业的发展,俄罗斯总理普京要求政府官员必须乘坐国产轿车。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奥夫谢耶夫斯基表示,这一规定将很快被列入国家的《采购法》中,政府也将在两三个月内制定出相关法律,以禁止政府官员购买外国轿车。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土地失范,使我国耕地不断减少,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应按照农地产权改革的原则规范地方政府土地失范行为,实现农村土地产权创新。国家是农村土地的法律所有者,享有土地的政治所有权;农户拥有对土地的经济所有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股票期权是指由产权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签署契约,授予其按约定的价格在约定的时间内购买一定数量的企业股票的权利。这个购买过程称为行权,行权以后,持股人可以自行决定何时出售行权所得股票,个人收益为行权价与行权日市场价之间的差价。企业业绩越好,股票价格越高,经营者高价出售股票,所获取的收益也越高。企业效益不佳,股价下跌,低于行权价,企业经营者将放弃行权分文不取。  相似文献   

5.
《探索》2016,(1)
国外在自然资源产权问题上形成了主张和反对私有化这两种观点。自由市场环境主义者认为,基于私有产权的解决方案是破解环境难题的灵丹妙药,而反对者则认为,自然资源的国有产权和共有产权同样可以实现对自然资源既有效率又有效的配置,并极力抨击了自然资源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弊端。这种争鸣可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健全提供部分启示:第一,我国自然资源公有产权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自然资源遭受滥用不是自然资源公有产权本身引起的,反而是自然资源所有权人不到位的结果;第二,政府在对自然资源确权的基础上,在综合、适度利用市场机制的过程中,要发挥自然资源公有产权的公共性功能,实现自然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6.
据1997年11月27日《亚太经济时报》报道,国内一些经济专家学者认为,政府要正视当前股份制改制过程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在上海举行的“中国股份制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说,目前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公有资产流失到职工手中不要紧,肉烂在锅里,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只要有税收就行了。他认为这种观点不能作为股份制改制的思路,改制的目的应是公有资产保值增值。他认为,公有存量资产部分量化给职工,不是无偿的,不是“白送”,是他们以往劳动积累的一种确认,是以往没有明晰的本来就属于他们的所有权的返还。但是不能以此为由任凭公有资产流失。如果听任公有资产流失就会形成新的社会不公平。目前企业改制中公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低估、不估、漏估及低价出售等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问题是事关劳动者切身利益,企业改革方向和国家性质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公有的或公有产权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主人翁地位是三种含义的统一;在非公有的或非公有产权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中,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不完整的;在企业劳动者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中,职工具有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企业产权有偿转让近几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出现了企业产权有偿转让的现象,包括企业兼并和国营小型企业拍卖等形式。我认为,企业产权有偿转让是企业资产所有权的有偿的整体转让。它的含义有以下几点: 第一,它是企业资产的有偿转让,有别于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企业资产的无偿调拨。第二,它是企业资产所有权的有偿转让,不包括不涉及所有权的企业资产的有偿转让。例如租赁只是企业资产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就不在企业产权有偿转让范畴之内。第三,它是企业整体资产的所有权的有偿转让,不是企业单项资产的所有权的有偿转让。例如企业有偿转让闲置的或更新置换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家经济的命脉,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有企业的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触及到产权制度改革这个基本问题。 第一,企业产权未界定,产权虚置,公有资产得不到量化,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权、责、利不分明,因而缺乏利益激励机制,企业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职工缺乏主人翁责任感。以致企业效益下降,公有资产大量流失。近几年全国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0.
当前伊犁州在深化企业改革方面存在着产权结构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配套改革跟不上和企业改革责任不落实等问题;造成了企业改革成效不显著,为此,要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着力解决好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公有资本的退出;企业冗员问题。加快各项配套改革,尽量以少的改革成本换取较大的改革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