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有化之后,企业是否从原国有企业接受的补贴中获得利益,是反补贴领域很有争议的问题.WTO专家组和上诉机关在反补贴案件中,否定了美国的"伽玛法"、"归还法"与"同人法",同时也对涉及私有化的"利益"授予问题作了多处澄清.专家组的观点也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
确定举证责任规则,应当考虑各方诉讼利益与提供证据的可能性.被告对行政行为合法、原告超过法定起诉期限等负举证责任;原告对起诉符合法定条件、曾经申请行政机关履行职责,自己具有法定资质或者享有法定权利等主张负举证责任.原被告双方对各自主张的其他待证事实负举证责任.第三人提供证据证明行政行为合法的,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法院依法组织当事人提供、交换、补充证据,特定情况下可自行收集证据,但不得收集证据来证明被诉行政行为合法.  相似文献   

3.
从06年11月美国对中国提起的第一起反补贴调查起,在不到4年的时间内这一数字已达到了25起,从而也使中国成为被美国提起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为了应对这一渐长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加强对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而在美国反补贴调查中对紧急情势的裁决将直接决定对初裁前90天进口的我国未清关货物进行追溯性征税与否,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虽说美国反补贴法在遵循SCM协定的框架下对紧急情势加以了明确、详细的规定,但我们更应该在美国调查机关对紧急情势的调查与裁决实践中来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从中获取对我国及应诉企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论行政诉讼中原告的举证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理有公正、当事人提供证据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效率.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范围包括①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②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③申请行为的存在和申请行为的合法性;④行政赔偿诉讼中的损害事实.笼统地规定"原告对起诉符合法定条件承担举证责任"的做法欠妥.  相似文献   

5.
《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1930年关税法〉的反补贴税条款及用于其他目的》是一部旨在针对中国进口美国产品、为美国同时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提供法律依据的法案.该法案存在三大争议点,即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悖论、双重救济以及两条款生效时间的差异.从美国国内法和国际法角度来看,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有其合理性;但为避免双重救济所调整的计算方法在实践中并不能真正有效避免双重救济,将举证责任分配给中国企业有失公平;法案两部分生效时间的差异则存在溯及力的问题且有违平等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6.
随着加拿大和美国相继突破"反补贴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定论,向我国出口产品展开反补贴调查.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新的贸易保护手段--进行大量反补贴调查已经从潜在的风险正逐步转变为现实的威胁.为此,寻求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的策略已迫在眉睫,而正确理解补贴的定义、特征及我国遭遇大量反补贴调查的原因则是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反补贴调查策略的根本所在,可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需要通过调查措施获得必要的证据作为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事实依据.这些调查措施必须与行政公益诉讼中检察行为的属性相匹配,即从实体上来讲是法律监督、行政行为监督、重点监督以及能动监督,同时还受到二阶段制度设计、举证责任倒置以及非处分性等程序安排的影响.为此,调查制度的设计应当首先明确“合理怀疑”与“合理确信”的二阶证明标准.在此基础上,相关规定明确行政机关以及相关当事人法律上的配合调查义务,在例外情形下才适用强制措施.此外,检察机关也应当考虑常态化的法律监督制度以提高检察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在行政诉讼中,仅仅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或者仅仅由原告、第三人承担举证责任都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行政机关也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举证优势,而且一律要求行政机关举证不利于减少不必要的诉讼。同样,由原告、第三人完全承担举证责任,会导致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进一步不平等,不利于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发挥行政诉讼的监督作用。因此,在行政诉讼中必须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9.
行政重复处理行为渊源于德国的重复处置的概念,随后被我国台湾地区引入.目前学界对行政重复处理行为理解不一.学界通说把行政重复处理行为的性质定位为行政事实行为,以已经有效的行政行为为前提,是依申请的行为,不具可诉性,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不产生新的法律效果.但是,行政重复处理行为并不应仅限于行政机关"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行政行为,作为具有我国特色的权利救济制度--信访制度,信访机关在行政行为正式法律途径救济之后作出的重申原行政行为的处理决定也应属于此列.  相似文献   

10.
2012年3月13日,美国《1930年关税法》修订案正式生效后,美国商务部获得了对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商品采取反补贴措施的国内法授权。对此,我国相关领域学者纷纷从反补贴给我国出口造成的危害及其应对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则结合WTO协定关于外汇措施及补贴的规则以及美国关税法修订的深层立法意图,对美国商务部对人民币汇率实施反补贴的风险进行分析,得出关税法的修订使美国商务部在具体的反补贴调查中可能运用自由裁量权,认定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并将其认定的低估幅度计入补贴幅度,在此基础上提高反补贴税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