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二战期间,。前苏联间谍情报活动的:重点在日本和德国。1 938年,前苏联军事谍报机构在欧洲建立了间谍咫一“红色乐团”。其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后转移至巴黎。图:为“红色乐团”领导人利奥波特·第立帕。军官员赫罗·舒尔茨-波伊申(左)受克格勃招募,将德国秘密情报发至漠斯科。1 942年被捕后处决。3APABCTBVHTI~。TOBAPHUI#HJl6H▲‘1g∞年,秘密情报局的金’菲尔比从贝鲁特失踪,半年后;他在莫斯科出现。《真理报》撰文对他表示欢迎。●在慕尼黑任职的克格勃官员波格特·史塔辛斯基曾暗杀了两名乌克兰国家主义者。间谍档案(六)——…  相似文献   

2.
柏林墙倒塌后,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称:德国情报机构曾举行过秘密研讨,议题是如何取代英国成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最重要的伙伴,起到一个情报大国的作用。事实上,美国和英国情报机构一直不愿与德国分享情报资源。他们振振有辞地说,你们“在冷战期间被东德情报部门渗透得象一个筛子,千疮百孔”。德国人分辨说,过去归过去,现在情况不同了。美英却反驳道,“尽管苏联已经解体,BND(德国联邦情报局)仍可能已被俄罗斯间谍渗透”。因为今天的俄罗斯间谍活动同冷战时期一样,十分活跃。或许是天公不作美,就在德国人不服气的时候,“意外…  相似文献   

3.
观察员西方国家代指招募间谍的人。拆封者指间谍情报机构中专司邮政信件秘密检查,从中获取有关情报的人员。非法代表通常指以假证件和伪造的身份做掩护,秘密潜入夕阳定居的间谍。他们在当地站稳脚跟,获得有影响的地位后,再根据其领导机关的指示从事搜集情报、招募间谍和建立间谍网的活动。一旦两国发生战争或中断外交关系,‘炸法代表”便常取代撤走的“合法间谍机构和人员”,经营所有的间谍网,与领导机构继续保持联系。国家安全小词典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情报与反情报、间谍与反间谍的激烈斗争中,各国都十分重视对本国间谍情报人员进行保护,包括人身安全、生活保障。被外国逮捕后的营救以及伤残后的待遇和死亡后的抚恤等,这已成为各国间谍情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间谍情报人员从事的情报、侦察活动大多是秘密进行的,其身份、所获得的情报和侦察成果都需要保密,而要保住秘密,就需要法律做保障,否则是难以做到的。此外,在国际间谍情报战中,间谍情报人员在国外被驱逐或遭逮捕是常有的事情,通过立法,可以有效地对间谍情报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保护。更重要的是,本国间谍…  相似文献   

5.
1999年9月,一本关于冷战五期间前苏联在西方各国从事秘密间谍活动纪实的新书《剑与盾:米特罗金档案》以连载的形式刊登在英国著名新闻媒体《伦敦时报》上。此书不仅首次披露出许多鲜为人知的间谍战内幕,还将可称为是20世纪最大的间谍叛逃者的前克格勒特工米特罗金首次曝光于世。由来《剑与盾:米特罗金档案》的作者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安德鲁。该书的基本素材全部是来自于克格勒前档案馆馆长、高级特工瓦西里·米特罗金上校。据米特罗金讲,他从1972年起利用自己担任克格勒档案馆馆长的便利身份秘密抄写档案馆里有关克格勃驻…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民主德国,出于维护自身国家安全的需要,建立了一支颇具战斗力、令西方人谈虎色变的间谍队伍,人员最多时曾达9万人,另有约17.4万名定期领取报酬的线民。其工作的主要目标国就是过去的一家人─—也是在二战后建立的联邦德国。前民主德国国家安全部在其存在的40余年时间里,积累了内容纷繁、浩如烟海的间谍档案材料。在德国统一后的今天,对于历史学家来说,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但在德国某些政客的眼中,这些档案犹如一颗颗威力巨大的定时炸弹,随时都会爆炸,引起严重的后果。今年4月间,前民主德国国家…  相似文献   

7.
德国间谍情报系统主要有两大组织:联邦情报局和宪法保卫局。此外,军方还没有军事情报局。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德国间谍情报机构逐渐走出冷战思维,赋予了新的任务。一联邦情报局德国间谍情报系统历史较悠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重建间谍情报机构。1947年,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帮助下建立了盖伦组织,1956年正式更名为联邦情报局。目前,该局设有下列机构:一司:情报司。负责搜集国外情报,并将汇集的情报经鉴别后转送三司;向国外派遣情报人员和向联邦德国的各驻外机构派遣人员。没有军事处、政治处、经济处等。二司…  相似文献   

8.
5月9日,英国公共档案办公室正式解密一批英国军情五处机密间谍档案,其中披露了二次大战时期英国头号间谍、被誉为“天才特务”的波波夫的部分鲜为人知的私生活秘闻。不过,  相似文献   

9.
一个幽灵在名牌世界徘徊,幽灵的名字叫作“工业间谍”。“名牌”是工商业的产物和结晶,而“工业间谍’倒是工商业的伴生物和怪胎。名牌从它诞生的那天起,便与“秘密”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些技术诀窍。工艺秘密贯穿于名牌的生产和营销的全过程,名牌的秘密一旦外泄,它的末日便宣告来临。名牌泄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工业间谍的刺探与窃密。经典名著件津百科全挪在对古今工业间谍做了详尽考察后指出:“工业间谍就是打探某一公司的活动情况,以便排除它的竞争优势——例如惊到新产品的秘密配方。图纸和计划,以及关于利润的早期情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监控、电子跟踪技术在社会管理和保安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电子眼”更是无处不在,一不留神你就可能踏进一个到处布满电子跟踪器的世界,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摄入镜头。最近,刊登在《今日美国》报纸上,题为“有人正把摄象机镜头对准你”的文章,披露了美英信息化强国普遍使用电子跟踪技术的事实,引起公众的哗然。人们对美国政府将本该用于间谍机构的电子仪器秘密地安装在民用设施的做法深感不安。 在美国,离阿灵顿国家公墓不远,靠近五角大楼的山坡上有一座不起眼的两层砖墙建筑,里面有一伙技术人员坐在闭路电视前监视着数百万美国公民的行踪。在弗吉尼亚地区,监视机构和弗吉尼亚机动车辆管理处联合建立了一个智能监控站。名义上是监视通往华盛顿各条道路上的交通状况,但实际卜从事着肮脏的勾当。该系统不仅是全天候开通,而巳使用的仪器绝对尖端、一流,远距离可以观测到离华盛顿市区 100里以内的公路全景,近距离可以看清车内一切,甚至人的面部特征。不仅如此,如果把系统对准住宅,哪怕你把窗帘拉得紧紧的,室内所有情况也会被电子眼一览无遗,并被录入磁带。在芝加哥、西雅图和洛杉矾等地也部设有这种造价 4000万美元、设有门...  相似文献   

11.
2002年5月9日,英国公共档案室解密了一批英国军情六处的秘密档案,其中有一份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间谍杜山·波波夫鲜为人知的私生活的文件,及一些有关他出生入死执行任务的内幕。包括首次披露的大量印有日期的文件、隐形墨水明信片,还有印着已“拆开”或“检查”邮戳  相似文献   

12.
大约在10年前,前民主德国情报系统的部分秘密档宾原件被人“偷”走,转移了。这些文件所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不仅有这个国家秘密机构——外国侦查总局几乎所有境外活动的计划,还包括其数千名海外特工真实身份的材料。更为重要的是文件“失踪”之时,数千名特工中的相当一部分仍在以各种身份为掩护,活跃于联邦槽国及北约其他成员国内的要害部门。遗憾的是,当时却无人确切知晓如此大量且极为敏感的间谍档案究竟为何入“偷走”,又藏于何处。正因为如此,那次行动一直被国际增报界视为“冷战结束前夕是为成功的情报阴谋之一”德要求“物归…  相似文献   

13.
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与德国的情报机关曾各出奇招,展开一幕雀鸟间谍大战。当时的纳粹德国,试图用信鸽将信息带返柏林。英国情报当局则训练猎鹰,猎杀从英国锡利群岛飞往欧洲的“信鸽间谍”。英国这种以“鹰捕鸽”的方法,并未奏效。因为被错鹰所捕的信鸽寥寥可数,而且没有一只落网信鸽的身上携带着机密信息。于是英国情报机关改用“以鸽引鸽”的策略,诱使德国情报机关的信鸽落网。英国早已招募了七百多名白鸽迷组成一支秘密的英军队伍,这次他们自然可以大显身手,经他们训练有素的信鸽从英国西南的康沃尔郡飞至诺福克郡的克罗默海岸,…  相似文献   

14.
翻开历史的画卷,以男性为主导的间谍世界里,处处闪现着著名女间谍的身影,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冷战岁月,她们的聪明智慧、勇敢机智和高超的间谍技巧在世界间谍舞台上留下了许多体G动魄、耐人寻味的故事和神话般的传说,创造了世界间谍史上的辉煌业绩。1999年披露的“祖母间谍”案主人公,即现年88岁的梅利塔·诺伍德,在25岁那年,化名“霍拉”,加入前苏联国家安全局,为克格勃传递英国核军事机密达40年,由于她提供的情报,加快了前苏联在原子弹研制方面的步伐,增强了前苏联的军事实力,由于她的突出贡献,被前苏联秘密授予“红旗勋章…  相似文献   

15.
北极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德国两国情报部门为配合战争进程,在隐蔽战线上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由德国情报机构一“阿勃韦尔”策划的“北极行劝”就是众多谍报游戏中最精彩的一幕。这次行动使英国秘密情报机构一特别行动局在荷兰的间谍组织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16.
1961年,由于叛逃者出卖,长期潜伏在英国军情六局(秘密情报局)内的“踏鼠”——前苏联克格或间谍乔治·布莱克被伦敦法庭判处长达42年徒刑。当年负责与布莱克联系的克格勃官员——后来曾担任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助手并晋升为中将的谢尔盖·孔德拉舍夫撰写了一本反映其在克格勃内从事秘密工作情况的回忆录。前不久,英国幄期日泰晤士报》首次披露了谢尔盖·孔德拉舍夫回忆录的部分内容,即他作为克格勃的联络员在伦敦与乔治·布莱克秘密接头的内幕情况。谢尔盖·孔德拉舍夫受过专门的特工训练,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1953年,他受前苏联情…  相似文献   

17.
柏林墙是冷战的象征,而真正的冷战在墙下,墙下有一个神秘的间谍战场。为了对付前苏联,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柏林墙下修筑了一条隧道,即可能是世界上最秘密的代号为“黄金”的窃听工程。这项工程于1949年开始均思和设计,历经三位中情局长,1954年完成。1949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柏林一分为二。中情局局长希伦科特决定对前苏联展开大规模陆上窃听。由于前苏联军事设施有地下通讯电缆通往东德和东欧各国,于是决定在前苏联通讯电缆附近挖掘隧道,沿线窃听。该隧道以西柏林南面一处美军设施为起点,延伸至东柏林,主段长逾五百公尺,里面布满…  相似文献   

18.
最近,美国报纸披露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新闻: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监控对象!一份FBI的绝密文件披露,爱因斯坦曾被怀疑是俄国派驻柏林的间谍。联邦调查局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对他进行秘密  相似文献   

19.
今年7月,德国政府在波恩正式发表声明,声称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将向联邦德国特工机关移交部分前民主德国国家安全部(“施塔季”)档案。据联邦德国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这些档案是CIA在“混乱时期”(即1992年两德统一前后不久)通过贿赂前民主德国情报部门领导人搞到的。据透露,这批档案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代号为F16,内容包括不同时期为“施塔季”情报总局工作的间谍名单与个人履历表,这一类档案中大概有超过3万张个人卡片;第二部分档案名为F22,记录了前民主德国间谍机关每次行动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此类卡片均以代号标示…  相似文献   

20.
打进去:人力谍报活动的惯用手段之一,指间谍情报机构使外派或就地发展的情工人员打入对象国或地区的有关部门、机构和组织,伺机窃取对方秘密情报或进行其他间谍活动。间谍情报机构重点打过去的渗透目标,始终集中于对象国或地区的首脑、要害部门、间谍情报机关、高精尖的科研单位、重要企业及主要的社会团体等。政治、经济派别、社团为了其安全和利益,或为在政治、经济斗争、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等目的,秘密派遣己方有可能接近对方的人员,深入到对方组织内部,了解对方的秘密情况的活动也称打过去。拉出宗:指间谍情报机构或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