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犯罪增加和低龄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各方面的密切配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本文论述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然后具体分析了心理原因、家庭问题、不良网络文化等因素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彭子玉 《法制与社会》2012,(33):107-10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网络犯罪已经对社会秩序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尤为必要。本文阐述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与特点,从生理、心理等个人原因以及家庭、学校、网络体制等社会原因分析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并且根据上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试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网络犯罪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增多,而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网络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以及青少年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等都是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主要原因。青少年网络犯罪除具有一般网络犯罪的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为此,本文指出必须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和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强青少年的教育环境、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法律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青少年网络犯罪为主题,结合犯罪学和法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在界定青少年网络犯罪定义的基础上,从青少年的自身、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个因素来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并针对这几方面的原因,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科学系统地剖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信息化高度发展所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与传统犯罪相比,它同样给社会安定和公众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危害网络安全的同时也会累及家庭。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文章结合相关案例,揭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危害,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家庭伦理对个人道德人格的塑造、对个人道德心理形成的制约以及对个人道德行为的规范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的家庭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脆弱,家庭伦理的失范随处可见。残缺的家庭、不当的家庭教育及不良的家庭生活方式都对青少年犯罪的形成产生极大影响。本文指出建设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家庭伦理道德,从源头解决青少年犯罪是我们现在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青少年利用和针对网络实施的犯罪,它是网络犯罪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主流。其严重地危害了网络及信息的安全与秩序,既影响了社会稳定,也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针对这些情况从家庭、制度以及相关的管理入手,通过一系列立法、执法措施,建立一整套全面规范的防范体系,从根本上杜绝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生、扩大。  相似文献   

8.
尚红利 《法制与社会》2012,(10):245-246
随着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的总量的不断攀升,不仅青少年群体的健康发展受到威胁,并且加剧了家庭与社会的不稳定性,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有效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就必须分析其成因,以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引发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主要有青少年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网络原因和法律原因.  相似文献   

9.
魏佳 《法制与社会》2015,(9):290-291
随着网络在我国的逐渐推广,青少年网络犯罪也与之兴起.青少年网络犯罪由于其主体的特殊性,所以有着较坏的影响,有的青少年甚至是葬送了自己和家庭的前途,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了较多的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的和平稳定,严峻的社会形势要求我们要提出较为可行的解决措施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0.
罗婉莹 《法制与社会》2010,(33):194-196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犯罪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网络文化吸纳了社会的阴暗面,与青少年网瘾的形成也存在密切联系。青少年由于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寻找到认同感和成就感,而寄情于网络,沉溺于网络。鉴于此,尽管采取行政手段净化网络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主要还是要依靠积极构建学校文化、家庭文化,引导青少年成长,关爱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才能使青少年避免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避免因为网络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赵从萍  胡爽 《法制与社会》2010,(32):264-264,266
本文以"尊龙名社"为例介绍青少年网络社团的组织形态、特征,从青少年网络社团为何以结社抱团的形式出现、为何利用互联网进行结社抱团、该种网络社团形成的社会原因等三个方面来分析青少年网络社团的形成原因。针对青少年网络社团这种新型社团组织,借鉴赫希的犯罪控制理论,提出相应对策以增强这种可以控制犯罪的"社会联系",建议完善网络立法和网络监管,达到控制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王琪 《法制与社会》2013,(26):289-290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进入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网络也成了人们交流必不可少的平台,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控制不好就会使自己沉迷其中,甚至滑入犯罪的深渊。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有增无减,网络的消极效应是引发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加强网络的管理,加强青少年健康上网的引导,重视青少年不良心理意识的疏导,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法律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本顺 《科技与法律》2006,(4):91-96,90
青少年网络犯罪对于我国现行刑事法典、刑事侦查、刑事审判以及传统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规范形成巨大挑战。法律是规范和管制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不仅要修改、增补现行刑法典,而且要制定、颁布专门反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另外要成立专门的青少年网络犯罪司法机关,同时要构建中国网络刑事审判判例。最后还必须制定国际刑法规范、加强国际司法协助。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的负面影响。本文从家庭的重要功能开始,探讨了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不良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以及家庭如何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增加和低龄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需要社会关注和各方面密切配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本文首先论述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然后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最后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首先从法理上对青少年犯罪进行了界定,对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家庭、社会、学校和自身因素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形成原因,最后从家庭防范、学校防范、社会防范、司法防范四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吕娜 《河北法学》2008,26(4):153-158
随着网络逐渐成为我国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娱乐以及交往的重要工具,网络对我国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程度也正日益加深。通过问卷调查,网络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络成瘾以及不良网友等四个方面。由于网络不良活动对一部分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确实存在影响,这就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重视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在指导好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这一工具的同时,努力为我国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良性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8.
史丽 《行政与法》2007,(10):111-113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各种家庭问题是形成青少年高犯罪倾向的重要根源。如何认定和准确地把握家庭责任的性质、特征,以及采取哪些相应的对策,则成为防止未成年犯罪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促使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生。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青少年网络犯罪者上网操作能力娴熟、网络犯罪几乎没有罪恶感以及网络犯罪强大的破坏性等特点。导致青少年进行网络犯罪的原因有青少年特殊年龄段的因素、自身的主观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应该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强化法制观念、丰富课外文化生活,加强课外指导和教育、切实加强技术手段,严格控制不良信息源头、完善网络管理,开辟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站以及建立健全网络法律体系,使青少年网络犯罪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年来的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了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网络犯罪俨然成为了一种日趋严重的现象。本文列举实际案例结合相关理论。介绍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总结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征表现并分析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