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残疾人就业是改善残疾人民生,提高残疾人群体参与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残疾人就业层次不断提高,但是针对残疾人的歧视性就业,侵害残疾人劳动权利的事件也屡有发生,进一步完善我国残疾人就业法律保障机制,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残疾人权利的法律保护汪斌,谢建存,孙晋,孙洪鸣残疾人作为人类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每个社会之中。残疾人问题,是任何社会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的群体平等地参与社会创造条件,是全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社会主义的中国,通过法律来保护...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征用农民土地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失地农民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由此也凸显了征地单位与失地农民之间的诸多矛盾,因此,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救助制度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就当前失地农民的现状、失地农民社会救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不利因素以及失地农民社会救助制度的构建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增强对构建失地农民社会救助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并为构建这一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莹  杨晨 《江淮法治》2014,(23):20-21
“现在,像我这样的重度残疾人除了享受低保待遇外,每年还能拿到800元的生活救助,政府还减免了我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合费,提高了残疾人机动车燃油补贴。对我们子女的就学还实行了教育救助,我真的十分感激!”家住和县功桥镇鲁堡村的村民李正锁说。这与一件代表建议的有效办理密不可分,在2014年2月召开的和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王明等11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大对残疾人救助力度的建议”,会后,县人大常委会加大督办力度.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多项举措改善全县残疾人的生产生活、就业、康复、救助、教育等状况,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这两个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社会冲突日益普遍化和显性化。本文把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冲突定义为这两个不同利益群体由于利益、价值观念等的差别和对立而引发的斗争。文章在刘易斯·科塞的安全阀理论视角下,分析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冲突,认为农民工群体内安全阀制度的欠缺是社会冲突产生的催化剂,接着提出通过安全阀制度的构建来控制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冲突,并且对安全阀制度提出了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司法厅(局)、民政厅(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残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工委、黑龙江农垦总局残工委:为切实推进“十一五”期间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残疾人法律救助“十一五”实施方案》,制定了《(残疾人法律救助“十一五”实施方案)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7.
《法治纵横》2014,(6):33-33
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社会救助制度即将全面建立。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共13章70条,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办法》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8项制度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作为基本内容,确立了完整清晰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规定社会救助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救助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残疾人群体属于社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残疾人生活及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解决好残疾人就业问题是有效控制失业率,缩小贫富差距,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方面。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残疾人群体生活和就业的总体状况,分析了残疾人就业困难的原因,并对保障和促进残疾人就业思路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谭晓慧 《法制与社会》2014,(16):291-29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犯罪率的逐年增多。相应地,罪犯子女,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数量也在增加,他们的救助问题也就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现状、主要面临问题及救助对策三个方面出发进行探讨,以社会工作为视角为这些边缘群体的救助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现实生活中,残疾人朋友难免遇到法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卷入法律纠纷的情况。但由于对法律了解太少,很多卷入法律纠纷的残疾人很希望得到专业律师的帮助;同时,由于经济状况并不宽裕,这些残疾人往往无力支付律师费。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能为此类人提供帮助。虽然法律援助制度不只是为残疾人设置的,其他满足条件的人也可以申请获得法律援助,但是不可否认,残疾人群体是我国法律援助的重点。因此,很有必要向残疾人朋友介绍与他们相关的法律援助规定。这一期先向大家介绍一个最实际的问题: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弄清了这个问题之后,残疾人朋友遇到法律纠纷时,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否申请法律援助了。  相似文献   

11.
残疾群体作为我国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而残疾人法律保障体系建设是保持我国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通过对我国残疾人法律保障体系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合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找出未来残疾人法律保障体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李妍 《法庭内外》2013,(2):43-43
2013年1月4日,河南兰考县城关镇一居民楼发生火灾,事故造成4名孩童当场死亡,另有3名在送医院途中死亡。事故发生后,舆沦一片哗然之余,各种奇谈怪论也随之而来,甚至有人认为,袁厉害收养弃儿是为了骗取低保。令人欣慰的是,主流舆论讨论的不是袁厉害的收养目的,也不是袁厉害是否应当担责,而是社会救助制度的缺失与完善。笔者认为,这才是健康、成熟的社会民众心理的应有之义,而救助制度的完善,亦不应仅限于讨论层面,而应当以此为契机,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首先,要建立救助制度,完善救助立法。社会救助法律不仅应宣示权利,而且还应同时配置救济的各种程序,因为,获得权利救齐既是尊重和实现受助对象的生存权,也是受助对象的一项基本权利。其次,要明确救助范围,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宪法的规定过于原则化,还应当进行专门立法,对救助机构、救助程序、救助标准、不作为的惩戒措施作出详细规定,以免再次出现事故发生后,各部门相互推诿,幸灾乐祸,关门打牌的情形。  相似文献   

13.
社会救助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最基本的制度之一。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救助立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并应考虑社会救助立法城乡一体化、完善社会救助责任的主体建设、完善社会救助对象和标准的确定、整合社会救助的管理体系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执行救助是缓解执行难的特殊路径,也是体现我国司法人文关怀的重要手段。我国执行救助制度现存很多问题,尤其体现在资金方面。慈善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对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这与执行救助的目的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本文通过阐释慈善组织参与执行救助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论述了慈善组织参与执行救助中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正>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老年人在内的全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出台,不仅是对过去在该领域实践的经验总结,也对当下社会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背景下,作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要力量,检察机关依据该法提起公益诉讼,依法能动履职,交出一张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是该法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宝鸡市委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未来5年,要继续创新完善“大社保”体系,以社会保险保大群体、社会救助保弱势群体、社会福利和慈善等制度保特殊群体.推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增项,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救助立法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在努力建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这就需要我们为其寻找深厚的道德根基.国家伦理是一个国家作为主体所具有的道德性,具有对内和对外两个维度.国家伦理为社会救助立法提供了正当性的支持,是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道德基础;而社会救助立法又是国家伦理的现实转化途径,体现了国家伦理中的国家之爱.我们应当以国家伦理为道德支撑,确立社会救助立法的基本原则,即以国家之爱为核心,体现平等尊重和人道关怀的救助原则.  相似文献   

18.
张超杰 《法制与社会》2011,(25):176-177
《贝弗里奇报告》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着作,对此后各国的社会保障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中及其重要的一环,关系到民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是关乎整个社会稳定的关键。但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仍有许多漏洞与缺陷,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救助更显重要,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医疗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代社会来看,不同国家均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包括基本医疗救助、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等。我国也建立起以医疗救助为保底,基础医疗保险为基本,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医疗保障制度。但是,在此次疫情中,一般医疗保障制度难以应对疫情,暴露出我国基础医疗保障制度法律的碎片化、应急医疗保障的立法空白两方面问题。因此,如何构建医疗救助、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相互衔接的应急医疗保障制度,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风险社会的角度阐述应急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德、日两国疫情中医疗保障相关实践,为重大疫情下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于红燕  迟东军 《法制与社会》2013,(33):38+40-38,40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被害人救助现状令人堪忧,因此加大刑事被害人的救助非常必要。同时,由于我国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起头并进,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基金制度已经具备了现实条件,应尽快建立并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