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贸易理论与现代比较优势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际贸易理论,即使新贸易理论在某些方面研究了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所没有研究的问题,它也难以取代后者而成为新的主流贸易理论。其一,新贸易理论和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之间更多地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且从理论研究的高度看,二者并不能等量齐观。准确地说,是新贸易理论成为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但是很难反过来说是现代比较优势理论补充了新贸易理论;其二,新贸易理论研究了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中被抽象掉的报酬递增和市场不完全问题,但无论从假设前提还是结论来看,都很难说新贸易理论比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更为接近现实。  相似文献   

2.
自由贸易政策并未成为西方贸易政策的普遍事实,比较优势原则也并未成为西方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普遍原则。“国家利益”在传统自由贸易理论中的缺位导致西方贸易政策与之严重分离。  相似文献   

3.
比较优势实则为一种动态的比较优势,它会随着一国要素禀赋结构的改善、技术进步和要素密集度的变化以及政府的政策干预而发生动态变化。新贸易理论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理论上存在进步意义,在实践上,其主张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又在诸多发达国家中取得极大成功,因此,自其产生以来,倍受学界和政界的青睐。但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并非替代关系,而是一种非对称的互补关系,新贸易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但绝不能取代比较优势理论。同时,新贸易理论所主张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一国比较优势动态升级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4.
动态比较优势的来源与演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比较优势理论已从静态分析发展到了动态分析,这在解释产业内贸易的形成以及贸易与经济内生增长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这一前沿理论的进展有一个总体把握。本文从源于“干中学”效应的动态比较优势及其演进、源于创新的动态比较优势及其演进,以及源于内生个人专业化的动态比较优势及其演进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描述了动态比较优势的各种来源及其演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杨赟  李冠儒 《长白学刊》2009,(1):125-126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商品和服务在各国之间的交换,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的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和结构变化,一些学者用新的方法来研究国际贸易,创立了一系列新的学说。简要梳理和介绍这些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对指导我国的国际贸易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服务贸易是当前国际贸易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2013年6月21日,两岸两会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有助于加速两岸服务业合作步伐。比较闽台两地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分析闽台服务贸易合作的基础条件,推动《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实施,对台湾地区经济的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比较优势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加速发展是当代全球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和趋势。论文分析界定了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含义与内容,论述了金融服务贸易的特殊性及比较优势原理对金融服务的适应问题,探讨了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中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问题。  相似文献   

8.
徐艳如 《前沿》2013,(11):97-98
本文在上海服务经济以及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上海生产者服务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本文采用一组国际贸易竞争力指标(包括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来反映上海生产者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变化趋势,采用全要素增长率来反映上海经济增长情况,最后利用计量方法来研究上海生产者服务贸易与上海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表明:上海的生产者服务贸易进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且平均国际贸易竞争力呈上升趋势,而全要素生产率则未显示出明显变动趋势;且生产者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不存在均衡关系,但显示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9.
陈晨 《求索》2011,(9):47-48
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自由主义是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类别.本文从国家利益角度系统梳理了各个时代国际贸易理论关于“保护”和“自由”的相关论述,得出三个基本结论:首先,不论贸易保护和贸易自由,都不能给世界带来共赢;其次,贸易保护和贸易自由都是不同主权国家维护自己经济利益的说辞,二者没有规范的是非判断标准;最后,贸易保护和贸易自由都具有阶段性和历史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西部开放中的比较优势分析与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开发离不开西部开放 ,而对外贸易又是对外开放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本文通过透视西部地区的贸易现状 ,分析西部地区在劳动生产率、劳动力成本及资源禀赋等方面的比较优势 ,得出了西部地区现实比较优势不足 ,潜在比较优势在现阶段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商品优势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西部地区贸易战略选择的原则和标准 ,并对几种主要贸易战略在西部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西部开放应采用的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11.
刘利 《中国发展》2003,(3):41-45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因全球经济贸易和环境问题的发展而更加重要。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成员和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贸易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更加突出。本文重点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环境因素对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影响以及国际贸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红斌 《桂海论丛》2007,23(4):13-15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贸易商品结构上日趋高级化;贸易格局上全球化与集团化并存;绿色浪潮赋予国际贸易新的涵义,绿色贸易大行其道;贸易手段上,网络贸易将成为主导性贸易方式;贸易政策上,管理贸易盛行;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手机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个人通讯工具之一。灰色市场是向消费者提供手机产品的一个重要渠道,灰市手机也是受到较多关注的一个话题,手机灰色市场是灰色市场乃至灰色经济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本文以中国大陆手机灰色市场为例,研究了中国大陆手机灰色市场的现状,分析了手机灰色市场存在的原因以及形成渠道,探讨了其造成的影响以及抑制灰色市场的后果。研究结果表明,灰色市场的利弊不能一概而论。运用政府手段对手机灰色市场进行抑制消灭将对进口国总福利水平造成削弱,因此建议以市场自我调节手段决定手机灰色市场的存在与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探讨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伦理思想,有利于我们把握与理解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的精神实质。马克思认为,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促使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从马克思历史观的维度看来,自由与平等是国际贸易的核心伦理精神,信用是国际贸易的伦理基础与伦理保障,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自由与平等,也需要信用为其保驾与护航。此外,在国际贸易中也要讲人道,人道是国际贸易对贸易主体所提出的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认真 《中国发展》2010,10(3):29-32
80年代以来,安徽省国际贸易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迅猛发展。该文利用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Test)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运用安徽省1985-2008年数据检验了国际贸易与FDI之间的长期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安徽省国际国际贸易与FDI之间的关系是贸易投资一体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徽省应该注重国际贸易投资政策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形势日益严峻,企业对优秀外贸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对于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而言,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职业技能竞赛,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实际操作能力水平为目标,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贸易引力模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实证检验并测算了大陆各省市(自治区)与台湾双边贸易的流量与潜力,结果表明:大陆各省市(自治区)的GDP、人均GDP和吸引台资额,各省市(自治区)与台湾之间的绝对距离,以及"两岸贸易热络区"等解释变量,是影响两岸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但影响程度各有不同。由于双边贸易的紧密程度(贸易依存度)不同,大陆各省市(自治区)与台湾的贸易潜力也不一样,对台出口和自台进口的发展空间也存在差别。因此,海峡两岸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加强经贸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消除双边投资和贸易的制约因素,实现两岸经济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8.
许爽  隋涛 《青年论坛》2009,(2):118-120
探析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是预防金融危机发生的前提。通过对金融危机早期的基本理论进行总结,根据已有的理论模型探析美国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并从现实角度出发,从内部成因上防范金融风险,可以有效地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全球治理”逐步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全球治理的主体不仅有各国政府,还包括各种政府间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妇女非政府组织是其中的一支活跃力量。它们积极关注危害整个人类的各种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并极力敦促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使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信念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贸转型与国际分工地位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广 《桂海论丛》2010,25(2):64-67
中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型问题关系到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改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平等,遭受着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双重损失,而中国这样的大国处于垂直型国际分工的低端地位,在发展工业化进程中更是放大了背离可持续发展的后果。中国必须在外贸转型中改变国际分工地位。可从出口制造品附加值、服务贸易、原料产品加工、绿色产品、农业对外投资经营这五个领域进行这一转型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