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选择     
故事发生在一座小镇。一位教师对孩子说:“我给大家讲一个《小妈妈找蝌蚪》的故事,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好——”只有一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我想听闹海哪吒的故事。”老师叫他坐下,好好想想再回答。第二次问,  相似文献   

2.
在金钱面前     
伏琛 《瞭望》1988,(31)
去年四川某县一女学生不慎落水,她的同学大呼“救命”,在旁的几个闲人视若无睹,其中一人懒洋洋地说:“救了起来,给多少钱?”这女学生就这样死了。 这大约可以算是“向钱看”声中拜金狂见钱忘义的特例。《钱神论》著者鲁褒早已说过,钱之为体,“无德而尊,无势而热”,它能做到“危可使安,死可使  相似文献   

3.
效颦之过     
东施效颦的故事不知给了我们多少启示。熟悉这个故事的人,莫不笑东施之愚。但明知东施之愚,如今却仍效东施之颦者,可以说比比皆是。比如市场建设。自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张以来,不少地方都提出要“建一个市场,活一方经济”。不少条件较好且善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温州货”与“假货”几乎形影相随。温州人则大喊其冤。骂之者说假,辩之者说真。假耶?真耶?记者最近在温州采访,对此作了一番探究,颇有所悟。 说假是假 说真是真 199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考察温州。在一个首饰摊前,李瑞环问:“你卖的是假的还是真的?”摊  相似文献   

5.
偶然拾到两个关于蛋糕的故事,在这里稍加温火“炖”一下,卖给大家。 先说第一个。某厂是一个近万人的大型企业,一年365天,过生日者每天自然为数不少。为了体现厂领导对职工的关心,也算是感情投资吧,厂食堂每天都做一些生日蛋糕免费送给职工。开始由班组长送到职工家中,后来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间一些电视台开办的婚恋交友类节日,在制作过程中有意制造话题,让“拜金”“炫富”等观念和言行在公共平台上得以大肆展示,误导青年人的婚恋和择偶观,受到广大观众的批评。对此,20l0年6月19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说,婚恋节目之所以产生较大的影响,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在社会转型时期,青年人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  相似文献   

7.
近代欧洲的一些经典作家,如雨果、歌德、托尔斯泰等,都非常推崇中国文化。歌德就曾讲过这样一个中国故事:“有一对钟情的男女在长期相处中很贞洁自持,有一次他俩不得不在同一间房里过夜,就谈了一夜的话,谁也不惹谁……”他说的故事虽然比较简单,情节也有点变异,但我们读采仍感到十分亲切,这与春秋时代柳下惠“坐怀不乱”有关。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作为历史美谈,后被用采泛指心地纯洁的人在男女关系方面正大光明。歌德对这个故事十分赞赏并予以高度评价。他说:“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  相似文献   

8.
怎样给拜金主义“正名”?王瑞华,侯秀云目前在一些人那里,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不能反对拜金主义,还要给它“正名”。他们提出的理由是:①拜金主义的泛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②拜金主义唤醒了人们的物质欲望和竞争...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座谈会上,正当大家批判拜金主义时,一位青年冷不丁冒出一句话:“社会上都在讲钱,不让我们崇拜金钱,那崇拜什么?”这句话让大家一时语塞。我想这位青年朋友的话反映了一个事实:我们近些年在思想道德领域还没有一种什么东西能和拜金  相似文献   

10.
馋鱼的联想     
每当看到活蹦乱跳的鲜鲤鱼,我真感到馋——这大概就是孟夫子说过的“鱼,我所欲也”。可见,为鱼的美味所吸引者,绝非我一人而已了。 然而,也确实有不为鲜鱼所诱的人。“羊续悬鱼”的故事就是见诸史传的。说的是东汉时候,南阳的地方官员贪污受贿之风盛行,羊续恰在这时做了南阳太  相似文献   

11.
朋友从外地回来,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上个月,我去胶东,经过一个村子,突然,一条大狗从远处向我冲过来。你们说,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土地问题非常复杂,几乎每一块土地都有一个故事。”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说。  相似文献   

13.
冷静和理性地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唐书》记载这么一个故事:五代后晋国王庄公,英勇善战,成绩辉煌,后因“祸患积于忽微,智勇困于所溺”,最终导致国破身亡。欧阳修写道:“忧劳可以兴国,安豫可以亡身。”孟子亦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贞观政要》中说:“知其所以危则安矣,知其所以乱则治矣,知其所以亡则存矣。”古今中外的历史一再告诫人们:居安思危则安,乐以忘忧则危。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如此,一个城市、一个地方发展也如此。 当前,举国上下一片欢呼我国经济的大好形势。的确,经济形势是大好。特别是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出现9.9%的增长。第二季度,由于受到“非典”的影响,下降到  相似文献   

14.
关于汤裱褙     
有人说,中国的戏曲传奇,倘若写的是悲剧性的故事,那末,往往有一个丑角在场“驼木梢”——也就是说,这五角成为集诸恶于一身的“靶子”式人物。《一捧雪》传奇里的汤裱褙,就是这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说“去囿”     
刘绍楹 《民主》2007,(3):47-47
《吕氏春秋·去囿》篇,用夸张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故事:“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哉?’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讲完故事,作者有针对性地发了一番议论:“人有所囿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凡人必去囿然后知。”道理很简单,也很明确:人一旦“有所囿”,必然黑白不分,是非不辨;而要做一个“有知”的人,就必须“去囿”。  相似文献   

16.
前两年看过一个电视剧:《一副洋面孔》。故事说的是一个炎黄后裔,由于鼻梁高一点,眼睛蓝一点,会说几句“洋泾滨”,就凭这副洋面孔,居然坐小轿车,出入宾馆,捞钞票,玩女人,一路顺风,畅行无阻。这与其说骗子手巧于行骗,不如说受骗者为自己的奴性所麻痹,因而时时处处替对方开了绿灯。 《一副洋面孔》的故事来源于现实社会。在有些人看来,洋面孔是一种“天赋”,它往往与权力、财  相似文献   

17.
《民主》2009,(9):53-54
李亚威说:“当钱和艺术放在一块的时候,我肯定先选择艺术。我对艺术崇敬到可以用生命来换。”李亚威说:纪录片其实是在用生命记录另外一个生命,我是用“心”在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李亚威做导演,其实是半路出家。沈阳音乐学院毕业的她曾经是一名小提琴手.在长影乐园参加过许多电影音乐的演奏。  相似文献   

18.
于晓玲 《党政论坛》2011,(14):22-22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还用问先生?  相似文献   

19.
意忘形”一词源于《晋书·阮籍传》,说阮籍“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即高兴得忘乎所以,失去常态。推及“得志忘形”就是一个人当了官,有了权,自以为“高人一等”,“老子天下第一”,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什么坏事都敢干。结果,反误了卿卿性命,正应了颠得越高,摔得越痛的道理。其实,“得志”后是否“忘形”也是检验一个人的试金石,有言道:小人得志太猖狂,就表明了人们对得意忘形者的人格鄙视。所以,我们每一个“得志”者,都要老老实实地做一个不“忘形”的人。摆正个人与党的关系,摆正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禅与世俗     
顾随先生说过一个故事,属于禅林妙语,可以让人悟出一些东西.他说曾有一个禅师,听说达官来访,忙不迭的出门去接.之后又来了一位僧人,他却坐在炕头不下来.僧人不解,问他何前恭而后倨也?禅师说:“三等人出门接,二等人下炕接,一等人炕头接.”僧人遂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