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多娇。各民族的人民以优美的传说故事,描述和解释本地区的山水名胜,以及各种地名、寨名和乡土特产的由来及命名。这类风物传说,内容丰富,极富情趣,它们从一个个的侧面,形象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以及民族的精神气质和人民的心理特征,在多方面具有不容低估的价值。优秀的风物传说,饱蕴着人民热爱乡土的炽热感情,它在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气节教育,以及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都是很富意义的形象化教材,具有强烈的现实教育意义。本文就布依族风物传说的思想内容及其特征等问题,试作初探。  相似文献   

2.
在祖国大家庭里,布依族和各兄弟民族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这宗珍贵的民间文学遗产,是布依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以本民族丰富的语言,世世代代口头创作、口口相传下来的,她绚丽多姿,为整个中华民族古老灿烂的文化增添了奇光异彩,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的明珠。 布依族民间文学,有神话、古歌、传说、故事、叙事诗、歌谣、童话、寓言、戏  相似文献   

3.
侗族民间传说故事是侗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侗族民歌一样追随着侗族人民思想、生活、斗争的历史轨迹,与侗族人民朝夕相伴,成为侗族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 侗族民间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有人类起源,祖先迁徙的故事,有人与自然斗争的故事,有人民群众反抗压迫剥削的故事,有机智人物的故事、爱情故事、动物故事和地方风物故事等等。这些故事中.都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却又有很高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4.
鄂温克族的萨满传说巴图宝音鄂温克族民间故事中,包含传说和故事两方面的内容。传说中又包括人物传说;神话传说;景观、地名、风俗传说;萨满传说;动植物传说;历史上的将军、安本传说;族源族史传说等。在众多题材的传说中,萨满的传说在鄂温克族民间传说中占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5.
布依族人口共20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以及黔中的部分州、县。布依族擅长 于种植水稻,居住地多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故古有“水仲家”的称谓。解放以来,布依族地 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和各兄弟民族人民一道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建设自 已的家园,工农业生产和各项经济建设事业,都有了较快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布依族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村级治理及政治运作中仍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凸出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布依族地区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国家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 ,增强村民群众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民主意识 ,从而加快我国尤其是布依族地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有利于调动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地方社会政治事务的管理 ,增强村民群众的地方政治认同 ,充分实现和保障村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奠定坚实的民主政治发展的社会基础 ;有利于加强布依族与汉族等其他兄弟民族在爱国主义旗帜下 ,加强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依赖 ,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近二百万人口的布依族,同全国各兄弟民族一样,不可例外地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对于布依族的风俗习惯,有民族研究方面的学者曾作过论述。特别是对于布依族的婚姻习惯,著书立说的也大有人在。这对于全国各兄弟民族加深对布依族的了解,有着积极的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北京所代表的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老北京述闻》系列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重点讲述了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现代发展。该系列共12卷,分别讲述了北京三千年历史的历史典故、人文地理、营国故事、古都文脉、戏曲曲艺、风物民俗、胡同街巷、名人故居、京城会馆、传说故事、饮食名馔、史籍志书,内容涵盖了北京的皇城文化、市民文化、地缘文化等。  相似文献   

9.
明代贵州宣慰使安贵荣墓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大屯村安氏古墓的规格和有关传说,结合各种史书和地方方志记载,再结合该地及周边地区彝族和彝族历史、人物、习俗进行反复比较、研究和论证,认为安氏古墓乃明代贵州宣慰使封昭勇将军赐从三品加贵州布政司右参政安贵荣墓。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给布依族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同时也碰到了一些新的课题。若解决好新的课题,把握住这历史的机遇,布依族地区的经济就能快速发展,社会就会得到进步,否则与其它先进地区和其它兄弟民族经济发展的距离就会越拉越大。本文试图通过对布依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条件的分析和制约因素的剖析,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发展布依族地区经济的思考。一、有利条件l、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布依族居往的地方多数是水源丰富、土质肥沃的江畔河谷或地势较平坦的丘林地带。优越…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北京所代表的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老北京述闻》系列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重点讲述了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现代发展。该系列共12卷,分别讲述了北京三千年历史的历史典故、人文地理、营国故事、古都文脉、戏曲曲艺、风物民俗、胡同街巷、名人故居、京城会馆、传说故事、饮食名馔、史籍志书,内容涵盖了北京的皇城文化、市民文化、地缘文化等。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石板屋主要分布于贵州南部、中部、西南部的布依族同袍居住区域,是全部用石料建造的、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旅游价值,是极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一种原生态建筑。  相似文献   

13.
在十二生肖纪年中,苗族同胞特别器重牛,认为“牛年”是最为吉祥的年头。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牛文化。由于历史上苗族没有通行的文字,其历史多以传说故事来“记载”。渔猎时代的传说,虔诚崇拜“盘瓠”;农耕时代的传说,虔诚崇拜水牛。民间相传,水牛与老虎是兄弟,水牛是哥哥,老虎是弟弟,这是经过一番殊死斗争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杨宁宁 《当代广西》2008,(16):58-59
有关刘三姐的传说不仅在我国岭南地区的壮汉等民族间广为流传,甚至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和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刘三姐的传说。岭南地区各民族多年来一直把刘三姐传颂为歌仙、女神。其中壮族有关刘三姐的故事、传说和民歌最多。从广西民族民间文学研究者覃桂清多年调查收集的资料看,广西有40个县、广东有22个县有关于刘三姐的故事和传说。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除延续了上古传说和历史故事题材之外,还兴起了佛教故事题材和纯文学作品题材。人物故事画借用了上古传说、历史故事和佛教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场景等,并使之更为具体形象、生动有趣,使故事的文学性和所寓示的教义更为显明。这一时期,画家以诗、赋、箴、颂等纯文学作品为题材作画已渐成风气,绘画与文学作品既紧密联系又相互补充,在流传上互相促进。魏晋南北朝绘画题材文学化的趋势,为中国文人画的产生、诗画的交融提供了条件,在绘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布依族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兄弟民族成员之一,主要居住于贵州省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地区、安顺地区和贵阳市郊区以及散居在其他专(州)、县(市),总人口一百七十二万余人(一九七八年)。布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根据汉文史籍记载,历代中央王朝在布依族地区设置州、郡、县制利用当地部落酋长进行统治,实行“羁縻政策”,  相似文献   

17.
龙钢华 《求索》2005,(1):160-162
中国小说的含义大致经历了由琐屑之言到野史传说和“说话”艺术,再到虚构的有关人物故事的特殊文体这一演变过程;西方小说的含义则大致经历了由史诗到传奇故事,再到散文虚构故事的演变过程。中西方小说在其发展史上的地位都经历了从受歧视到重视,再到正视的曲折过程,只是时间和程度有点区别。  相似文献   

18.
布依族节日民俗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依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富有民族色彩的节日民俗。它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布依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布依族节日民俗内容丰富,展示出一幅幅绚丽的风俗画面。一布依族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在一年之中,有关的节日和聚会大约达八十余次。其中,为全民族人民所重视的有过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赶查白、赶干洞、尝新节、重阳节、鲜果节、对歌节等等。这些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中国(中文版)》2006,55(1):F0003-F0003
布依族的历史久远,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没有 文字记载史实,但口头传承丰富。传说、故事、古 歌(纪事歌)、酒歌、儿歌等等,反映了布依人过 去的精神文化生活。民俗活动铜鼓祭祖、庆节日、 思祖德、驱邪恶、畅心胸,鼓声深沉。铜鼓成为全 寨人共同的文化遗物。婚嫁、丧祭、 “六月六”玩 山节,还有“正月末”,直到过大年,节日较多。 很是热闹,显示出布依人的民族风采。  相似文献   

20.
龙崇拜,在我国历史上,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甚大。举凡天文、地理、历史、人物、习俗、节日、建筑、装饰,以及神话、传说、故事、歌谣、音乐、舞蹈、雕刻、绘画、竞技游戏、行文用语,无不有龙的遗迹在。“凡有井水饮处,莫不有龙”。一点也不夸张。它确乎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历史现象?根据龙崇拜借以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