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湖北宣传》2006,(8):6-7
根据中央部署,我省文化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建设中西部文化强省,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深入推进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使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新的贡献。当前,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组建,是按“两院一中心”的模式在运作,不能仅仅看作是组建了一个普通的高职院校,应将其打造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两院一中心”的组织构架和办学实践,为打造“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在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时,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打破传统发展模式、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办学格局。把“两院一中心”打造成“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一定会探索到加速培养培训文化产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为我省“文化跨越”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提出培养强势文化人才、构建强势人文学科、推出强势文化活动、培育强势文化产业、打造强势文化品牌的目标。这是我省发展战略思路的进一步深化,是促进我省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山西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先进文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十六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载体,对经济和政治具有…  相似文献   

4.
以新的文化发展观指导广东文化建设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树立和落实新的文化发展观。广东要争当全国文化建设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以新的文化发展观为指导,在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和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采取有针对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宋新柱 《前进》2007,(8):40-41
近几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决策,我省文化产业虽然在全国起步较晚,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凭借丰富的人文资源禀赋,在培育文化品牌,打造文化精品等方面,山西在海内外的文化影响日益扩大,"华夏文明看山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接受。从文化产业角度来看,我省的优势产业,如文化旅游业、影视业、演艺业、特色报刊业等,均有较快发展。工艺美术品制造  相似文献   

6.
王继兰 《群众》2008,(1):73-74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把文化作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任务,奏响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最强音。身处苏南板块的岛城扬中,在跃上新平台、步人新时空的关键时段,必须顺应这一发展大势,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发展路径,努力打造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的特色文化强市,以文化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但要发展和繁荣文化产业必须首先树立起一个富有感染力和视听冲击力的文化品牌。文化品牌的打造可以依托有形的自然生态、文物古址,也可以依托无形的民间文艺、土著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既关系到资源的科学合理使用,又关系到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效益。可以说,做好一个文化品牌,能够推动地区文化产业的良性整合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深刻阐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提出新需求。面对这一新时代新机遇,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创新产业模式,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化产业新高地,为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添砖加瓦。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传承优秀文化,打造艺术精品。一是创新内容,打造影视剧"高峰"作品。按照"世界眼光、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9.
《思想工作》2007,(9):4-4
2003年以来,自治区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战略目标,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和措施,旨在不断打造文化精品,培养文化名人,树立文化品牌,壮大文化产业。经过几年的建设,一个以继承草原文明与体现时代精神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民族文化大区风貌初步显现,文化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在民族音乐、民族歌舞、民族曲艺、民族影视、文博会展、新闻出版、工艺美术与广告设计、文化休闲和特色文化旅游服务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冯锦彩 《前进》2013,(7):13-14
以“文化三晋、美丽山西”为主题的首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山西文化产业与文化发展的一次盛会,是古老三晋:迂化绽放时代光辉的一次检阅,对提高我省区域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促进山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跨越关键时期、促进文化发展已构成实现转型跨越发展重要途径实践进程中的山西,文博会提供的载体与平台,对促进全省文化产业升级和持续发展,就具有了更为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荆楚文化是具有鲜明精神特质的区域文化。只有发掘和依托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制定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新战略,理清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构建内含荆楚文化精神特质的湖北现代文化产业,以荆楚文化精神打造湖北文化产业的特色和品牌,才能做大做强湖北文化产业,加速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蔡文煜 《群众》2009,(4):50-51
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氏点和重要支柱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无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明确提出打造文化强市目标,提升文化竞争力,为此,先后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并且选派12位干部赴长沙挂职工作3个月,深入学习长沙发展文化产业的先进理念、创新思路和管理经验。学习考察期间,长沙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给我们良多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立人 《群众》2009,(4):48-49,53
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是推进文化创新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杠杆。近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利用列人全国和江苏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的契机,大力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实践,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文化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使城市的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得到新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思想工作》2007,(11):26-26
郭玉兰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在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原有的文化体制已经相当陈旧与落后: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又最现出了一些新的萌芽与生机.各地农村纷纷利用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抓住地方特色打造文化品牌,开始摸索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新路子。从全国范围来看.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农村文化市场.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进来.而且不断叩问城市文化消费市场。当前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确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障碍.要加大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就必须使农村文化产业真正得以较快发展.为此应当采取以下一些积极对策。第一.找到各地农村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第二,培养农村文化产业经纪人.培育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合作组织.统筹城乡文化人才开发.一方面应重视城市优秀文化人才的下乡.通过完善政策.积极引导城市文化人才向农村有序转移:另一方面要重视现有农村文化人才的培训.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的方式.重点培养一批文化带头人.使之发挥农村文化生力军的作用。第三.鼓励农村民营经济投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5.
刘建霞 《前进》2013,(7):14-16
经过多年发展,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在山西发展迅速,已呈现相应规模。打造一个以博览和交易为核心,推介“晋”字牌文化产品与项目的交易平台,推动山西文化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时机已经成熟。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的首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不仅极大提升了山西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同时,作为一个具有“区域影Ⅱ向、地方特色、国家水平、全国一流”的文化产业协作、积聚、会展品牌,首届山西文博会呈现出了突出的亮点。  相似文献   

16.
湖南农村县域文化产业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承宗 《湖湘论坛》2003,16(4):35-3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经过近 10多年的发展 ,我省农村县域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已初具规模 ,并且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为今后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化奠定了基础。但是 ,也必须看到 ,我省农村县域文化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我省农村县域经济建设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升温 ,但是农村县域文化娱乐则显得单调、滞后 ,二者形成强烈对比 ,反差很大。与城市文化产业比较 ,农村县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优势,通过深化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加大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造就力度、以科技创新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扩大文化消费等路径,实现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09,(19):18-19
我区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养文明风尚,弘扬民族文化,推进文化创新,打造文化广西,提高文化软实力,激发了广西各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全区上下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精神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哲学社会科学、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及文化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中实践先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惠林 《政策》2004,(2):42-43
文化产业首先是文化,是文化形态,其次才属于经济,是现代经济形态的存在方式之一。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文化产业将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参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在这里,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在文化产业中如何实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市场机制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但随着文化产业发展规模扩大,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现象也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由此而来的文化产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问题也随之成为高等院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整合我省现有教育资源,组建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培养发展文化产业所需的各类专业人员和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优质的人才储备,是我省实施人才兴文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