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工生病,前去探访;生活困难,发放补助;这工作做了多年,人们谓之为感情投资。然而,如果职工不生病,生活无困难(实际上,广州申请困难补助的职工已越来越少),我们的“感情”又向哪里投资? 尤其是新形势下,人与人,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如何沟通?试看广州某厂的H经理是如何做的。 D君因违反有关规足被扣发当月奖金,不服气之余,和领导顶了起来,最后,D君连那顶“小乌纱”帽也丢了。人说,D君若要有出头之日,除非跳槽,另谋高  相似文献   

2.
《奖金悄悄发出之后》一文读后,我深深感到:当国营企业厂长难!不是吗?企业是经济组织,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当然必须按经济规律管理。在分配上拉大档次,充分体现劳动力的不同价值,并且按管理的需要确定奖励对象,是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的新鲜创造,并且证明是成功的做法。笔者认识的某乡镇企业工程师,他的待遇便与工人截然不同:工资奖金最高,专门拥有一间由厂里配齐彩电、录像、音响、冰箱、空调的单人宿舍,每天晚上,食堂还专门送上夜宵和炖品。然而工人们却没有什么意见,因为他们知道:工程师的才智使工厂挣了钱,大家收入自然会水涨船高,工程师以及厂长们的待遇高是很应该的。可是这一切,到了国营企业却变得十分不可理解。你瞧:某制线厂的奖金风波的起源,不在于张三、李四拿这个奖金合不合理,而是“这么多干部发奖金,  相似文献   

3.
本栏发表《奖金悄悄发出之后》,在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厂长经理们中引起强烈反响,不少人向本刊倾诉苦衷,讲述了一个个令人困惑的故事,那么,他们——表决广州东风路一家电器厂的会议里,厂长信心十足地向本厂100名职工代表作修改医疗劳保制度方案的报告: "鉴于本厂医疗费用支出过大,企业负担过重,建议改变过去无限制报销  相似文献   

4.
据不完全统计,70年代生活在广州的海南人有16万,目前估计已突破20万。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只要在海南岛给这20万人划出任何一块地方,那么这个地方就是海南岛的第二大城市。最大的海口市,也仅仅30万人。广州是海南人的一个大聚居地,是海南人的第二故乡,也是海南人的精英所在地。海南建省在呼吁人才,广州的海南人愿不愿意打回老家去?笔者为此奔忙了十多天,对生活在广州的海南人进行了广泛的接触。  相似文献   

5.
河北的读者艾红在来信中谈到,她在某医院上班,并且签订了5年的合同。前半年是试用期,前两年轮转,在此期间,医院发奖金。  相似文献   

6.
小保姆阿婴     
阿婴16岁就从她熟悉的山东乡下来到广州当保姆,山东人到广州来当保姆的人并不多,不像湖南四川等地的保姆在广州成群结队,于是阿婴刚来广州时十分寂寞,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甚至连个老乡也找不到。只不过阿婴是个幸运的保姆,她干活的那家女主人是个妇产科医生,对阿婴非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道路上,没有一个国家不经历过劳工转移的困惑。10年改革,广州又奏响了另一首——是双向的因此,也就有了-"挡不住的诱惑"1989年6月,广州市白云区某早在广东省扶贫工作队奔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美国家庭教育专家比尔·梅尔迪斯博士来到广州乐贤坊小学,在一堂由家长和老师共同指导的家务劳动课上,他津津有味地吃掉了一盘学生炒出来的腐乳通菜,风趣地说:“这是我在中国旅行期间到过的最好餐馆。”孩子上学,家长也上学?!令人担忧的“小皇帝”鸡汤、木棒加奖金,曾一度成为督促当今“小皇帝”们好学上进的“三大法宝”。事情发生在广州乐贤坊小学。三年级的一位班主任在班上开展争做好学生的评选活动,并用班会费购来圆珠笔、笔盒和笔记本作为奖品。不料第二天,许多评不上好学生的学生,却纷  相似文献   

9.
新的火星     
“热”,是不久前在青年中颇为流行的一个字眼。其实,所谓“热”,也就是青年生活中一些有发展趋势的新动态而已。比如“读书热”、“文凭热”、“旅游热”等等实际上,“热”这个概念并不科学。而且,人们谈“热”之时,往往是从一些表面的现象着眼,多是局限于生活领域。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透视更深一点,也许就可以探测到青年们政治上、思想上那些灼热的新的火星: 星星星火星之一: 在广州市郊白鹤洞的一间工厂里,有一位平时不读书、不看报,只顾埋头生产争奖金的青年工人,大家都叫他做“奖金张”。最近,他却一反常态,捧起马列著作大部头,看得津津有味。车间团支部书记好奇地问他为啥?他却回答说,你们别看我好象是不读  相似文献   

10.
广州某公司纪检办公室,人们在议论纷纷,话题缘于公安部门转来的一份材料。材料上分明写着下属某海轮的一名共产党员参与了一起“搞基”(同性恋)事件。这对每个共产党员、乃至对每个有理智的人来说,显然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在一个党员身上?纪检部门该如何作出处理?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那天。某公安部门接到一个自称是“流沙  相似文献   

11.
案情回放37岁的北京人张某是一名检修工,该工种需经常考核,而张某每次都因考核名次不佳被扣奖金,他就想换一个工种。2009年1月4日16时许,张某在本市丰台区其任职公司的经理办公室  相似文献   

12.
在广州,每个市民谈起自行车,都会有无尽的感慨——在广州,不丢失自行车,就算不上广州人,可谓是地域的风俗和文化了。而是否购买自行车则是一个战略决策:如果您住的是郊区别墅,又没有地铁、公交等其它交通工具,那么您只有放弃自行车,而选择买汽车;对于办公室离家距离不远,但走起来又辛苦的人来说,选择自行车是很适合的。可买一辆没几天就被偷去了,现金流只有出,没有进,固定资产频频报废遗失,实在可惜。于是一些人选择了步行,再也不买自行车了。 对于那些决定买自行车的人来说,就存在一个买二手车还是买新车的问题。这是采购渠道的选择和谈判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古语道:“书中自有黄金屋”。有人把这句话反过来,成了”变卖黄金来读书”,意思是指近年来广州涌现的大批奇特的“高价生”。读书象上馆子点菜广州某业余大学,期末考试最后一关刚过,学员正想喘一口气,班长却马上宣布:“请大家交下学期的学费,每人155元。”“比上学期高出50%,好家伙!”心细者即刻算出倍数。有人却不无幽默地说:“喊什么?交吧,我们的身价不就更高了!我们是高价生!”  相似文献   

14.
今天的老广州人大概无人不知永安堂三个字。解放前,它曾是仅次于爱群大厦的广州第二高楼.其主人胡文虎更是名震海内外的实业家; 今天广州的中年人大概很少人不知道广东省总工会的位置。它临珠江而立.可谓占尽地利; 今天广州的少年儿童则  相似文献   

15.
不认识他的人在广州街头与他擦肩而过,很难相信这位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的先生竟是越南驻广州总领事杨铭怡。由于越南人和广东人长相十分相似,所以有一次去白云机场乘机,机场工作人员要求检查他的行李,他出示了省外办发给他的总领事官员证,竟没有人相信,说是假的。他被弄得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是有生命的,城市是有灵魂的。 城市的生命就是人的生命,城市的灵魂就是人的灵魂。 只有爱惜人的生命,城市才能获得生生不息的发展; 只有爱惜人的灵魂,城市才能拥有新新不已的气象。 广州曾经错过。错在以硬性的、外在于人的指标,来衡量城市的进步,主宰城市的格局, 这座两千年历史的大城,一度被讥为不宜观瞻与栖息的地方。 广州必须重生。 我们看到了广州的重生。 重生的目标是这么朴实:适合人的创业,适合人的居住。 而重生的手段也是这么简单:听从民意,听从民情。 我们欣喜于广州的重生,我们更应当思索广州重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带着戈壁大漠的尘土,我这个久居巴丹吉林沙漠的大西北人登上了南下的列车,梦寐以求的南国之行开始了。拥挤的列军上,议论很多,都是关于此行的目的地的,我当然是洗耳恭听了。“广州很象香港,宾馆林立,市面繁华,令你眼花缭乱。”“广州可是高消费,别说是玩,光吃住每月1000元还不够。”“广州人很会享受,舍得花钱,人人身上都珠光宝气。”一位女青年说:“我这羊毛衫,在广州200多块,还是低档货。在广州不打扮得象样点,进商店都无人  相似文献   

18.
大陆乐队在广州的演出,赢得了羊城观众的掌声。为此,我特地走访了组织者保罗先生。‘请问,大陆乐队是由哪些人组成的?’‘是由法国、美国、扎伊尔、巴基斯坦、加拿大等国的留学生及英文教师组成的。大陆乐队共有八名男队员,他们的年龄都是二十来岁。’大陆乐队的组织者,一九八四年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的法国留学生保罗,今年才25岁,他留着浓黑的唇髭,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显得很精干。‘保罗先生是第一次来广州吗?对广州的印象如何?’‘不,三年前我来过广州。那时我还在台北留学。三年前的广州不行,没法和现在比。象迪斯科音乐在三年前还被视为洪水猛兽,而今天却这样普遍。广州很有意思,很开放,与中国别的地方不一样,国内各地尚未达到广州的水平。’‘对北方的印象呢?’  相似文献   

19.
1979—1994,中国15年,广州15年。 从一个一般性的省会城市,发展跃升到整个华南的中心,并对全国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广州这15年,对中国的15年,有什么影响和贡献?站在中国看广州,谁都无法否认,广州已不仅是广东人的广州,而且是中国人的广州甚至是东南亚的广州。  相似文献   

20.
饮早茶     
《南风窗》1987,(3)
如果你在广州逗留,千万别忘了去享受这里高超的烹调技术所制作出来的美食。另外,不要忘了入乡随俗,我劝你使用一个“小动作”,这是我在饭店用餐时所发现的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每当服务员向陪同我们的中国人的杯子里斟茶时,接受斟茶的人当即用食指或中指在杯子旁向桌子轻敲几下,这种“小动作”十分流行。起初我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明白这是表示谢意的巧妙方式。这种动作的由来要追溯到二百年前中国的乾隆皇帝。一天夜晚,乾隆皇帝与他的一帮随从微服出巡,来到广州某客店下榻,当店主拿出酒来时,皇帝为了不暴露身份,坚持要亲自为他的大臣们斟酒。此事如果发生在宫廷内,大臣们必须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