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内与海外》2008,(12):28-3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新华侨华人、留学人员回国寻根探亲、创业就业、定居等情况逐年增多,尤其是以留学回国人员为主体的新华侨华人成为我省侨界正在崛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这个的资源,特别是如何组织管理回国创业办实业、企业的新华侨、留学生,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构建和谐侨界,促进侨联事业科学发展,这是省侨联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世界近代华侨教育起源于日本,这与当时中国国内外的形势,日本华侨社会状况紧密相关。本文探讨了19世纪初20世纪末日本近代华侨教育的历史起源,分析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背景,并阐述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3.
埃及近代留学生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阳 《西亚非洲》2002,(3):58-60
特定的历史条件促使埃及开始外派留学生。陆续回国的留学生吸纳了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在埃及的发展传播、埃及近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埃及近代工业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潮汕海外华侨与抗日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汕海外华侨在抗日战争中,奋起救亡,宣传抗日;捐资献物,支援抗战;抵制日货,投资建设祖国;回国参战,血洒疆场。他们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学术简讯     
日本学者访问我所1993年12月28日至1994年1月3日,日本九州国际大学教授、九州华侨研究会事务局长市川信爱访问了昆明.在昆明期间,市川教授专程访问我所,并与我所研究人员就历史上云南与东南亚邻国的通商贸易情况,云南华侨问题等交换了看法.市川教授在我所朱振明副研究员等陪同下参观了云南省博物馆和市内名胜.回国前,市川教授对我所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蒙古学者访问我所1994年1月21日,蒙古科学院东方及国际问题研究所达斯特斯威尔先生来我所访问.陈吕范所长和云南师大王民同教授回答了客人提出的有关元朝与东南亚的关系以及云南蒙古族的现状等问题,并向客人赠送了《云南蒙古族简史》及其它资料.日本、泰国客人到我所访问  相似文献   

6.
一、日本华侨社会的开端  本文首先拟就初期日本华侨社会的形成史进行考察。因为,笔者认为这个时代是中国和日本均从前近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的时代,处于从传统的民族间关系向近代的国家间关系转移的历史过程,这一时期的民族和国家关系才是考察日本华侨形成、发展史的出发点。此外,笔者还认为这种中日国家间关系和日本社会的性质对日本华侨这一民族集团及他们的认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幸的是有不少关于这一时期的历史研究,因此这里想边学习这些研究边加以考察。  关于日本华侨社会的开端,以往有 16 世纪后半期的长崎开港(1571 年)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海归作为案例,用跨国主义的框架来研究国际移民的跨国联系。从我们的研究中发现,作为特殊的国际移民,海归和留学的国家有着各种经济和社会文化上的跨国联系。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2006年组织的对日本回国留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留日海归与日本存在多方面经济与文化的跨国联系。这些联系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包括在对方国家的时间、年龄、回国年份和职称等个人因素,从而支持了线性跨国主义和资源依赖型跨国主义的假设。  相似文献   

8.
评战后日本对华侨华人问题的若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华侨、华人社会华侨、华人社会是日本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华侨社会结构、华侨团体、帮派、华侨人口变迁、华人社区、唐人街、华人的家庭与婚姻、华人宗教信仰、华人风俗习惯、华侨秘密会社等等。战后在日本出版的研究华侨社会的著述,择其重要者可以举出下列数种:内田直作的《日本华侨社会研究》(1950年),吴主惠的《华侨本质的分析──华侨的社会学研究》(1961年),河部利夫的《东南亚华侨社会变动论)(1972年),中村孝志编《东南亚华侨社会》(1972年),戴国辉编《东南亚华人社会的研究》(1972年),…  相似文献   

9.
日本华侨华人已逾80万,活跃在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华侨华人一直是中日关系联系的纽带。在中国提倡侨务公共外交的新形势下,他们更加积极地推动中国对日公共外交。日本华侨华人促进了日本民众对历史和中国现状的了解;改善了日本舆论环境;维护了中国和平统一;推动了中日关系发展;提升了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王黎晨 《东南亚》2007,(3):64-7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移民的主要途径有留学移民、亲属移民、技术移民、投资移民和非正常渠道移民等多种方式。1978年以后中国政府逐步放宽留学政策,开始派遣留学生到海外进行学习,尤其在1993年实行“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方针后,促使大量年轻学子涌向海外求学。据统计,1978年到2005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经达到93.34万人。④但是与大规模的出国相伴随而来的是留学生在当地身份的转变——留学生转变成新移民。在出国的近94万中国留学生中,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仅为23.39万人,②还不到总人数的30%,其余的三分之二滞留在当地,大多成为新移民。  相似文献   

11.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在亚洲史上也是有名的历史人物、当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二十周年之际,笔者撰写《郑成功父子时代与日本华侨》一文后,深感到还须撰写《郑成功父子时代与东南亚华侨》一文,才能保持其历史的完整性,不损于郑氏父子与华侨之间固有的历史光辉、郑氏父子时代与东南亚华侨之间的关系实有深入探索的必要。为此,本文拟从四个方面作一肤浅探讨,冀能得玉、在撰写本文中,韩振华教授提供有关资料并以指导,谨以致谢  相似文献   

12.
抗战期间,大批新马华侨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同时亦有大量难侨避战火回到国内。二战结束,他们急需返回原侨居地,重振家业。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当时的中国政府积极制定遣送侨民办法,有序地开展华侨遣返工作,最终得以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3.
正记得2008年3月底从国内回到美国,闻听说邝宣源先生已经驾鹤西行,令我骤然大惊大悲。回忆与邝先生交往十余年来的情形,不禁一幕一幕涌现在我的心头:由于各种原因,改革开放后出国的留学生与老华侨之间的交流不是很频繁,老华侨们说广东话、读竖排繁体字;而留学生们说普通话,读横  相似文献   

14.
我们海外华侨华人翘首期盼着中国华侨博物馆早日竣工,早日开馆欢迎四海宾朋。几百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的奋斗历史和丰功伟绩,辛酸苦难和奉献精神及成长发展,都将在华侨博物馆里得到实物和珍文美图的见证和张扬。“华侨是革命之母”,华侨华人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历史时期的丰功伟绩,对于所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对于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均将进一步昭然于世。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后期,东南亚殖民政府在新的形势下调整了对华侨的政策,开始实行经济上限制华侨,政治上歧视华侨的政策。其对华侨政策的转变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限制华侨力量发展加强殖民统治的目的。殖民政府限制歧视华侨的政策对东南亚华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使华侨在东南亚的生存发展环境恶化;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华侨爱国心,促使华侨回国投资的兴起。  相似文献   

16.
同欧、美、澳等发达国家不同,由于受国情的影响,日本曾一直是严格控制外侨居留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开始对留学生学成以后在国内的就业采取了开放的政策。1990年日本修改《入管法》,鼓励学有专长的外国留学生在日就职。在日外国移民人数也从当时的128万,增加到2003年的168万。其中,来自中国移民的增长速度高居榜首。在日华侨华人从1990的19万,增加到目前的60万①。以新生代②和新移民③为主的新一代华人在日本的迅速崛起,不仅给持续低迷的日本经济带来希望,也给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注入活力。一、在日新一代华人的数量和规模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发展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研究有利于促进华侨华人学科的完善,拓展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对推动当今华侨华人问题的解决也有重要现实意义。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研究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学科属性是探索历史时期与华侨华人相关的地理现象的演变及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并进而探索演变和影响的规律的学科;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与华侨华人相关的地理现象的演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侨乡历史地理,移民历史地理,海外华侨华人历史人文地理、社会地理,华侨华人历史自然地理等;研究方法主要是历史文献法、实地考察法、新技术手段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海外华侨以空前的爱国热情支持和参加了祖国的抗日战争,为我中华民族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建立了丰功伟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不仅如此,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侨又在极为困难艰险的形势下,积极投入到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中去,他们与侨居国各族人民并肩战斗,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历史雄弁地说明,华侨  相似文献   

19.
热血青年踊跃回国参战,奔赴沙场杀故在爱国主义宣传的激励下,马来亚华侨学生按捺不住涌动的激情,许多中学高年级学生自觉组织起来,集体回归祖国参军,上沙场杀敌。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长的第二、三代华侨,在祖国已无直系亲人,在爱国激情的鼓舞下,他们说服父母,奔向祖国。吉隆坡尊孔中学1940年高中毕业生梁操政,在进步教师的教育鼓励下,带头串连尊孔中学与新加坡南洋女中共31名高中毕业生,组成马来亚华侨学生回国升学团,取道越南,长途跋涉回到云南昆明参加抗日战争。梁操政后改名梁愈明,参加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986年才在广东省江门市侨…  相似文献   

20.
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为“弘教泽而系侨情”设学于南京的暨南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华侨学府。1907年,暨南学堂迎来了第一批学生:21名南洋华侨子弟。他们乘坐一只木船,负笈祖国大陆求学,这是侨生回国学习的肇始,国内从此开启了华侨教育的闸门。“暨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