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重要的执政目标之一。实现和谐的大前提是以合适、合理、平和的方式解决社会生活中无法回避的民商纷争。为了因应这一政策目标,人民法院重新举起已经偃息多年的诉讼调解大旗。2004年8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更加凸现了诉讼调解的重要性,可以说,追求调解结案已经升格成人民法院新的审判价值观。笔者身为律师,在今年来的执业实践中明显地感觉到了人民法院追求调解的气氛。  相似文献   

2.
徐亮 《法制与社会》2011,(21):123-124,133
2004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在答辩期满前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案件可以调解”。2005年各地对立案调解(即庭前调解)的适用范围、调解原则、调解规程及立案调解效力等立案调解方面有关的问题都做了相应的规定。这些均为庭前调解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法律及制度上的依据。本文就庭前调解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判例与研究》2004,(6):59-60
为了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调解民事案件,及时解决纠纷,保障和方便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节约司法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人民法院调解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4.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人民法院调解在民事诉讼中作为人民法院处理民事纠纷和经济纠纷的一种方式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人民法院为促成当事人达成协议所做的调解工作;二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后,制作调解书,从而结束诉讼的一种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推行以来,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开始成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公民与法治》2005,(5):56-56
近年来,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在院长张义林带领下,以抓一流班予,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为目标,依法开展各项审判工作,不断加大队伍建设和司法改革力度,为实现“进位·追赶”,建设“和谐廊坊”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在司法实践中,为了规避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规定,法院出面由行政机关与原告"协商互让",或由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申请撤诉获人民法院准许结案,从而导致了我国行政诉讼中的撤诉率一直居高不下.这表明,行政诉讼调解有实践需要且事实上存在.应当完整地构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将调解结案作为法定的结案方式作出规定,赋予调解书与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7.
范电勤 《法学》2012,(8):96-103
最高人民法院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确立为我国民事审判的工作原则,学者们对此发表了诸多见解。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既是宪法赋予人民法院的权力,也是人民法院必须履行的职责。强调"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将使审判权的运行偏离宪法的规定,从而破坏国家权力的分工,这不利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实际上,在宪法的视野中,"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只能定位为工作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8.
委托调解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调解规定》)第3条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87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邀请与当事人有特定关系或者与案件有一定联系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和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社会经验、与当事人有特定关系并有利于促成调解的个人协助调解  相似文献   

9.
徐正东  程琴  徐军 《法制与社会》2011,(8):125-125,133
当前,人民法院办理民事案件常以调解方式审结,民事调解业已成为人民法院普遍运用的处理民事争议的一种结案方式。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调解的监督制度缺失及其救济机制不完善,人民法院调解监督存在的法律缺陷日渐显现。大量民事案件缺乏监督,调解权力缺乏制约,这与司法公正、社会和谐不相协调,检察机关对民事调解案件的监督也面临着法律上和现实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高伟 《中国审判》2012,(4):98-101
一、实证分析:调解的价值是如何实现的(一)样本的采集我国80%到90%的案件集中在中、基层人民法院,这些案件中又以民商事案件居多。中、基层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民商事案件的难度低于高级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但其中的绝大多数却是普  相似文献   

11.
谢敏 《中国审判》2009,(12):101-101
近年来,广西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把“司法和谐”的理念引入“人民法官为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和改进调解工作,实现了案件调解撤诉率、服判息诉率两上升,涉诉信访率和强制执行率两下降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2.
日前,作为被告方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辽阳分公司,为辽阳市文圣区人民法院民事二庭特制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人民法官秉公执法,维护权益不辱使命”。按照惯例,往往是案件胜诉方会如此,而此案结果令双方都很满意,法院是如何审理此案的呢?  相似文献   

13.
司法为民、构建和谐是人民法院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其中法院调解正是最能同时承载上述两项要求的具体制度。在我国当前所进行的民事司法改革中,应对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予以足够的重视。为此,回顾法院调解制度的发展过程,阐明这一制度在当今中国民事司法实践中的意义,再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为基础,分析现行制度对原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创新之处及其价值,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法院调解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曾臻 《法制与经济》2009,(20):89-91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律的有效实施和司法的良好运作,落实到人民法院的工作范畴,其重要一点就是要解决好民事纠纷。调解能够及时、有效、彻底地解决民事纠纷,提高办案效率,减少诉讼成本。近年来,随着审判方式的改革,现行调解制度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如何使我国的调解制度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解决社会纠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目前人民法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民事调解协议和民事调解书是法院进行民事调解的重要法律文件,但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4]12号)(以下简称《调解若干规定》)等均未对民事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与民事调解书的法律关系予以界定。而且笔者认为,从法理上来看,现行法律对于调解协议与民事调解书的规定本身存在着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16.
民事调解是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解社会矛盾,解决人民群众纠纷的有效手段。新民诉法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民事调解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律的有效实施和司法的良好运作,落实到人民法院的工作范畴,其重要一点就是要解决好民事纠纷。调解能够及时、有效、彻底地解决民事纠纷,提高办案效率,减少诉讼成本。近年来,随着审判方式的改革,现行调解制度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如何使我国的调解制度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解决社会纠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目前人民法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易发多发,人民法院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越来越重要。为全面加强法院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职能作用,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7月28日至29日在黑龙江省召开了全国法院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会。王胜俊院长亲临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王胜俊院长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深刻分析了新时期加强人民法院调解工作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民事案件适用简单程序司法解释,规定了打官司可选择简易程序。下列六类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在审理时应当先行调解:(一)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二)劳务合同纠纷;(三)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明确的损害纠纷;(四)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五)合伙协议纠纷(六)诉讼标的额较小的纠纷。可见,简单的民事纠纷案件,人民法院应先从调解着手考虑,就容易解决和处理纠纷。  相似文献   

20.
一、法院调解制度概述 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司法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也被西方誉为“东方经验”之美称。我国的法院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自愿、平等地进行协商,以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法院调解首先是一种民事调解,只存在于民事诉讼活动中,其次,法院调解相对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以及仲裁程序中的调解等来说,法院调解是一种诉讼中的调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