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晋 《学习导报》2016,(5):38-41
在"西学"领域的追问和思考除马列著作和中国文史典籍外,毛泽东晚年还曾比较多地读谈西方哲学和自然科学著述。他先后让出版机构把一些西学著述印成大字本书籍给他读,包括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摩尔根《古代社会》,海思、穆恩、威兰合著的《世界通史》,法国福尔《拿破仑论》,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达尔文《物种起源》,杨振宁《基本粒子发现简史》和李政道当时尚未正式发表的论文《不平常的核态》,还读《自然辩证法》《动物学杂志》《化石》杂志等。毛泽东也不是漫无目的地读谈西  相似文献   

2.
红色故事     
《支部生活》2015,(3):48
毛泽东:"反面的东西"也要读阅读相同题材内容的书,毛泽东习惯把叙述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著述,对照起来读。例如,他读美国历史,就让人到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去借,专门写条子说,不光是马克思主义学者写的,也要有资产阶级学者写的。他研究拿破仑的书,就找来苏联、法国和英国学者写的《拿破仑传》和有关著述,对照起来读。为读《楚辞》,1957年12月,毛泽东一次就要了50余种古今对《楚辞》有价值的注释和研究书籍。为研究《老子》,  相似文献   

3.
陈晋 《党的文献》2011,(1):117-120
毛泽东读史,不只是读中国的,同时也读外国的,特别是对西方的历史,他也是常读不懈,十分了解的。英国作家威尔斯的《世界史纲》,就是他长置于床上,经常要翻阅的一本书。他既读世界通史,也读外国的国别史。为了研究美国的历史,他曾让人从北京图书馆借阅美国历史学家卡曼和施里特合著的《美国全史》等书。他还曾经特别叮嘱工作人员,借欧美的历史书,既“要有马克思主义者写的,也要有资产阶级学者写的”。1949年底出访苏联期间,毛泽东比较集中地看了《彼得大帝》、《拿破仑》、《库图佐夫》等十几部欧洲历史人物传记影片。斯大林知道后评价说:“毛泽东真聪明,有空就看人物传记片,这是了解历史最简捷的办法。”西方的历史,毛泽东最熟  相似文献   

4.
陈晋 《湘潮》2014,(9):6-10
毛泽东读书。有详有略,有经有权。在他读过的书中,有的作了大量批注并推荐给别人阅读,有的在他的著述和谈话中时常引用和发挥;有的是在某个时期集中阅读,有的是从青年时代到迟暮之年多次阅读;有的对他思考和解决当时面临的一些问题有明显影响;有的则需要放到他一生的经历中来品味,才能看出潜在的渊源关联。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博览群书.不只表现为数量大、领域多,他还注重阅读一些在特定环境中流传不广,作为革命家和政治家可以不去关注的书。其间读视野,常常越出各知识领域“大路货”,喜欢阅读专业性很强的文史和自然科学论著,以及古代笔记和各种笑话作品这类“闲书”。在这个意义上说,他的阅读不仅广博,而且专深。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出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梦》当历史书看。毛泽东在党的各种会议上,包括政治局会议上,讲秦皇汉武,评说史家著作得失。他给小说人物贴标签,说贾宝玉是"大革命家",刘姥姥是"农民阶级"。他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转变过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富仁 《唯实》2002,(2):20-22
在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中 ,从中国传统哲学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转变是众所周知的。问题是在这个转变中 ,是否存在一个以接受西方哲学思想为主的过渡阶段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其理由如下。毛泽东自己对当年思想历程的回忆很能说明问题。他在 1 971年的一次谈话中说 :我读了 6年孔夫子的书 ,又读了 7年资本主义的书 ,到 1 91 8年才读马列主义。显然 ,这里说的读孔夫子的书 ,是学习和接受以儒家学说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 ;读资本主义的书 ,主要是学习和接受西方思想文化 ;然后才是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1 950年 ,毛泽东在同周世…  相似文献   

8.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21,(2):32-33
毛泽东是如何“靠总结经验吃饭”的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十分爱好历史,并且注重联系社会现实,"以唱叹之笔"借题发挥。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蔡和森等人的书信中分析袁世凯称帝、段祺瑞执政之所以失败时,就提出"均系不读历史之故",没有汲取"王莽、曹操、司马懿、拿破仑、梅特涅之徒"的教训,乃世间"最愚者"。他劝大家多读历史,并指出,"读历史是智慧的事"。毛泽东还把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性提升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正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十分爱好历史,并且注重联系社会现实,"以唱叹之笔"借题发挥。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蔡和森等人的书信中分析袁世凯称帝、段祺瑞执政之所以失败时,就提出"均系不读历史之故",没有汲取"王莽、曹操、司马懿、拿破仑、梅特涅之徒"的教训,乃世间"最愚者"。他劝大家多读历史,并指出,"读历史是智慧的事"。毛泽东还把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性提升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博览之窗     
正毛泽东晚年喜读大字本《智囊》的来历《智囊》是明代冯梦龙编纂的一部历史智慧故事集。毛泽东晚年喜读《智囊》,他收藏和阅读的《智囊》至少有两部,均为线装本。一部字体稍小,被称为"小字本";一部字体稍大,被称为"大字本"。大字本  相似文献   

11.
正论相貌,王国维实在算不上是个好的。语言大师王力说他是"典型的冬烘先生的模样",鲁迅则说他"老实得像火腿一样"。就这样一个"冬烘""火腿"般的人物,论学术成就,却让绝大多数人望尘莫及。他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者,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梁启超  相似文献   

12.
读书之道     
陈克鑫 《湘潮》2010,(9):47-48
<正>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保存在菊香书屋的书有9万多册。毛泽东在延安时说过一句话:"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他确实做到了。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2013,(16):46-47
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当历史书看。毛泽东常在党的各种会议上,包括政治局会议上,讲秦皇汉武,评说史家著作得失。他给小说人物贴标签,贾宝玉是"大革命  相似文献   

14.
<正>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决定了一个人的知识、思想、意志、审美、情趣,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虽说读书是一件私人化的事情,但是,从《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种种政策信号都在国家的战略高度上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您多久读一本书?我们要读什么书?……看看本期沙龙中,大家是怎样畅所欲言的吧。  相似文献   

15.
陈晋 《学习导报》2014,(3):38-41
“中国的老法,实在有些不够用” 毛泽东接触新学和西学,稍晚一些。 他发蒙时,科举废,学堂兴,新学大倡,各种介绍西学的报刊书籍已经比较普及。但在湖南韶山冲这个闭塞山区,新思潮的冲击力似还十分微弱,教育环境依然是旧式的。直到16岁时,从表兄那里借阅《盛世危言》这本新学著述,他才开始“睁眼看世界”。可以说,是新学把毛泽东引向了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十分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汲取民主性和革命性的精华,不断丰富自己.早在1911年,年仅18岁的毛泽东在给萧子升的信中,就表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决心以十年功夫读  相似文献   

17.
龚育之是我国著名的中共党史学家。从青年时代读毛著,到后来因工作需要长时期编毛著,进而研究毛泽东思想,他长期主持毛泽东著作的编辑和研究工作,为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深入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他在编辑研究中注重对史料的梳理与考证的写作风格也为中共党史研究走向科学和深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关于毛泽东在何时读<孙子兵法>一书,早就有"遵义会议之前"和"遵义会议之后"两种说法.持"遵义会议之前"说有两例,一例是据毛泽东当年的警卫员回忆,说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就读了<孙子兵法>;另一例是吴冷西在他的著作<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一书中所说的,是毛泽东在被解除指挥中央红军的职务时期读了<孙子兵法>.近10余年来,这两例回忆经常见诸各种书籍刊物中.  相似文献   

19.
龚育之是我国著名的中共党史学家。从青年时代读毛著,到后来因工作需要长时期编毛著,进而研究毛泽东思想,他长期主持毛泽东著作的编辑和研究工作,为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深入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他在编辑研究中注重对史料的梳理与考证的写作风格也为中共党史研究走向科学和深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西方各国的历史,毛泽东最熟悉法国近代史。在法国近代史中,他最感兴趣的是法国大革命和巴黎公社,最喜欢谈论的政治人物是拿破仑。毛泽东明确表示过,拿破仑对我们很有影响。他的一些著作,我都看过①。如果要量化的话,从1910年到1973年,毛泽东读谈拿破仑,不下40次。这只是为写这篇文章,查阅毛泽东著作和谈话记录的初步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