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一直都偏爱于女作家。我时常走失在女作家细腻温婉的文字中,因着无数的感伤潸然泪下。中国的文坛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两位女作家,她们隔着二十三年的时差,流落在滚滚红尘中的却是相似得惊人的悲愁,一个行走在  相似文献   

2.
我和娟的缘分,应该是上辈子注定的。我的妈妈和她的妈妈是好朋友,她们同在一个单位工作,也同住一个家属区,甚至还同时怀了孕。于是她们约定:如果是一男一女就结为亲家;如果都是男孩或是女孩就结为兄弟或姐妹。就这样在她们的期盼中,在一个冬日的清晨我来到了人世,似乎是为了感应我的到来,12小时后她也赶到了人间。这也成为家长们解释我皮肤为什么这么白,而她的却那么黑的理由——我是天刚亮时生的,她是天快黑时生的。就这样,我们在摇篮中就成了姐妹,穿一样的衣服,梳一样的小辫,唱一样的儿歌,情同手足。童年的时光在欢笑中潺潺流淌,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3.
到万泉河边看望四位红色娘子军老战士欧花、王先梅、王运梅和卢业香。她们都住在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中,我坐在她们面前,眼前是战火纷飞中的英姿,有感动的泪在心里翻涌。  相似文献   

4.
雨中的金边     
令我惊奇的是一群十六、七岁的少女在雨中穿行。她们没一个打伞戴帽,雨水早已把她们的头发衣服淋湿透了。她们就是喜欢这漫天大雨,不需躲避,不需遮挡,一任雨浇淋…… 雨季的金边就是雨多。 雨季从哪月划分的,似乎没有统一标准,一些资料说是从五月到十一月,然而某日看一华文报,上载:柬国气象部门说是七月中旬才进入雨季。标界有些混乱,使人莫衷一是。但当雨开始一场又一场地降临,甚至日降几次时,是一点也不遵照人们的安排的。 五月,我住在离皇宫不远的下子市一间四层的顶楼上,站在开阔的阳台能看到远处景物,可远眺洞里萨河,…  相似文献   

5.
诗人刘湛秋来信,说有位台湾女作家想到西藏一趟,问我何时来最好?我说,5至9月来均可,这段时间,西藏气候宜人,鸟语花香,是消闲避暑的最好时间。后来又收到刘湛秋的电报,说女作家即将抵达拉萨。就这样,张典婉追寻着文成公主的足迹,终于风尘仆仆从台湾取道青海到西藏来了。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疾风暴雨的傍晚,她和两个同伴急匆匆冒雨来到寒舍。我不相信面前这位小女子就是台湾知名青年女作家张典婉。她笑容满面,充满真诚和机智,她头发微黄,戴着眼镜,穿着朴素,透出一种东方女性美。她一见到我们,就像久别重逢的老友,滔滔不绝大谈第一次来西藏…  相似文献   

6.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大学女孩,最近我们宿舍里发生的事使我惊叹而困惑。那一天课间一个同学突然晕倒在地上。我们把她送回宿舍,她忍不住告诉我们她已经不是处女了,担心自己是不是怀孕了。也许由于情绪的感染,另一个同学也诉说了自己不是处女的困扰。我觉得这简直是荒唐之极。我远离家乡,她们就是我的亲人,宿舍就是我的家。我很想和她们和平共处。可是我现在有一种恐惧感,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敬爱的马老师:您好!看了您不少心理咨询文章,知道我找到了救星。我是个23岁的女孩,在一家企业打工。现在,我身边没有一个朋友,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人际交往处于无人理睬的境地。我如孤魂野鬼,每天独往独来。单位里一百多人,见面如同不认识一般,男同事根本不主动与我说一句话,见了别的女孩却是满面春风。同龄的女孩见了面也仅是一笑,就各自走开。每当看到单位里别的女孩好的形影不离,或与男友相偎相依,我心里羡慕极了。真想加入她们。我曾经做过努力,主动与她们出去玩。可如果是两个伴儿,她们就会说说笑笑走在前面不等我,如果是一个伴儿,就板…  相似文献   

8.
在台北一家书店里,我偶然翻阅到一位女作家的文章,标题很醒目:《美丽,郭良蕙》。文章盛赞郭良蕙之美丽以及她作品中弥漫的美和真。我带着未见其人、先闻其神的良好印象,于1998年6月13日下午如约往访素有“最美丽的女作家”之誉的郭良蕙女士。 当我走出爱群大厦11层  相似文献   

9.
光顾奥雷伍普斯餐馆的食客想,侍应生琳德赛、奥丽维和格莱塔·伯拉德雷是三胞胎——对了,她们确是相貌酷似的三胞胎姐妹。自去年11月就在美国印第安纳南本德这家小餐馆工作的20岁三姐妹让所有人,无论是顾客还是同事感到吃惊!“她们为餐馆带来了生气。”既是奥雷伍普斯餐馆老板又是经理的丹尼斯·梅埃说。“食客总说她们手脚快,那是他们在餐馆里总可见到她们,三姐妹一会出现在他们面前,一会在身后的厨房边,一会又很快出现在他们的餐台旁,真让人兴奋。”有时也会出现尴尬场面。“一天,一位女士带着全家来餐馆,把我当成我的姐妹…  相似文献   

10.
每当我和女儿们在纽约繁忙的大街上漫步时,无论是在格林威治村,还是在上西区,只要是有鞋店,我们就都停下来进去看一看。这是她们的选择。当她们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她们就穿着我母亲的高跟鞋,在房间里像大吊车找平衡那样踉踉跄跄地走来走去。我坐在商店里的椅子上耐心地看着她们一双接着一双地试鞋,然后站在镜子前,调整姿势,眼睛向下看着她们的脚。  相似文献   

11.
凡桃俗李     
周末,女儿和她的小伙伴们组成了一个乐队,集体创作了一首歌儿,准备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才艺选拔大赛。她们的乐队有四个人,一个女孩弹钢琴,两个女孩吹长笛,一个女孩演唱那首委婉动听的蓝月亮。那首歌非常感人,她们看上去还真是有模有样的完美组合。我知道自己的看法有失公正,因为我仅仅是一个非常爱自己孩  相似文献   

12.
库东方 《新青年》2007,(5):19-20
欢风吹过脸颊的感觉/喜欢少许阳光撒下的味道/喜欢单纯的喜欢1、我们班仅有的5个女生中,除了一个考研族,其余的4个不断向我念叨,你真幸福。我问,为啥?她们说,我们宿舍有你一个老乡是美女,鼎鼎有名的大美女。我就纳闷了,  相似文献   

13.
啊 朋友     
在中国洋洋洒洒的当代期刊中,用“老牌劲旅”一词来形容《新青年》杂志怕不为过,当年读着《新青年》长大的年轻人,现在也该是“人到中年”了。而《新青年》光彩依旧,魅力不减当年,且有与时俱进之感。这让我不能不想起一个外国著名作家说过的话:“帝王的权力只有百年,而文字的力量却是永恒的。”用这句话来形容一个优秀刊物的生命力,也是恰如其分。但我和《新青年》的相识却是在它为刊物重新定位之后,“朋友”二字打动了我,以抒写人间真情为己任的办刊宗旨也打动了我。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转型期,有一些字眼是提起来就让人感动的…  相似文献   

14.
花开     
幸福的事情之一是:当你看一朵花的时候,它开了。一个香港的女作家说的。这是一个满街花开的季节,北方的城市,一年之中少有的天气,花开着,恰好没有风,恰好有一点雨,恰好不那么冷……恰好地让人不敢相信幸福。并且当我在丁香树下走过,我觉得满树的花同时开了,那香气漫卷了我的头发、衣袖、裙角?  相似文献   

15.
雪花在窗外跳着轻盈的舞步,室内格外的静谧。不经意间打开D V D,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便跃入了我的眼帘:高爽、文静、刘美佳……一群女兵,一群新兵,嬉笑着朝我走来,这是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相继播出的电视片《女兵日记》中的一个个镜头。于是,我的思绪被这镜头拉回到了去年冬季训练新兵的日子。有人说女人是用水做的。当一个个新兵刚刚踏入警营的大门,最初的那些日子,用这句话去形容她们是最贴切不过了。刘美佳,刚满16岁,瘦瘦的一个东北女孩儿,和她一起报到的是安徽的陈琳琳,红朴朴的圆脸蛋儿,一个农村姑娘。此刻,她们站在我的面前。…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大年三十10点钟,冬阳暖暖地穿射进小屋,我正在二楼玻璃封闭的凉台阳光房里进行身体锻炼。窗外楼下四周万木凋残,一派枯黄衰败景象。大柳树上的柳叶早已遭北风一扫而光,长长空空的柳丝也是无奈地随大风摇曳着,今年北京久违的雪花姗姗来迟。她们天天盼着早春来临,使她们容光焕发,使她们如去年春天一样浑身上下着青穿绿打扮起来,柳眉如黛,叶叶大方婷展。在这绿色世界中,在群芳中,柳总是诗人词家笔下惠风中的风情万种。我眯上眼也梦想着她们在我房后春夏秋的浓荫遮天,绿荫匝地,真的遮住了西晒酷阳的炎热。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的第一个华灯初上时分,被誉为“艺海奇人”的著名艺术家罗军先生偕夫人到舍下小坐,特意带给我一部青汶、景秀合著并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长篇传记文学《龙马生涯》,嘱我读后写些评述性的文字。虽然我正忙于笔耕一部时限短促的长篇传记,又利用罅隙间刚刚校对完一部即将付梓的长篇小说,大脑还一片云里雾里,头绪纷纭,况且写评述性的文章之于我为一忌,从不敢妄加为文,但罗军先生是我的挚友,挚友交办的事情焉有不办之理?故夤夜捧读。谁知,一旦读起便立刻被书中主人公马观适先生那非同寻常的身世以及在群雄…  相似文献   

18.
王凯 《新青年》2005,(5):14-15
1千的名字叫何止千,很怪。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千千最吸引我的便是她张扬的个性。跟我在一起,千千最大的快乐便是跟我起腻:我喜欢阿迪,她就夸耐克漂亮;我支持中国男足,她就跟我提韩国;所以偶尔我若想跟她亲热一下,她就说呀你嘴好臭啊,离我远点,然后一准儿会扑上来,啃得我满脸湿漉。我相信我俩生活中若是缺了谁,另一个活得肯定特没劲,就像汤姆和杰瑞。在认识千千之前,我也曾跟几个女孩眉来眼去过,她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当你表达一种意向之后,她们的回答不是“你说呢”便是“随便”;或者当你懒得洗脚便上床或不吃早饭便上班,她们会概莫能免地命令你…  相似文献   

19.
吉安 《新青年》2008,(3):15
首先声明,我不是博士,更不是女博士,我只是一个混在北京S大女博圈里的编个人员,与这样被外人另眼相看的一个群体,日日厮守在一起,方才真切体会到她们的种种喜乐与烦恼.  相似文献   

20.
囡囡的山     
正回旧金山的第二天,晶晶就对我说:"爸,囡囡听说你回来了,想看看你,并请你吃饭,她想问你哪天有时间?"囡囡是晶晶的表妹,小她一个月,她大姨的女儿。30多年前,她们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偶尔见面,两个小姑娘总是叽叽喳喳,或比谁的小辫子长谁的小辫子短,或玩过家家捉迷藏。八、九岁时,她们双双随父母来到旧金山,如今都已成家立业为人妇为人母,对我们这古稀之年的长辈还有这份情,我在高兴之余不由生起一种幽默:要请我就好,何必这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