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行政体制的结构与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共进行了四次政府机构改革。前三次政府机构改革走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圈。尽管人们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有强劲的外部动力,而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要认识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行政体制结构进行分析。 一、行政体制的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2.
徐汝华 《党政论坛》2013,(19):25-27
大部制是当前我国正在探索的一种政府模式,自2008年启动以来,已经有五个年头了,其能否走出“精简——膨胀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而整体政府是西方国家继新公共管理运动以后政府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对于我国的大部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的一届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已着手实施,政府机构将精简四分之一,人员精简近二分之一。各地各级地方政府及其政府部门也开始考虑行政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工作。但据笔者所闻,大部分的政府部门都把注意力放在压缩机构和人员上,考虑问题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精简比例的简单仿效。而且大有“一级看一级,上下一刀切”之势。政府机构改革如果不从职能转变等深层次上考虑问题,机构和人员精简只会重蹈过去“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  相似文献   

4.
政府机构人员膨胀与分流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英 《理论探索》2001,2(1):56-57
人员分流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它承载着解决政府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矛盾的重负,事关机构改革的前途。如何使机构改革走出以往“精简—膨胀”的怪圈,关键要解开三个难点:分流人员不服从怎么办 ?分流不公平怎么办 ?分流之后再倒流怎么办 ?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进行了六次较大规模的政府改革.前四次改革以精简人员、撤并机构为主,但长期难以摆脱政府机构“膨胀—精简—再膨胀”的循环怪圈;后两次改革以政府职能转变、权力下放和政府职能整合为主,但仍然存在改进空间.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政府改革新的解释框架——帕金森定律的规避,认为我国政府机构具备帕金森定律产生的条件,政府改革易受到帕金森定律影响,因而,应采取“减政精兵”的对策来破坏“帕金森定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同时,新一轮政府改革应该在完善现行公务员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和推行政府雇员制.  相似文献   

6.
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深层次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机构改革,说到底是权力结构、利益格局、政策规制的重新调整和建构,为此,必须着力解决权力部门化、利益部门化和政策部门化问题,才能解决机构改革中深层次问题,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相似文献   

7.
市民社会、善治与政府机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中央和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完成之后,我国的市县乡机构改革工作又正式开始了.为了使我国的机构改革不至于再度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本文致力于追踪世界学术前沿动态,提出了"壮大市民社会、丰富治理结构、改革政府机构"这一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全文紧密结合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任务,重点论述了市民社会和善治的缘起、含义、价值以及在中国的可行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先后进行了9次政府机构改革。总体来看,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机构改革一直处于“合并与分开、精简与膨胀、集权和分权”的怪圈循环之中,虽然历经多次,但却收效甚微。而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及其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每次都有实质性突破并取得显著效果。要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必须厘清纵向不同层次政府的职责,即实现“职责异构”,这也是当前大多数较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自建国以来,进行过多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给终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目前存在的主要弊端是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这些弊端直接阻碍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并且严重影响着党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因此,要抓住当前有利机遇,推进和深化政府机构改革,逐步克服这些弊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是进行机构改革的前提。抓住了转变职能,就是抓住了机构改革中的“牛鼻子”,抓…  相似文献   

10.
白现军 《行政论坛》2010,17(1):23-26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先后进行了九次政府机构改革。总体来看,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机构改革一直处于“合并与分开、精简与膨胀、集权和分权”的怪圈循环之中,虽然历经多次,但却收效甚微。而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及其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每次都有实质性突破并取得显著效果。要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必须厘清纵向不同层次政府的职责,即实现“职责异构”,这也是当前大多数较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能不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因此,对政府机构改革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到十五大召开之前,这期间我们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几次机构改革都走人了循环的怪圈。用一个形象的公式表示出来就是:人员和机构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这个循环怪圈的产生,使得我们的政府机构改革进展缓慢,严重滞后,没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  相似文献   

12.
“大部制”难点是特殊利益集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锋 《理论参考》2008,(5):47-47
鉴于国情以及此前数次机构改革出现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惯性反弹,对“大部制”改革,我们切不可过于乐观,低估了前方的诸多困难和阻力。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必须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我国已经确立以“小政府、大社会”为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取向,但是没有“大社会”是实现不了“小政府”的,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是一条培育和发展“大社会”的重要途径。非营利组织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因而对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应从各方面创造条件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  相似文献   

14.
政府机构膨胀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孔祥利建国以后,我们先后进行过6次机构精简,但每次精简之后,又会形成更加严重的膨胀,始终无法走出“膨胀—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九届全国人大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为了避免第7次机构精简重蹈覆辙,本文拟对政府机构膨...  相似文献   

15.
从1984年乡镇政府恢复重建后的20多年时间里,我国曾进行过多次乡镇改革。以乡镇撤并、精简机构、裁减人员为主要内容的机构改革是我国20年来乡镇改革的一般做法。然而,积重难返,乡镇机构在改革中日益臃肿,乡镇人员在精简中增加,乡镇一直处于“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以及“循环改革”的怪圈,改革的目标一次次落空。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模式的发展经历了:纯农业社会——神秘型/传统型政府行政模式;过渡型社会——逐渐过渡、确立的官僚制政府行政模式。在现阶段,关于中国政府行政模式改革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理性官僚制仍是最佳选择;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应跨越官僚制阶段,直接进入后官僚制时代;第三种观点提出以建立完善官僚制为主,同时汲取“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精髓。我国现阶段政府行政模式的理性选择应是以官僚制为主的多元化模式并存。  相似文献   

17.
大部制是当前我国正在探索的一种政府模式,自2008年启动以来,已经有五个年头了,其能否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而整体政府是西方国家继新公共管理运动以后政府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对于我国的大部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以"整体政府"理论为分析视角,探讨其与大部制改革的逻辑契合点,提出基于整体性治理模式下的大部制改革实现路径. 一、整体性治理的缘起与地位 整体性治理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公共行政治理理论领域最具创新性与前瞻性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随着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通过,拉开了这场革命的帷幕。回顾建国以来,我们历次进行的机构改革都无一例外地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历史怪圈,这一次改革能否走出循环,在千年转换之际,“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企盼。本文试图通过对这次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的分析,对这次机构改革的前途命运作一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世界行政改革的热潮,中国的行政改革已有20年的历程,20年来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精简机构等进行了范围广泛的改革,改革过程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机构庞大,人员臃肿。人员和机构的庞大又带来手续的烦琐,由此又派生出财政预算赤字的增加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艰难。尽管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试图去解决机构和人员膨胀的问题,但都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老路,而且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虽未间断,但政企不分,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围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在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领导干部培训班进行了问卷调查.领导干部对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关注度非常高,对新一轮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较有信心,但也有“换汤不换药”的担忧;对当前我国行政体制和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清醒,对转变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充满期待;对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目标、重点任务认识明确,认为省直管县应加速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有新举措,对避免机构改革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一再膨胀”怪圈提出建议;对于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涉及个人利益的态度较为开明积极,同时希望组织上考虑个人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