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瑛琨 《理论探讨》2020,(6):134-13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这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面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传统制造业冲击较大、线下实体经济纷纷按下"暂停键"的不利局面,需要为我国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寻找转型升级之路。依据产业分工理论和产业融合趋势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可通过建立先进制造业工业云、促进先进制造业"走出去"、鼓励融资租赁优先服务先进制造业等方式,以数字化赋能引领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新阶段,依托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与数字贸易得以产生并迅猛发展,厘清三者的理论边界与现实约束,制定推动其发展的政策,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将区块链技术深度融合到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与数字贸易中,可以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对外贸易转型,最终实现全球化发展,达到共同繁荣目标.  相似文献   

3.
利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新发展格局新要求,利用黑龙江省11个地级市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来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黑龙江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黑龙江省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有两条路径,一种是直接驱动,另一种是以创新能力为中介的间接影响。据此建议黑龙江省及各地级市政府应加强政策与资金支持,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并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新兴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培养数字人才是促进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在资源配置、技术进步以及个人学习能力、意愿与机会等层面面临数字人才培养挑战。未来,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数字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以及治理体系;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合力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数字人才培养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是创新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要素,既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也有利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发展质量。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制造业成为数字经济主战场,制造业创新生态正在加快形成,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不断涌现。2017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了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的基本要求,这是数字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既是对近年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兴商业模式的肯定,也是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为提升我国工业发展质量,应不断突破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强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化人才队伍支撑等,力求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21,(1):92-97
自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一直是科学和技术进步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创新的重要发源地。当前,随着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我国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和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完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将为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根据我国现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工具的分布和借鉴美德等制造业领先国家的经验做法,我国未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的制定应从加大以鼓励创新为导向的供给型政策工具的推动力度、强化以完善机制为导向的环境型政策工具的影响作用、增强以分担风险为导向的需求型政策工具的拉动效应等方面予以完善,强调各类政策工具组合的整体协调性,加快构建完备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数字经济进行了论述,作出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新形势下,天津应当把握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契机,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作出天津贡献。  相似文献   

8.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是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遵循并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逐步由“四化协同”过渡到“数实孪生”,最终实现“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目标。微观基础视角,财税激励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巩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中观载体视角,财税激励通过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畅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宏观保障视角,“分权+考核”激励通过引导地方政府积极作为,营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财税政策应聚焦发展基础、应用场景和数字化转型,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财税支持力度;深挖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深化数字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完善产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财税政策,提高激励效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孙涛  王硕 《理论与改革》2023,(1):143-156+168
重塑城乡关系、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经济数字化转型作为驱动经济新动能集聚的核心要素能够为乡村建设提供内生动力,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数字经济通过数字要素促进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数字产业驱动城乡产业结构优化、数字技术带动公共资源共享,为实现以城乡经济融合、社会融合以及空间融合为主的多维融合提供动力。现阶段,数据要素共享、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数字治理水平提高以及数字政策保障等有助于数字经济赋能城乡多维融合。为此,需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实践方略引导,夯实数字经济在城乡发展之间的联结作用,探索赋能效力充分发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21,(10)
正加快推动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布局的新高地,面向"十四五",要加快推动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一是高起点谋划数据融合与应用。建设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促进数据资源在政务的交流共享和开发利用;树立主动服务的数字化思维,政府部门需将掌握到的数据主动应用到为企业、为人民办事上;支持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发挥数据要素的效率倍增作用,带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刘祺 《理论与改革》2020,(4):116-125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助推传统科层式政府向数字化政府转型。数字政府建设与跨界治理模式有着密切的理论联系,二者在价值理念、治理工具、治理结构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引入跨界治理理论模型,从结构、过程、领导三个维度构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框架,借助广东数字政府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发掘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现实困局与突破路径。网络时代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创新,需要重塑组织架构,构建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政府职责体系;加强制度供给,形成数字政府与数据治理的制度保障;改善运行机制,做好数字政府建设的全流程评价监督;锻造跨界领导,营造协作共享的组织文化与政治生态;创新工具应用,推动颠覆性技术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扈永顺  杨杰 《瞭望》2021,(15):18-2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五纵三横”的趋势愈加凸显,数字产业化方面,产业结构存在失衡问题,基础仍不牢固,产业数字化方面,融合发展面临行业认识差异、要素利用不充分等挑战,疫情已将全球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推进了5~6年。  相似文献   

13.
区域社会数字治理以数字信息为支撑,全面推动数字技术与区域社会治理方式深度融合,使数字化转型这个“最大变量”成为驱动区域社会治理的“最大增量”。在区域社会协同治理中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数据动态分析,能够重构区域社会治理范式,促进线下线上融合的协同治理创新,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结构的改善、治理机制的创新、制度机制的协同,以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应对跨域数字治理的复杂性。在探讨区域社会数字化协同治理的必然性和基本特质的基础上,可从进一步优化区域社会数字化协同治理结构、构建区域社会数字化协同治理的规范体系、夯实区域社会协同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支撑等方面探寻区域社会数字化协同治理进路。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与公共治理的深度融合既经历了从数字地球到数字国家再到智慧城市的实践推进,也面临着数字压迫下的主体性危机和伦理困境。数字化转型的历史出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纲常彼此勾连,主体性的保卫在数字压迫下无奈启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暴发的"数据邻避"现象使得城市数字治理不得不思考便捷生活同个人隐私、技术导向和以人为本等复杂关系间的调和与平衡。数字技术具有发展上的不确定性和应用上的异化可能,因此,必须警惕数字化转型滑向算法独裁的潜在风险。在技术适配城市的过程中,城市成为数字技术价值体现的最佳场域,数字化转型又为提升城市能级,促进整体跃迁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跳板,二者间形成了彼此依存的紧密连接。然而,无论是西方智慧城市探索,还是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实践,教训和经验都提醒着一个重要事实:必须尊重人的主体性价值,在观念、制度、规范变换中引导科技向善和城市数字治理现代化的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5.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已经实施5年,它是以美国发展先进制造业为目标,重振实体经济,重塑国际竞争优势,追求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新模式的战略。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美国实体经济持续复苏,本国企业回归意愿增强,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上升,促进了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使美国经济"虚实脱节"的状况有所改善。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规模发生了跃升式的增长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借助美国"再工业化"的政策措施促使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是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变革调整的必然趋势,习近平通过长期实践和深度思考形成了其数字经济发展思想。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萌芽于"数字福建"的战略构想,孕育于"数字浙江"的决策部署,形成于新常态下的巨大变革,发展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出发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落脚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是历史与逻辑的相互统一。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关键议题、基本路径三个维度对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核心要义予以深刻阐析,在有序高效恢复经济活力、全面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稳步推进世界数字化治理等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理论视野》2021,260(10):52-56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发展方向,其发展态势愈发强劲,规模与日俱增,已然成为缓解全球经济压力、经济复苏与增长的重要驱动。数字经济和数字全球化正在深刻演进,具体表现在数据驱动数字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化扩大再生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新竞争优势等方面。数字全球化面临诸多新挑战,国际数字鸿沟制约发展、数字产业化基础存在薄弱项、产业数字化进程遇困受阻等都不同程度地迟滞了数字全球化步伐。为做好数字全球化新挑战与新机遇应对,国家数字化战略政策着力点应聚焦在融入数字全球化价值链,推进数字产业化基础高级化,抓住产业数字化主线等方面,落实好分阶段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宏图。  相似文献   

18.
正1.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是市场主体现代化。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创新型、引领型、国际化、市场化的企业集团,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商业运营和资本运作现代化,大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产业体系现代化。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是建设工业强国的重要依托,是提升科技与产业创新能力的主战场,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产业基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顺应世界大势的战略遵循,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传统制造业受内外部环境约束明显、制造业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制造业企业对人力资源重视不够等主要问题。新时代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转换制造业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完善质量为先崇尚实业的市场环境,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在西青区调研时指出,西青区要瞄准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实业上狠下功夫。为此,西青区委组织部深入区域内重点园区、企业,针对全区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力求围绕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增强重点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