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的原则,处理好大情与小情的关系,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思路。 选择、确定一个正确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方针,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正确的发展战略方针,必须建立在对形势的透彻分析,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深刻理解,对自已的优势和劣势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之上。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问题既离不开实事求是,也离不  相似文献   

2.
十字岭的往事——左权将军牺牲目击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2年5月,日寇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日军从晋东南的辽县(今左权县)、武乡、襄垣、潞城,向太行山根据地腹地进犯。 为了粉碎敌人进犯,八路军总部决定采取敌进我退的战略方针。我军一方面组织后方人员和民兵与敌人在深山周旋,消耗疲惫敌人;另一方面趁敌占区兵力空虚,派战斗部队到敌占区去打击敌人。只留下七八九团团部带特务连和二营六连,掩护总部转移。 5月24日下午,从辽县出来的敌人己进到总部所在地麻田、桐峪一带,从襄垣,潞城出来的敌人进到一二九师师部所在地涉县、王堡一带,总部和七六九团处于这两股敌人夹击之中。敌人和我军都处在清漳河畔,相隔只有二、三十华里。当时我在七六九团供给处管被服工作,经常到这个领导机关的供给部门领取衣物,对这一带的地理位置较熟悉。  相似文献   

3.
向守志 《党史纵横》2002,(12):13-15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关键阶段,面对垂死挣扎的凶狠敌人,志愿军稳住阵脚,沉着应战,一场以保存有生力量,粉碎敌人进攻为战略方针的阵地防御战打响了……笔者作为一名志愿军老战士和指挥员,以其深情的笔触将我们带到了那个“保家卫国”的神圣年代,让我们用眼睛去触摸西方山激战九个月的史实盛况,用心灵去体验“世界战争史上著称的阵地防御战”。  相似文献   

4.
1978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年。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重新树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30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代,也是我最难忘的岁月。  相似文献   

5.
湘江战役后,毛泽东以其强烈的革命责任提议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这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根本上说是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樊玉生 《世纪桥》2020,(5):14-16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本文以红军长征为例,论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推动战略目标转变、采取灵活斗争策略引领长征取得胜利,启示我们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同样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相似文献   

7.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与党中央就下一步的战略方针发生了分歧:党中央主张北上,张国焘主张西进。张国焘率左路军抵达阿坝后,拒绝北上,后率左路军南下,于同年10月另立中央。张国焘的分裂,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分裂。毛泽东甚至作了被敌人打散、最后到白区做工作的打算。  相似文献   

8.
1950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规定的“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方针,由于种种原因。经过两年半的时间,就不再提及了。因此,这一方针往往被人们理解为只是由于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策略性的方针口号,即只是简单地为了孤立打击当时主要敌人的需要。历史表明,这种理解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不要四面出击”首先是个战略方针。一“不要四面出击”是七届二中全会战略构想和战略部署的要求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人民革命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大局已定,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全会的中心任务,是确定我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大政方  相似文献   

9.
正确地分析和估价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认识和把握一个时代的世界主题,是正确地制定战略方针、政策的前提。当代世界的主题是什么?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的胸怀和洞察力,实事求是,高瞻远瞩,通过对国际形势的冷静分析和长期考察,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上最重大、最紧迫的问题,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正>黎平会议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会议作出了《中共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实现了中央红军长征首次战略转兵,在紧要关头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伟大历史转折的起点。黎平会议与实事求是到底存在哪些关联性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1.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陷入危局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战胜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冲破敌人围追堵截,挽救了党和红军。大搬家式转移:出师即陷入危局1934年5月下旬,博古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广昌失守后红军反"围剿"的战略方针。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及李德参加了会议。李德建议:红军应退出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12.
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人民解放军的任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夺取全国政权为主要目标转变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并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值此革命的转变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毛泽东及时提出了建设一支现代代正规化人民军队的战略方针,使人民军队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3.
调虎离山渡金沙金沙江古称丽水,为长江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当时,如果红军过不了金沙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为顺利渡过金沙江,毛泽东指挥红军佯攻贵阳,迫使敌滇军仓皇东调。红军则经过几天几夜的急行军,直达金沙江的皎平渡。从5月3日起,红军凭着7条小木船,在当地船工的大力支持下,用了7天7夜的时间,胜利渡过金沙江。红军巧渡金沙江,不但成功地跳出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计划围歼红军于川滇地区的企图,而且实现了红军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  相似文献   

14.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福建各地留下来坚持武装斗争的红军、游击队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相继完成了由以根据地为依托的阵地战到以游击区为依托的游击战的战略方针的转变。这是三年游击战争中极为重要的转折点。这正如陈毅同志在《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中说的那样:“这一段是个过渡时期,是个转折点。是由过去的大规  相似文献   

15.
陈纯柱 《探索》2001,(4):24-27
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全党的指导思想,具有"活的灵魂".根据邓小平理论的内涵和作用,我们可以把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完整地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生产力标准和"两手抓"战略方针.它体现了革命性、务实性和时代性这样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方法论的完整统一.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的形成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务件和思想来源,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一"活的灵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考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轨迹 ,分别作了三次转变的概括。第一次飞跃经历了从社会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战略中心从城市到农村和从初步的认识到理论的系统化的转变 ;第二次飞跃经历了从革命到建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从初步的认识到理论的系统化的转变。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 ,探究国情 ,寻求发展中国的道路 ,是体现于两次飞跃中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7.
胡世明  方竹正  聂磊 《唯实》2009,(2):47-5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经验,科学分析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新课题、新矛盾而提出的重大的战略方针和战略决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统一战线 ,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之一 ,是中国革命的基本策略。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重大贡献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中张闻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一、初步提出将土地革命战争转变为民族革命战争的战略转移问题 ,逐步补充、发展实现战略转变的方针、策略 ,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35年夏 ,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华北五省为直接目的 ,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国民党反动当局却出于“攘外必先安内”的需要 ,继续屈服日本的压力 ,先后签订了丧权…  相似文献   

19.
《跨越——怀柔县转变政府职能调查报告》是本刊记者采写的调查报告,采用夹叙夹议的笔法反映了怀柔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观念、思维方式、管理和经济体制的跨越,迈出政府职能转变的第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本溪市作为辽宁的老工业城市之一,紧紧抓住“优化资本结构”、职工“并轨”试点的历史机遇,着眼于搞好国有经济,针对长期困扰国有企业的债务沉重、冗员过多、机制僵化、结构不合理、资产运营效率低下等难点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按照“抓大放小”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