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人面临着诸多上网风险,包括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网络侵害、网络沉迷、网络隐私泄露等,保护未成年人免受这些问题的伤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课题。建立互联网规制体系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基本方式。全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规制呈现出三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行业自我规制模式、以韩国和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规制模式、以英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合作规制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应加快专门立法、构建起协同治理模式、引导行业自律以及发挥好家庭与学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提高社会保护水平、加强家长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加大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加大对生活无着未成年人的救助、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新修订的《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当前,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持续加强,而互联网的内容管理和运行规制滞后,让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规制成为一个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保障未成年人平等、充分、合理地使用网络,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信息违法侵害,避免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信息,保护未成年人网上个人信息,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对未成年人的互联网运用提出了重大挑战。本文对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保护规制的基本现状、保护规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若干建议,致力推动建立中国特色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保护规制体系,为未成年人构建健康安全的网络成长环境与空间。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国现行立法建立了内容审查的事前监督规则、防沉迷系统和实名制认证以及时间限制的事中防范规则和网络游戏沉迷的事后矫正规则。但是,由于相关规范的法律位阶较低,且缺乏可操作性,防沉迷机制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立法者应当借助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契机,进一步细化行政部门的职责与法律责任,提升网络游戏运营商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技术标准,完善监护人与学校的义务,规范矫正行为。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无锡市依托全市88家“社区青少年绿色上网活动中心”,认真组织“未成年人绿色上网”活动,建立和完善“活动中心”运行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学习娱乐,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自觉践行网络文明公约,遵守网络道德,增强自护意识,拒绝有害信息,做到文明上网、安全上网。1.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活动秩序。一是建立活动中心管理工作责任制。中心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确保节假日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并做好中心的日常维护和消防安全工作,建立好工作台帐。二是建立未成年人活动登记制度。由社区统一制作上网卡,注明姓名、家庭住址、…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己走入了千家万户。根据最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亿人,其中上网学生已达3000万,网民的年龄结构呈低龄化趋势。网络以它的互动性、便捷性、信息的多样化,对青少年的学习及生活产生着非常积极的影响。然而,网络使用与管理的缺失,网络中一些内容的不健康,以及网络的其它一些消极因素,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又造成了极大的妨碍与威胁,有的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上网成瘾,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网络已对 2 1世纪的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强烈的冲击。通过分析未成年人自身特点和上网特征 ,把握他们利用网络的状况 ,研究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对策 ,掌握网上育人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工具性影响:互联网对上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互联网对上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影响更加令人关注。舆论普遍认为,互联网是导致上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首要因素。本文通过实证调查,比较分析了互联网化对上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要素,提出了互联网因被人格化而影响上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理性思考,进而提出了互联网对上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工具性影响和根源性影响这样两种解释视角。本文认为,互联网对上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只是工具性的,直接影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不良网吧和网载文化是互联网被人格化的产物,是人格化影响因素转化不良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在北京、广东等全国十个省市的城乡地区开展的针对7~18岁未成年人问卷调查数据,结合对城乡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老师的深度访谈,考察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监管、功能开发等方面的异同,以及互联网对城乡未成年人的赋权情况。研究发现: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城市未成年人触网早,农村未成年人上网时间长;对网络深度依赖,使用存在泛娱乐化倾向,未成年人更倾向于获取视频类内容,城市未成年人更热衷长视频,农村未成年人青睐短视频;互联网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存在缺位,农村未成年人青少年模式使用率低;网络安全问题凸显,农村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问题更普遍。在此基础上,从信息赋权、行动赋权与关系赋权三个维度考察互联网对于城乡未成年人的影响,发现互联网对农村未成年人的赋权效果有限,存在“减权”现象,并由此发现“反向数字鸿沟”问题。最后,从内生动力和外部推力两个维度,探讨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合力探索一套“内外共作”机制,帮助农村未成年人跨越“反向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模式是在各种视频、社交、直播等网络平台上线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但目前这一旨在阻断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防火墙"并不令人满意,存在三个明显的问题:形同虚设的保护模式、消极的实名认证机制、缺乏及时更新的内容池。青少年模式作为保护未成年人的一项新举措,其价值值得肯定,但发挥作用的具体路径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1.
"所有的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的服务."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各级出版管理部门加强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有关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未严格落实的网络游戏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网影互络响联沉未网迷成向已年低日人龄益的群成健体为康的突发迅出展速的。渗社据透会北,问京未题市成,12年严35人重5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热线2017至2019年的数据显示,排名前三位的问题是人际关系、学习问题、成长与发展。网络沉迷问题被涵盖在学习问题项下,占比80%左右。2019年1至11月来电咨询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的共570例,未成年人涉及网络问题的高达79.1%。目前拥有手机的人年龄越来越小,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多的孩子依赖手机网络,聊天占用了大量时间。因网络沉迷引起的辍学、与父母仇似天敌,甚至走向盗窃、强迫卖淫等犯罪深渊的案例屡见不鲜,亟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新华书店设立“精品书架”,引导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河南省巩义市紧密结合广大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在全市全面实施“四大工程”,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  相似文献   

14.
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来武汉市各级共青团组织、青教组织开展青少年社区预防工作作了简要回顾,着重对青少年网络环境的调查、开展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建立未成年人社区预防体系和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评价系统作了较系统的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据民盟北京市委去年做的一份“网络游戏与未成年人教育”的调查显示,北京市有22万中学生玩网络游戏,其中初中生网络成瘾者的比例达11.8%,高中生达15.97%。按比例计算,北京90多万中学生中,有13万人上网成瘾。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以庸俗、谩骂为特征的网络文化现象,"祖安文化"的流行对网民,特别是未成年人网民的语言文化、思想道德、价值判断等方面都将产生不良影响,也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风尚培养带来隐患。整治包括"祖安文化"在内的网络低俗文化,需要网络产业、监管部门、教育部门等联合行动,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安全上网、健康用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政府实事项目的未成年人工作呈现出青少年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总体思想道德取向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仍存在不足与问题。如心理健康问题开始突出。在未成年人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闲暇不快乐;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状况、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当前,我们尤其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针对我国近六年来经广泛调查获取的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从网络普及率、上网时长和频率等指标进行了年度序列变动分析,其次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运用给未成年人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最后对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进行总结,并从三个角度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日益壮大,网吧也以雨后春笋之势,汇成网络文化主流,渗透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领域,构筑了一条通往信息时代的文明之路。然而,揭开浮华面纱,透视网吧背后,却发现一些未成年人因迷恋上网,最终荒废学业,走向歧途。于是,有人称网吧是当今社会的“电子海洛因”,毒害青少年一代。  相似文献   

20.
胡继雄 《世纪行》2011,(1):24-24
2010年12月4日 播出节目:在“网瘾少年”的背后(第396期)湖北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574号《关于加强综合治理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对策建议》的提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