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叔华是现代文学史上女性意识很强的一位作家,她的小说<凤凰>借"寻找凤凰"的儿童故事框架,揭示了不同女性共同的悲剧命运,是一篇不应被埋没的佳作.  相似文献   

2.
海派文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派作家大多能接受、认同都市,关心、介入都市,进而认识、批评都市。依赖新锐的商品经济的背景,以文学的方式表示对城市的认同,海派文学的这一特征代表了一种文化上的现代性趋向。京派作家也有"海派"的纪录,中国新文学史上京海两派,其实同源而异流。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发生于赣中南地区这一特殊时空领域的文学活动,具有强烈的时代风貌和丰富的地域色彩。本文力图把握其发生,发展和衰退的演化过程,揭示和分析这一演化的内在规律,从而为其在中国抗战文学史、江西现代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定位找到了确切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红色经典"在文学史上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主要指建国后五六十年代出现的那一批反映当时意识形态特征的文学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如《林海雪原》《红旗谱》等,颇具民间性。这些小说从整体上体现了当代意识形态与民间的对话,同时对民间叙事形式的借鉴使这些作品既迎合了主流文艺体制要求,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仁裕的文学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代时期造就的王仁裕,名起于秦州,虽有"诗窖子"之称,却因留存诗作太少,在文学史上少有诗名,惟其轶事小说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以往论述多流于简略。随着有关王仁裕物证的新发现,有必要系统研究他所处的时代、生平和创作,重新认识其作品整体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真正确立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两个悲剧人生--高觉新与汪文宣人物性格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要问现代文学史上哪两个人物性格最为接近,无疑是高觉新与汪文宣。这两个人物都是巴金作品中的人物,一个是《家》、一个是《寒夜》。这两个人物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土壤里生长的软弱悲哀而又迷茫困顿的小知识份子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健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限制中求自由,是李健吾文学批评的双重性原则.他主张在批评中以"自我"为基础,以"自我的实现"为目的,以"人性"为核心,但同时他也遵从批评对象带来的"限制".李健吾文学批评中的"限制"使这种批评既不脱离实际作品,也不随心所欲抒发感受,而是切近作品本身,他主张"限制"与"自由"相克相长,在二者之中,追求一种平衡,并在平衡中把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唐初的诗歌,过去在文学史上研究得较少,意见分歧却较大。“文革”前的文学史著作,对唐初诗歌的评价基本上是否定的,例如有的文学史援引《新唐书》中“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的说法,指责唐初“浮艳诗风泛滥”,“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仍是沿袭着六朝的华...  相似文献   

9.
五四女作家群在整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处在重要阶段,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又处于一种特殊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0.
彭匈 《人事天地》2015,(3):47-48
中华民族有无数的文学瑰宝。从古代一路数下来,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清道光年间,中国文学又出现了两个著名的流派。一是安徽的桐城学派,一是广西的临桂词派。桐城学派发祥地尽管是在安徽,但其七位主要人物也就是所谓"桐城主将"之中,排前三位的却是来自广西的朱琦、龙启瑞和王拯。排第四位的是湖南人曾国藩。文学史上又把他们三位与另外两位广西人吕璜、彭昱尧合称为"岭西五大家"。  相似文献   

11.
针对西方文学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出版了数量庞大的研究成果。我国西方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文学史研究,这类成果研究侧重教材的编排体系;第二类是断代史研究,如古希腊文学史、文艺复兴文学史、十八世纪文学史等,这类成果按照史学方法展开,但较之文学史范围相对深入;  相似文献   

12.
桐城派由方苞始创,中经刘大魁、姚鼐发扬光大,流衍至鸦片战争之后,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才退出历史舞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流传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3.
马银华 《工会论坛》2014,(6):130-131
李兆禄先生所著《任昉研究》为学界研究齐鲁历史文化名人任昉的一部力作。该书爬梳剔抉,独辟蹊径,对任昉的生平、思想、人格、影响等综合各家之长,不乏真知灼见,特别是一反"沈优任劣"的成见,"扬任抑沈",对完善中国文学史有独到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史就是文学的历史 ,把文学当成文学来研究 ,这叫做“文学本位” ;文学史是“史” ,是文学的发展史 ,应当运用史家的眼光来观察和研究文学的现象 ,这叫做“史学思维” ;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 ,强调文学与文化的关系 ,将文学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 ,这叫做“文化学”视角。此外 ,文学观念的更新和文学史研究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当代性与历史性的关系问题在文学史研究中也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他的剧作达到了当时欧洲现实主义的高峰,丰富了人类艺术的宝库,在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称赞莎士比亚为时代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庐隐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和现代悲剧女性群体形象塑造的代表 ,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她的小说集中反映了一代知识女性追求个性解放和个性人生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晚年周作人与香港文学之间所发生的关系,可以说明在近20年来关于香港文学、南来作家研究以及几种不同取向的香港文学史书写中,几种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香港文学史的书写背后所共享的是同样“外来”的新文学观念,而在不同的地域文学书写及其对某种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中,那些“当然”的问题预设、知识阈限和思想方法上二元对立的“中心”与“去中心”观念,合谋了我们今天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被胡适等奉为真理,但唐代文学虽然是诗国的鼎盛时期,却并非符合一代之文学的理论框架。且以朝代来断代,以单一文体来解释文体发展递嬗规律使得本来复杂的文学史简单化。如果我们能够破除这个框架,那么我们会开辟出一片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将传统小说笔法与现代审美方式和谐地融于一体 ,在革命文学成为文坛主流的四十年代 ,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张爱玲独特的艺术手法 ,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都可称得上是不同凡响的独家经营。  相似文献   

20.
韩愈与姚合是中唐时期重要的文学家,在文学史上均有重要影响。虽然历来论者很少将二者并提,但作为出身庶族地主的文官阶层,二人面临着共同的出处矛盾。"出"意味着庙堂的机巧、喧嚣、炫目,"处"则指向山林之淡泊、宁静、清幽。在此矛盾的困扰下,他们二人都有一个由兼济而独善、由外而内的转向,这种转向导出对私人天地的关注与建构。私人天地的突出特征是追求闲适的文官趣味,在自己的私人天地中,以审美态度经营日常生活。他们闲适、淡泊的人生态度与淡雅、清幽的审美趣味成为此后中国美学的一个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