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富裕地区的信息弱势群体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我国南方发达地方A镇信息弱势群体的构成;从社会、个人和信息基础设施三个方面阐示了该镇信息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当地政府为解决信息鸿沟问题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宣传与培训、就业、社保和教育五个方面采取的对策,并探讨了对策和经验中可以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姚静 《电子政务》2012,(9):114-117
介绍了国外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的概况;分析了中国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中国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的建议: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可通过开发相关技术和辅助设备、建立和落实各项相关制度与标准体系等途径加快信息无障碍的建设,使人人都有平等获取信息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国内数字鸿沟问题,通过分析美国政府在缩小数字鸿沟问题中所实行的各项举措,以期对缓解我国数字鸿沟提供有益借鉴。在具体分析我国数字鸿沟状况的基础上,继而提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实施软硬件支持的全方位的信息扶贫,探索缩小我国数字鸿沟的长效机制等改善数字鸿沟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政府职能中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对电子政务的要求入手,论证了电子政务所应具备的三大社会职能;并从当前信息化发展阶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出发,详细论述了政府信息资源服务、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和社区信息化建设三项社会职能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信息分化:一个信息社会学新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俊贵 《求索》2006,(1):53-55
信息分化是信息社会学中一个新的概念,它是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分化类型和新的社会分化途径。本文论述了信息分化概念的由来,阐释了信息分化的基本涵义,辨析了信息分化与数字鸿沟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唐思慧 《电子政务》2008,(11):112-117
从分析欧盟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公平问题入手,介绍欧盟"包容的电子政务计划"及其实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欧盟电子政务信息公平保障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数字鸿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红 《电子政务》2008,(11):12-15
通过对数字鸿沟的由来进行简要的介绍,分析其特征性状,给出了数字鸿沟的定义: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进而对数字鸿沟的分类、数字鸿沟的产生原因,数字鸿沟的影响、数字鸿沟的测算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中国农民工的信息获取状况,对天津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状况、信息获取情况及信息需求进行了访谈与问卷调查。调查发现:目前,影响农民工上网的主要因素为学历与年龄;天津市农民工的性别与其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相关,男性的受教育水平比女性更低,但收入比女性更高;农民工在获取网络信息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手机上网速度慢、对网络信息质量(准确性与真实性)缺乏信任及上网费用过高等问题,而政府网站及专门的农民工网站对农民工的信息获取帮助很小。在此基础上,针对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获取和利用网络信息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并逐渐向电子公共服务发展。但电子公共服务却将那些因年老、受教育程度低、贫困等原因无法使用或拥有信息化设备的人群排除在外,使得这部分人群成为"信息弱势群体",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与发展,加剧了社会的分化。在借鉴国外政府扶助信息弱势群体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利用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渠道、建设信息化社区、采取公私合作的电子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等手段来改善信息弱势群体的处境,使他们也能享受到电子公共服务的便利。  相似文献   

10.
王宝成 《电子政务》2011,(11):56-61
从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指数、IPv4地址指数、网民指数、域名指数和网站指数五个维度衡量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并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省域互联网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量。测量结果表明,中国省域互联网发展水平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存在"数字鸿沟"问题,互联网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高度的相互依存关系。基于此,文章主张各个...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势愈加显著。剧烈的社会转型与变迁易于引发相应的社会分化。信息社会的分化主要体现为:数字信息获取鸿沟的出现,信息选择的封闭化与茧房化,信息传播中文化与价值认知的多元化,风险信息可能引致的社会撕裂等。针对信息时代出现的社会分化与离散风险,需要建构一种韧性的社会团结,其基本特征包括:跨域信息鸿沟的结构性团结,突破信息封闭的开放性团结,引导互动交流的沟通性团结,维护公正秩序的有序性团结。韧性的社会团结既能理性包容合理的社会分化,也能在基础与底线层面坚定地维护社会凝聚与团结,是我国完善信息社会的治理体系与提升治理能力应坚持的社会政策面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全面系统地回溯近年来有关于农村电子政务研究的文献成果,总结出了中国农村电子政务发展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坚持民主和监督、推行农村信息化的必然之举。但相关研究也表明了目前仍存在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落后、资源匮乏、内容形式化问题突出以及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阻碍着电子政务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最后,综述了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13.
虚拟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现实的社会,虚拟社会安全事件是现实社会矛盾的反映和新型表现形式,并与现实社会安全事件互联互动、互相转化。因此,虚拟社会安全治理不能"就事论事",必须与现实社会安全治理统筹考虑,在建立多元合作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三六三"治理框架,即优化虚拟社会安全治理的三维路径、明确现实社会矛盾化解的六大重点领域、再造"虚实"社会安全治理的三阶段流程,以有力维护"虚实"社会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信息社会政府管理方式的六大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电子信息技术、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政府的广泛普及与应用 ,使得政府结构、规章制度、服务方式等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管理和服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公平、公正、高效、民主、参与式的政府管理 ,正在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16.
论网络社会的代际数字鸿沟及其伦理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平 《湖湘论坛》2004,17(2):44-46
数字鸿沟不仅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和每一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而且是一个横亘在代与代之间的问题。代际数字鸿沟特别是其伦理表现迄今尚未引起应有关注。事实上 ,由数字鸿沟所引发的代际伦理问题已日渐凸现。网络不应成为代沟的新障碍 ,而应成为沟通代际关系的渠道和桥梁。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人类也将由此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正在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然而就在人们惊叹信息技术带来的高效、便捷、自由的同时,也在为网络上日益暴露出来的诸如不良信息泛滥、计算机  相似文献   

18.
面对人口结构持续向老与统筹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整体规划布局的社会事实,提供包容性的政策与服务,将游离于数字社会之外的老年群体纳入其中,使其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目标任务已愈发迫切。研究发现,政府负责任创新与数字包容在结构、过程、目标上正相耦合,从政府负责任创新视角切入分析数字包容型老龄社会建设的供需状况可知,政府行为在供需时序、供需传递、供需参与、供需回应四个维度上存在时序倒挂、传递异化、回应不足与协同乏力的问题。为化解政府行为的供需非均衡困境,积极应对人口结构新势态下的挑战与要求,数字包容型老龄社会的构建应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逻辑、可持续发展的构建理念,并采纳具备预期性、反身性、响应性与包容性的行为要素。  相似文献   

19.
消弥数字鸿沟发展数字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珍 《前沿》2005,(1):196-197
本文阐述了数字鸿沟的概念 ,分析了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消弥数字鸿沟应重视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胡优玄 《传承》2011,(31):74-75
数字鸿沟是社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引起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信息资源获取和利用的不平等,民众不同程度存在漠视电子政务、对电子政务不信任及在过多的政治信息中迷失自我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影响政治参与的公平性、导致新的贫富分化以及阻碍政治体制的改革。通过从政治学的视角分析数字鸿沟形成的政治原因以及给电子政务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