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在初二、高一以及高三的《思想政治》教材中都涉及法治和法制两个法律概念,现将它们的异同作一比较。一、法治与法制的区别1.法治和法制的含义不同法治,是一个复杂的法律概念。其复杂性在于,首先,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思想体系,强调“依法治国”、“法律主治”,与人治思想相对立;其次,法治作为治国的原则体系,奉行“法律至上、严格法定、法律平等、司法独立、分权制衡”等原则;再次,法治作为治国的制度体系,其制度化的表现是多层面、多领域的,主要有:权力制约制问题度、政党制度、议会制度、人权保障制度等等。由此可见,法治包…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发展过程的不同时期面临不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法治国家的很多制度目前尚未定型,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成为当务之急。依法治国是治国思想体系、治国原则体系和治国制度体系的总成,包含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协同建构。推进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支柱作用、协同作用、综合效用、整体效用,取决于多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支持,取决于各个要素之间的协同和匹配。针对当前依法治国的讨论,笔者提出要与时俱进地处理好依法治国十个方面的协同匹配关系:目标模式与顶层设计的关系、转型升级与法治建设的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中国特色与国际经验的关系、立法适应与深化改革的关系、法律数量与法律质量的关系、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关系、反腐实践与法治执行的关系、成文法系与判例法系的关系、人类行为与法治权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安行政执法中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标志着我国的治国方针从人治型向法治型过渡。依法治国,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有健全的立法制度、执法制度、司法制度,需要有先进的法治设施与技术、精专的法律人才和良好的法学教育等“硬件”,同时它所追求的法治理想与价值,它所遵从的思想指导原则等“软件”也同样重要。也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一套完善的机制,使一切政治组织和国家机关的权力根据法律的要求来行使;运用法律机制确认和实现社会主体的权利和自由,使个人的自由和价值得到法律的确认。所以在尊重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法家的一切从法而断、依法办事的法治思想和儒家的德主刑辅、注重教化的德治主张,对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达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才能保障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法治建设发表重要论述,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水平的目标和路径,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依法治国思想必须深刻认识到: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6.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原则。奉行"礼法合治"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智慧的一个宝贵结晶,坚持法治和德治的相结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实行法治和德治的相结合是正确解决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汤诤 《理论月刊》2000,(4):43-45
法治是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成长壮大的一种治国的思想体系。近现代的“法治”思想 ,与几千年来的“人治”相比 ,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法治原则发展到今天 ,已经成了世界各国普遍遵守的治国法则。我国“十五大”也明确提出 ,要“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无疑把法治的作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但有人提出 ,中国并不是现在才“依法治国”的 ,中国先秦的法家也提倡了“法治” ,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已提出了“以法为本” ,并为统一的秦王朝具体实践。这就让人不由想到…  相似文献   

8.
胡燕佼 《新东方》2016,(4):64-66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宪法确定的治国方略。基层干部在法治国家建设中角色地位特殊,带头学法守法、严格依法办事是决定基层干部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关键。提升基层干部法治能力对于进一步有效地实施宪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形成稳定有序的法治文化氛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法治博览     
正党领导人民建设法治中国的思想指引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林研究员在《红旗文摘》2016年第9期刊文《党领导人民建设法治中国的思想指引》认为,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论述可以总结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治国方略论。二是人民主体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明确规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集中反映了我国法治的民主性和人民性,体现了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宪法权威论。该理论主张,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四是良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整个制度体系中,人大机关处于民主法治建设的第一线,如何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事关全面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