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网络消费与当代青年消费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消费已成为一种消费新时尚,它赋予当代青年消费文化许多新的特质.蓬勃发展的网络消费在消费工具、消费空间及消费体验三个层次上推动了青年消费文化的变迁.作为一种新的消费工具,网络消费使当代青年消费文化具有消费观念的超前性、消费行为的时尚性、消费需求的差异性和消费方式的便捷性的特征;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空间,网络消费呈现出了流动性、隐秘性和意识形态化的特征,这一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系统的脱域问题;而作为一种新的消费体验,网络消费给当代青年带来了新奇体验、认同体验以及现代性的"好恶交织"体验等方面的新内涵,这些都与当代青年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章新华 《桂海论丛》2010,26(5):69-73
要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重视消费政策的优化,提高消费政策效益。提高消费政策效益,缓和经济波动,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有利于推进产业升级,全面提高产业结构效益;有利于改善劳动者素质,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评价消费政策效益必须搞好消费政策成本与收益的核算。科学合理有效益的消费政策,必须有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优化和消费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刘兴远 《群众》2020,(10):10-11
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技术的日趋完善,以网络购物与网上服务为代表的新消费模式和新服务场景正在国内持续涌现。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和消费大省,近年来新兴消费蓬勃发展,成为畅通经济良性循环体系、激活消费需求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引擎,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时期消费代际冲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消费革命的发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由生存型消费转入享受型、发展型消费的消费转型阶段,年老一代与年轻一代在生活观、生活方式、家庭消费格局以及消费选择等方面表现出剧烈的代际冲突。不仅如此,年轻一代之间在生活方式上也出现了明显的不同,无疑这又孕育着再一次消费革命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案例背景]又一个“五·一”黄金周来临,钱包鼓起来的市民除了用现金消费外,更多人都会使用信用卡来购物消费。但使用信用卡消费的人们,须好好看管自己的信用卡,免得失窃后被他人消费获利。近日,上海静安法院对夏某诉上海久光百货公司赔偿信用卡遗失后被他人再度消费4605元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对夏某之诉不予支持。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大量的闲暇时间与收入增长,而收入的增长又促使人们消费需求层次向上升级,“有闲”和“有钱”的结合点——闲暇消费必将成为中国未来消费发展的大趋势。在我国人均G D P达到1000美元这个关键性的转折点后,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按照客观经济社会规律进一步推动和发展闲暇消费。  相似文献   

7.
张旭 《小康》2010,(2):42-45
在物价下不来工资上不去的处境中,人们一方面决定将更多的钱用于投资和储蓄,另一方面又对住房和汽车消费,旅游、娱乐和文化教育消费抱有持续热情,对奢侈品消费也兴趣不减  相似文献   

8.
扩大消费需求是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转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  相似文献   

9.
由于体制或制度因素的影响 ,农村和城市居民存在着不同的消费层次 ,又由于消费倾向普遍偏低 ,造成需求不旺。因此 ,刺激消费需求 ,应针对农村、城市不同消费层次分类治理 ,区别对待 ,在进行工资等分配体制配套改革的同时 ,推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0.
调查持续20天,遍及北京、上海、重庆、陕西、西藏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全面覆盖核心城市、中小城市、乡镇中国居民最爱哪些文化消费形式?看电视、上网为何全面占优?居民愿意花多少钱为自己喜欢的电影买张门票?东西部居民文化消费现状差异有多大?深度解读调查结果,生动诠释《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1.
消费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技术创新是消费创新得以实现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自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制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传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仍占支配地位。消费能力不足、消费信心不足、消费者素质不高、消费环境差、消费方式与结构不够合理等使得消费创新得到抑制并遏制了技术创新。本文最后提出通过消费方式与结构、消费环境的创新来完善消费制度、消费创新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羌薇 《中国发展》2023,(2):30-35
2023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消费复苏正在加速,今年将迎来着力创新消费场景、持续营造良好消费氛围、创新消费升级加快的新阶段,深挖新消费增长点、抓住新契机促进新消费为经济企稳向好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持续动力。与传统消费相比,新消费更能将消费潜能发挥到极致,使消费市场活跃起来,进而促成消费升级。居民的消费需求也正从改善型、物质型消费需求向追求品质提升的服务型消费需求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新消费的发展前景备受瞩目,我国正在迈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消费时代”。  相似文献   

13.
黄庐进 《前沿》2010,(13):98-10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中产阶层消费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其与国内消费问题有机关联,因此提升中产阶层消费能力有利于解决国内消费不足问题。和谐社会语境下促进中产阶层消费的政策设计,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只有扩大整个中产阶层群体,增加消费主体,中产阶层的整体消费才能显著增长;其次,从个人角度而言,可以通过政策设计增加中产阶层个人的消费支出,优化他们的消费结构,提升他们的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人类开始重新审视生命的本质与意义,并反思人类的发展方式,也促使人类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予以根本调整。后疫情时代的消费具有以下特征:国民谨慎消费意识增强;健康生活方式的营造与追求成为消费“新宠”;从追求批量生产的大众化产品到高档消费、名牌商品;个性化、差别化、发展型消费将成为未来消费的热点或重点;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兴起引发精神性消费比重的提升。这些消费特征的出现预示着中国从大众消费阶段开始进入个性化、风格化阶段(第三消费时代),并出现了“第四消费时代”的特征,但未真正、全面进入“第四消费时代”。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四个基本观点,即消费需求不足是客观事实;消费需求不足时相对需求不足而不是绝对消费需求不足;提高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消费需求不足指的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而不是政府消费不足。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的消费状况有其特色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 ,在家庭消费上 ,老年人重点把饮食放在第一位 ,其次是医疗 ;在耐用消费品上 ,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水平偏低 ;在储蓄上 ,老年人偏重于储蓄 ,消费方面较保守 ;在购物上 ,老年人更有理性 ,考虑价格因素更多些 ;在消费环境上 ,老年人对传统消费场所更情有独衷 ;在现代消费方式上 ,老年人受传统影响更多些 ;在消费中的健康与科学问题上 ,老年人对自身健康与周围环境的保护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的消费状况有其特色,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在家庭消费上,老年人重点把饮食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医疗;在耐用消费品上,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水平偏低;在储蓄上,老年人偏重于储蓄,消费方面较保守;在购物上,老年人更有理性,考虑价格因素更多些;在消费环境上,老年人对传统消费场所更情有独衷;在现代消费方式上,老年人受传统影响更多些;在消费中的健康与科学问题上,老年人对自身健康与周围环境的保护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8.
高芳放 《中国青年研究》2015,(2):100-102,107
以河南省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特征、原因、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动机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年级越高,网络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更高;消费结构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网络消费安全意识较强但维权意识较差。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市今年扩消费工作的目标,年底前将建立健全城乡消费服务体系,推广网络消费、信用消费、服务消费等新兴消费方式,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力争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2亿元,同比增长13%;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增加值937亿元,增长10%:全市企业实现网络零售额超过238亿元,增长60%。围绕这些目标,近日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和市民关系最紧密的是实施汽车购置惠民政策。该政策鼓励市  相似文献   

20.
陶开宇 《求索》2011,(6):107-109
和谐消费要求在消费领域率先实现全面和谐,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低碳循环、公平包容。探讨和谐消费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它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方式;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是促使人们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的重要体现。促进和谐消费至少应该从以下五方面做起。一是培育和谐消费文化,二是创新和谐消费制度,三是构建和谐消费结构,四是启动和谐消费热点,五是营造和谐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