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重要论述,对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行为准则等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强化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是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发挥领导干部引领示范作用的需要。当前,领导干部逆法治型思维和领导方式的主要表现为"特权意识"和行为、"法律只是手段"、"权大于法"等。今后,需要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倒逼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法治思维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强调以法治理念为基础,以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为依据,运用法律逻辑完成一系列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领导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主体,其是否运用以及如何运用法治方式处理实际问题,将决定我国法治建设的成败,并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从法治思维的含义出发,讨论为何要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再从加强领导干部对宪法和法律的学习、营造良好的体制内法治环境和营造良好的体制外法治环境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概念,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是一种底线思维、规则思维、权利思维、契约思维,具有合法性、民主性、程序性、限权性、透明性的特征。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是法治社会最基本思维模式的必然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社会治理视角中坚持法治思维需要对领导意志扭曲法律执行、法外利益与纠纷解决、公权力过于强势、重结果轻程序思维传统进行反思。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运用能力,可采取培养广大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构建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需要的外部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相互相存的有机统一体,将实体、程序法中所涉及的程序正当、证据确实充分、刚性约束、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法律激励等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转化运用到行政机关管理服务工作中,让领导干部养成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调查研究、严格制度执行、惩戒适中、激励适度等"法治式"思维并践行其"法治式"方式,将有效推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需要。领导干部应当具备法律之上、职权法定、程序正当、权利义务等法治思维。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参与法律实践、加强法治考核、改善法治环境等途径来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在行政决策中具备必要的法治思维,是行政决策的立足之基、动力之泉和力量之源。法治思维是一种强调守法崇法的思维,与人治思维、权力思维等思维方式相比,有诸多特点。领导干部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具备法治思维,是防范法律风险、提高基本的业务素质和落实依法行政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好,是领导干部行政决策必须具备法治思维的强大推动力量;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绩,是领导干部行政决策必须具备法治思维的基础。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其路径包括:培养领导干部自觉尊崇法律的思维,培养领导干部时刻思考依法办事的思维,培养领导干部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培养领导干部尊重权利的思维,培养领导干部必备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7.
法治思维在本质上与法律思维的含义是一致的。法律思维的要义是对法律方法的把握。法律方法论的核心是法治原则之下的法律思维规则。然而,人们主要是从政治功能意义上界定法治思维,而对法治思维的法律方法论基础视而不见。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改变偏重权力政治的思维方式,这是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组成部分。在推进法治的战略措施中,法律思维水平的提升相对容易做到,这是搞好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法治思维被确定为领导干部基本素质的要求后,确定法治思维的定义,对训练法治思维和提升法治能力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对法治思维定义需要在对政治理想与法治现实、法治的历史与未来、政治功能与专业素养、法治理念与实现方法关系的思考中把握。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融汇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效益与合法性的完美结合;法治思维包括两方面,即法律应当得到普遍服从的思维和良法之治的思维。法治思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观要件和重要内容。建设法治中国、培养和提高法治思维的具体途径包括法治思维的培养、对法治中国建设主体中"关键少数"法治思维的引导、"法律应当得到普遍服从"的法治思维的形塑、"良法之治"的法治思维的形塑、营造有利于法治思维建设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报告首次要求领导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内涵包含了法治的价值取向。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改革干部考核机制,使具有"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的干部受重用;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保证法律规范切实可行,实现"善法"之治;必须着力解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必须落实"规则公平",保障程序公正,完善权利救济渠道;必须保证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0.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核心意义在于用法律限制权力的任意行使,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用法治方式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这意味着在对待法治建设的问题上不能一味奉行实用主义立场,搞实质法治和能动司法。在现阶段应该坚持严格法治的原则,尊重法律的权威,用规则和程序规制人们的行为。法治思维包含着用法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设计,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以权利为导向,把法律作为修辞来构建思维方式,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权力话语霸权,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消除权力的傲慢与过度张扬。  相似文献   

11.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已成为当前我国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发展所处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深入剖析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现实尴尬,努力探寻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的基本路径,对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领导干部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现阶段,由于一些制约因素的存在,领导干部自身的法治信仰水平无法满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的需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应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信仰水平,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加强法治教育,丰富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储备,夯实法治信仰的基础;根治人治思维,树立法治思维,为法治信仰奠定观念基础;将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为培育法治信仰构建制度保障;发挥法治仪式作用,树立宪法权威;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培育领导干部法治信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法治思维内涵而言,其指在法治理念的指导下,自觉运用法律规则和原则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从而得出合乎法治逻辑结论的过程。具有从形式合法到实质合理、从理念要求到行动规范、从规则运用到实践理性、从法治精神到习惯思维等特征。就领导干部来讲,具备法治思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领导干部获得最大凝聚共识和认同并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法治思维体现在底线思维、规则思维、权利本位思维、权力控制思维、程序优先思维五个维度上。  相似文献   

14.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现实需要,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迫切要求,它已成为新时期提升领导干部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当前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如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要精神。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是集体本位,导致权力本位、人情优先、无讼的理念,现实中成为制约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重要文化因素。开展法制教育、推广法治典型、营造法治环境,是促进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养成法治思维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新论断、新举措、新观点。不断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仅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加快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适应我国法治建设从器物到观念的转变,我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的题中应有之义。领导干部应正确处理好党法、权法、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同时从树立法治理念、完善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完善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标准等方面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  相似文献   

17.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既是从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提出改革、发展与稳定难题的破解之道,更是从弘扬法治精神的深度提出了领导干部开展领导工作的新思路、新要求。充分认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时代价值,深入分析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努力探寻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基本路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依靠法治解决腐败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思想和成功实践,是现阶段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应当借鉴吸收的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当前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反腐败,应从廉政法律体系和党内法规制度的完善、权力授予和运行的有效监督、执法执纪机构的权能保障、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法治素养的提高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9.
法治的始端是法律,而法律依附于法律思维的运用和拓展,因此构建良性的法律思维对法治建设尤为重要。法律思维是法律方向的思维方式,是法律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所需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整合、思索判断和形成结论的思想认识过程。法治思维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不仅能带动整个社会通过法律思维去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能更好地促进国家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不仅仅是依法律而治,更重要的是依法律精神而治。跳出法律条文本身,将相关法律所涉及的规则、原则及精神转化运用到信访治理工作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法治思维不是党员干部的"专利",作为每个党员干部集合而成的单位部门同样需要有"部门法治思维"。在信访工作中,需要将"权利与义务对等"、"因果关系认定"、"有审必判"、"主客观相一致"、"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法治思维转化运用到信访维稳工作中,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