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媒体注意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键桥梁,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键所在。在中国传统媒体中,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旋律地位决定了它成为中国受众注意力的焦点。新媒体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它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供给了广阔的传播平台,另一方面它也分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传统媒体中的受众市场;社会结构的嬗变及多元舆论格局的形成,分散了传统受众的马克思主义注意力;用户参与和用户制作冲击着专业媒体,影响了受众马克思主义注意力的聚集。马克思主义传播必须在把握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变化及趋势的前提下,不断增强自身的新媒体注意力。  相似文献   

2.
信息社会转型的冲击、网络社会崛起的影响和大众虚拟文化的浸淫等新媒体现象的出现给高校宣传工作带来日益严峻的挑战,高校宣传工作呈现出“失效传播”、感召力减弱和实效性不足等问题.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宣传工作的对策,应根据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征及高校受众的特殊性,分别从理念更新、方式转换以及机制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提高.  相似文献   

3.
历史虚无主义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历史虚无主义借口重新评价历史,企图消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价值观,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稳定。在"互联网+"背景下,其传播呈现了传播载体多元化、传播受众扩大化以及传播方式隐蔽化等新的特征。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树立"互联网+"思维,强化新媒体治理,做好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减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媒体矩阵,做好社会正能量传播的"加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公平,消灭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新媒介应用形式的演化催生出新的社会信息传播范式,使媒介受众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发生变化,推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各领域产生出一系列变化,从而对政府的治理环境产生深刻影响。为解决当前社会管理中涌现出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必须深入研究社会治理环境变迁的内在机理及外在表征,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治理的适应性路径,创新和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开发与普及,社会的虚拟化倾向日趋明显,高校大学生成为接触和使用新媒介的主要受众,这对新媒体的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的同时,也给高校大学生的德育建设带来了挑战。因此,我们有必要去探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德育建筑问题,首先阐释新媒体对于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探析和总结新媒体对于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强化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策略,对于改善和调整目前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现状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博物馆"风头正好",不仅在假期出行选择中屡登"热门",并且有关博物馆的文创、跨界合作、与品牌联名等活动也成为一个个"爆款"产生的源头,博物馆对外传播的影响力日益提高。"博物馆热"既是中国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增强的表现,也离不开新媒体发展的强力助推。在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的传播既要循序渐进,又要"量体裁衣"。针对不同时期的受众,探索低准入的视觉体验、有互动的拟人形象、有内容的趣味阅读和纵向精深的传播预期等成为当今博物馆传播的内容和途径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作为现代传播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广泛性、信息平台的数字性与多样性、信息交流的自由性与持续性和信息受众的平等性与互动性等特点。因此,在新媒体的背景下,诽谤罪在认定散布行为时应考量"公然性"的条件;在认定损害结果时应着重传播手段的严重;在认定犯罪主体时应根据不同的传播方式区别对待;在认定犯罪主观故意时应当包括间接故意,以此对诽谤罪进行准确司法认定。  相似文献   

8.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新媒体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并在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下广告传播与营销的方式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以受众为核心,多元化的媒介平台与多媒体的广告创意即"终端推广"正成为中国广告业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信息的迅猛发展,媒介技术的日新月异,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新媒体在警察形象传播中,发挥着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带来新的挑战。研究新媒体对警察形象传播的影响,发现新媒体环境下警察形象传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必须深刻认识警察形象传播的实质,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以自身建设为基础,强化宣传,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建立应对新媒体的预警机制,努力实现警察机关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也被称为“第五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而言,它具有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等新特点,具有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它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和互动,带给人们传递信息的便捷和自由。但由于新媒体的新生和不规范,无限丰富多样的信息被不加控制地传播,也会造成信息传播的污染,导致传播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1.
网络传播引发公共危机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体环境下,党和政府如何应对或管理网络信息传播引发的公共危机,已经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而紧迫的重要课题。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由网络传播引发的公共危机,本文将其分为四个传播阶段,即危机潜在期、危机突发期、危机蔓延期和危机解决恢复期,针对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效度,要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协同发力,妥善治理反映在网络中关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线下民族事务。针对新媒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要建立关涉民族议题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精选有利于增强对民族国家认同的议程设置;强调大众传播组织的“把关人”角色,提升从业人员的政治敏感性与民族理论水平;对受众进行区分、细分与定位;把握传播规律,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加强对新媒体的使用与监管,促进多元媒介融合等方面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度。  相似文献   

13.
从真正走好全媒体时代网络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出发,以“华人头条”一站式新媒体传播矩阵为例,指出当前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新媒体传播存在定位认识和价值导向相对模糊的问题,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传播精准性的建议,准确把握精髓要义,确保传播内容更加精准;做好战略性顶层设计,构建立体化传播格局;坚持“一群一策”,确保传播者更加精准;坚持创新性与交互性相结合,确保价值导向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坚持受众本位,是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受众特点的充分考量,是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规律的客观遵循,同时也是提升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效果的必然之举。目前,对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缺乏对国际受众文化价值观念的深入调查,缺乏对国际受众思维方式的充分理解,缺乏对国际受众表达习惯和叙述方式的充分了解。在受众本位视角下,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要选择与我具有相似价值观念的受众作为突破口;强化互联网思维,密切关注、牢牢抓住"下一代受众"和施行精准化个性传播、建立受众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新媒体传播规律的把握,深入研究舆论引导规律,不断提升新媒体时代网络沟通和舆论引导能力,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6.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自产生以来,就以其特殊的传播手段左右着受众的视听。目前,新媒体已经占据了大众传媒的半壁江山,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给执政党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新媒体的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使得政府治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带来政治参与主体的大众化、政治组织形态的虚拟化、公众民意表达的碎片化、主流舆论传播信息弱化等诸多"不适"。面对这一境况,通过塑造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治理新形象、提升新媒体环境下政府舆情监控能力、加强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法律法规建设、构建科学立体的网络舆情应急新体系等方式,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实现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公安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来实现与公众之间更有效的互动。公安政务抖音号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可以也应该成为公安宣传工作中的助力工具。公安政务抖音号的受众、传播内容、传播形式都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在其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内容缺乏深度、影响力范围有限、管理不规范、缺乏整合互联等问题。未来,需通过加强内容上的把关、管理上的规范、多渠道扩散传播范围、互联融合等策略,提升这一公安新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已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心和推进中国社会成长的新力量。而新媒体传播机制的渗透性、舆论生产方式的煽动性、组织动员的误导性以及对接方式的虚拟性对大学生的思想表达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占领新媒体舆论高地、健全高校新媒体的信息监管机制、培育新媒体中的高校意见领袖团队,多角度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道德培养,本文提出了一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技术及其传播特点,带来了高校网络宣传教育工作内容和手段的创新,也对高校网络宣传教育工作提出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要通过打造全媒体平台,加强有效组织管理和制度机制建设,加强网上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等举措,创新网络宣传教育工作手段和方式,提升网络宣传教育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