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始提名是干部选任的初始程序和首要环节,是选人用人的基础工作,也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敦煌市不断改革创新初始提名方法,规范初始提名程序,提高了干部选任工作的公信度。落实"四权"在拓展提名主体上体现公信度在干部选任工作中,敦煌市逐步建立起了组织推荐提名、个人推荐提名和公选推荐提名"三种模式"及党组  相似文献   

2.
魏建中 《学习月刊》2010,(20):110-110
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基础环节.也是把好选人用人质量关的第一道关口,直接影响到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武汉市武昌区委为了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规范干部选任提名制度,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采取“三推一考”(领导推荐、群众推荐、党组织推荐和组织考察)的方式选拔了一批区管干部,在完善干部选任提名机制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在推进干部体制改革中,如何真正将民主、公开、竞争和择优落实到位?北航选任干部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三要诀。集体提名拓宽选人视野。"推荐"与"提名"是干部选任工作的两个环节。经过民主推荐、领导推荐、组织推荐等3种方式,推荐出若干名人选,叫推荐环节;再经过慎重沟通、酝酿、判断等程序,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4,(2):31-31
立足事前,筑牢“防火墙”。出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动议暂行办法》、《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暂行办法》,前移选人用人关口,规范动议和初始提名,避免干部选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立足事中,设置“过滤器”。出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酝酿暂行办法》、《选任科级干部考察工作暂行办法》、《领导干部社会生活情况考察暂行办法》、《县委全委会(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无记名投票表决暂行办法》,对干部选任酝酿、考察、决定进行全程规范,严把领导干部队伍“入口关”。立足事后,架起“高压线”。  相似文献   

5.
孟凡庭 《新长征》2009,(2):40-40
公主岭市委组织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注重提高干部工作的民主质量,不断增强干部工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一是有效规范初始提名的民主程序。完善干部的初始提名程序,实行空岗预告制。在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对拟选任的空缺职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围绕规范干部选任初始提名权不断思考和实践,切实坚持“凭素质立身、凭品德服众、凭实绩进步”的选人用人导向,有效实行“民主提名常态化、组织提名制度化、领导干部个人提名规范化”,探索建立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公开提名+差额提名+带责提名”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干部选任提名制度,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扩大了干部群众的参与度、树立了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让干部选拔始终在阳光下进行。  相似文献   

7.
最近,广安市委出台八大举措,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八大举措是: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改进干部考察工作、扩大干部选任工作民主、拓宽干部交流培养渠道、加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在干部选拔工作中进一步体现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落实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有关规定,省委组织部结合我省实际,就市(州)、县(市、区)党委在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中落实群众公认原则作出以下规定:一、考察对象的提名必须经民主推荐并为多数人推荐。凡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其考察对象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民主推荐原则上采取会议投票推荐。提名作为考察对象的人选必须是民主推荐中多数人推荐的。二、组织…  相似文献   

9.
张举 《共产党人》2013,(15):18-19
长期以来,在干部选任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提名难、公开难、识别难、择优难"的"四难"问题。为破解这一问题,从2012年4月份起,中卫市全面贯彻了干部工作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按照"事业选人、人岗相适、扩大民主、好中选优"的原则,探索建立了"244"(两公开、四提名、四差额)方式选任领导干部机制,较好地实现了组织选任、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基层动态     
《共产党人》2011,(13):34-35
<正>彭阳县—着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彭阳县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坚持做到群众公认、公平竞争、阳光操作,着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扩大干部选任中的民主。采取个人自荐、领导推荐、组织部门推荐、县委全委会推荐和部门(单位)推荐等五种方式,切实扩大推荐提名主体,充分听取群众公论。在民主推荐、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庆阳市从2009年7月份开始,探索开展了以"两公开五差额"(即:公开选任职位及要求、公开选任方法及程序,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为重点的差额选任领导干部试点工作,全市共差额选任县处级领导职位6个,在3个试点县差额选任科级职位10个。通过推行差额选任方式,实现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从组织提名向多元提名、从职级推荐向职位推荐、从单位内部推荐向内外结合推荐、从等额选任向差额选任、从封闭运行向公开透明的转变,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为健全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机制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2013,(13):15
正海原县委组织部通过开展创机制、树形象、求满意活动,切实提高了组织工作满意度。抓改革创机制。一是探索和规范干部提名制度,扩大提名民主范围。通过采取党委集体提名、组织人事部门建议提名、领导干部个人推荐提名等方式,多渠道了解干部的公认度,初步规范了干部选拔初始提名。二是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2005,(18)
1、进一步规范提名推荐环节。领导干部个人向组织提名推荐人选,凡未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的,或者民主推荐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凡未署名的推荐材料  相似文献   

14.
党建动态     
《党员干部之友》2009,(9):23-23
济阳探索实行"四推荐五差额"干部选任新机制"四推荐",即干部自我推荐提名、分管县领导推荐提名、全县领导干部会议推荐提名、县委全委(扩大)会议推荐提名;"五差额",即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县  相似文献   

15.
《北京支部生活》2011,(3):23-23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强调,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和监督。江西省委近日采取署名推荐方式,产生了五名正厅级领导干部提名和推荐人选,进一步扩大了干部工作民主,提高了选入用人公信度,受到中组部肯定。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工作暂行条例,赋予了各级组织部干审机构对选任于部工作监督检查的职能。我们在实施和运作过程中感到,上级组织部门对下级党组织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工作的监督,必须把重点放在对各级党委(党组)班子中权力最大、责任最重的第一责任人,即一把手用人权力行为的监督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约束选任行为,通过监督促进选任质量的提高。从而保证领导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一、严密程序,规范一把手决策行为一些干部的提拔尽管坚持了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讨论的程序,但任用后群众意见却很大,社会反响不好。为…  相似文献   

17.
马文娟 《共产党人》2008,(16):24-25
一、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核心在于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 公信度就是公众认同、群众信任的程度,要求我们在干部选拔中切实贯彻群众公认原则,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一是扩大干部提名环节的民主。探索制定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对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的基本原则以及提名的条件、范围、方式、程序、责任等作出规范,防止暗箱操作和“程序空转”,确保提名人选得到群众公认。要积极尝试全委会成员个人署名推荐和全委会集体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做到重要干部由党委全委会全体成员进行推荐提名,  相似文献   

18.
叶志明 《江淮》2012,(7):35
近年来,特别是区划调整以来,庐江县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创新干部选任机制,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着力提升干部选任工作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把握干部选任"大方向"在初始提名上,扩大推荐面,变少数人提名为多数人提议。对党政正职,探索"三推一审"方式提名。2011年换届时,采取公开推荐的形式,先后对空缺的镇和县直单位12名正职进行"缺位公推",对得票未超过30%的2名镇党委书记和3名镇长人选,还在县委全委会上"差额推荐",对得票相对集中的人选到其所  相似文献   

19.
党建信息     
《江淮》2005,(6)
近日,宿州市委正式下发了《中共宿州市委关于民主推荐提名正县级党政正职人选暂行办法》,规定凡是正县级党政正职尤其是重要综合部门和县区党政正职提任人选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名。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市委向省委推荐的县(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的建议提任人选;二是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群团组织、直属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正县级党政正职领导干部提任人选;三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及市人大、市政协办公室主任的提任人选;四是部分因特殊岗位需要或工作需要平级交流的党政正职人选。民主推荐提名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市四大班子领导干部中进行,第二步在市委全委会成员中进行。民主推荐提名结果的有效期为一年。市委组织部  相似文献   

20.
在干部推荐提名过程中,必须由50%以上的参会人员民主推荐才能产生提名人选,即"过半提名"原则.这是自去年8月以来,筠连县在20个乡镇届中考察、县级部门补充考察以及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中的一项创新举措,由群众推荐提名117名人选,提拔使用88名干部.在推进干部工作民主、落实群众"四权"的实践中,探索出"民意+能力"的干部选任新模式,走出一条科学选人、用人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