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大代表旁听评判法官庭审值得提倡。首先符合法律规定。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是选举与产生,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人大代表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和主体,代表人民旁听评判法官庭审,对司法工作实施监督是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职权之一,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效行使监督职权的具体体现和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首先,从广义上讲,人大及其常委会是立法机关,广义的“立法”和“执法”是两个对立面,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法律监督机关,“一府两院”是法律执行机关.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对人大及其常委会贯彻法律情况不宜进行执法检查.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地方的“一府两院”看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就是“唱对台戏”、“找茬儿”。因此,他们大多不愿意主动接受监督,即便是被动接受监督,也多是应付了事。  相似文献   

4.
“一府两院”由本级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所谓监督,监,临下也(自上视下,居高临下),即观察、监察和监视;督,察也,促也,即督察、督促和劝阻。监督就是察看并督促。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权.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监督中最具法律效力和最高层次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聂泽灿 《江淮法治》2008,(15):54-55
依法监督“一府两院”工作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然而,当前一些地方人大监督工作中还存在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的现象,宪法和法律确定的职能还远没有发挥出来,监督实效不够理想。笔者认为,要增强人大监督工作实效,首先必须做到对人大监督工作的认识到位、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责到位、把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到位。  相似文献   

6.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是层次最高、最有权威、最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对这一点,宪法和监督法早已明确,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要强化人大的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实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单向制约。它的监督,对于保障“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执法,  相似文献   

7.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工作实施监督,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在监督实践中,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两院”的监督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具体工作和具体案件。对具体案件是介入还是不介入,是全部介入或个案介入,还是有条件地介入这个问题争论颇多。概括起来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宏观监督,即人大不应介入具体案件。认为,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8.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一府两院”应该依法自觉接受监督。但是,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实践来看,有一些建议、批评、意见“一府两院”没有接受,对有些监督事项也没有作出合理的说明,使监督未达到预期目的,从而影响了权力机关应有的权威。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地  相似文献   

9.
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人大常委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多年来,人大及其常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监督职权,促进了“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在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面对新的形势任务,  相似文献   

10.
《政府法制》2013,(14):10-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这为人大监督司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重大案件的监督魏晓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一府两院”办理的重大案件的监督,是改革15余年来深化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一项卓有建树的政治体制改革成果。《宪法》、《全国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12.
《公民与法治》2013,(23):13-15
切实加强监督工作确保权力运行更加规范 在各种形式的监督中,人大监督是最具法律效力、最高层次的监督。因此,法治政府的建设与运行,不能缺少人大监督。一是政府要正确理解人大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人民的监督,政府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相似文献   

13.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是政府充分尊重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民主权力的具体体现。作为一个市长,在接受监督方面,我想,要做到“四个主动”。  相似文献   

14.
笔者常常读到“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委员上门监督的新闻报道。初读,倒还为这些单位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的举动所感动,但随着这类新闻读多了,不由对这类“请来”的监督产生出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监督权,是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这一各级职权  相似文献   

15.
一是由上下级关系确定.依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产生的方式,各级人大分别由本级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上下级人大常委会之间虽然不属于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属于法律监督关系、业务指导关系和工作联系关系.从区域管理关系看,下级人大常委会又在上级人大管辖的范围之内,遵守和执行着同一法律、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应该接受上级人大的检查.  相似文献   

16.
刊中报     
·人大传真·人大传真·人大传真·人大传真·滁州市委推出加强人大工作新举措近日,滁州市委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作出了《中共滁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全市人大工作的基本思路、任务措施。《意见》要求,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意义,加强和改善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切实尊重人大的法律地位,科学规范党委和人大、“一府两院”的关系,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督促“一府两院”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市及各县、市、区党委近日,…  相似文献   

17.
缤纷语丝     
《江淮法治》2010,(5):6-6
“要用‘倒逼机制’增强人大监督实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认为。人大要监督“一府两院”,而人大作为监督者自身也应该接受人民监督。如果监督工作不公开透明,就是不想创造条件接受人民批评。只有公开透明,才能产生来自群众的“倒逼机制”,提升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18.
人大监督具有制约性是符合宪法和法律精神的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显然,在一个负责、一个监督的关系中,包含着制约与被制约。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权力的行使进行合理有效制约,可以保证其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掌握权而不滥用权力。离开了对权力的制约,就谈不上对“府两院”实施监督。现实中,一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监督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19.
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几年来,枣强县人大常委会关注热点难点问题,情系人民群众,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对“一府两院”监督的力度,收到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0.
依法对“一府两院”被使命干部实施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权利的具体体现。人大常委会对依法任命的干部开展述职评议,是加强对被任命干部实施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述职评议的程序,不能违背我们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党管干部的原则,是地方人大常委会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