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的糊涂皇帝很多,晋惠帝司马衷便是著名的一个.据<晋书·惠帝纪>载:司马衷在位时,天下荒乱,草根树皮被吃光,百姓多有饿死,大臣们请他下令赈灾,他竟说:"百姓没饭吃,为何不吃肉粥呢?"他的愚蠢还不止于此.一次,他到华林园游玩,适逢雨后,青蛙乱叫,就问随从这蛙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随从知他是白痴,没法说清楚,就胡乱答道官地里叫的是官蛙,私地里叫的是私蛙.他竟然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2.
保镖与强盗     
在中国历史上,晋惠帝司马衷也算得上是个出了“名”的皇帝。一次,听见蛤蟆叫,司马衷问左右:“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又一次,天下荒乱,传来百姓饿死的消息,司马衷问道:“何不食肉糜?”于是,《晋书》在记载了这样的事之后,给晋惠帝下了断语:“其蒙蔽皆此类也。”从此, “晋惠闻蟆”和“食肉糜”也就成了典故,人们常把这当成笑话说。然而,认真分析,一个寻究蛤蟆“官乎,私乎”的人傻也傻不到哪儿去,毕竟尚知物有官、私之分;而总算还知道肉糜好吃,也强似疯魔症吃屎者。其实有一个问题被史书忽略了,那就是这个晋惠帝生在深…  相似文献   

3.
在位16年的晋惠帝司马衷,尽管任内“政绩”平平,却因一句“妙语”留名千古。适逢那年北方闹水灾,到处饥馑,惠帝闻奏,信口道:“百姓饿死,何不食肉糜?”满朝文武哑然失笑。生于高墙宫院之内,对外边的情况,知之甚少,只见宫廷繁华色,不闻民间悲苦声,因此才能产生了“何不食肉糜”的笑话,并不稀罕。  相似文献   

4.
宋朝徽宗皇帝喜欢书画。一天他在市面上看到有人专卖驴画,便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一时答不上来,便火速四处打听。被问者中大多说有个姓朱的画家是专门画驴的。那画家叫朱子明,原本是一位很有功底的山水画家。当他接旨进宫为皇上画驴时,简直哭笑不得。原来,朱子明在当时很有名气可是同行们忌妒他,便四处给他造谣,贬低他,说他是个驴画家。哪知皇上将他人对朱子明的贬辱当真。朱子明进宫,放弃了山水画作,苦心为皇上画驴。他先后为皇上画了数百幅,深得赏识。朱子明因此成为天下第一画驴人。晚年朱子明感慨而言:忌妒是坏事可也是好事。感…  相似文献   

5.
薛锋 《中国人大》2012,(21):48-48
有人说,卖官鬻爵之风起始于晚清,其实,中国古代的卖官鬻爵最早始于秦始皇。公元前243年,国内发生蝗灾,于是秦始皇发布命令,准许百姓交够千石粟米,便可进爵位一级,"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代的卖官鬻爵始于惠帝六年,即公元前189年,  相似文献   

6.
《资治通鉴》记载,晋朝的惠帝司马衷自幼有些痴呆,整日和宫女们在一起玩耍,厌恶读书,过着农家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等到长大做了皇帝,更是昏胃愚昧,天天饮酒作乐,听靡靡之音。他从来未出过宫门,对世俗民情一窃不通,当时正值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饿死不少人。有待从告诉他许多百姓由于没有粮食吃而饿死的事后,他感到非常奇怪,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慢吞吞地说:“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侍从们听了哭笑不得。有一次,他到华林园玩,走到池塘边,听到水丛中蛤蟆不停的叫声,便停下步采,问身边的侍从:“这叫的…  相似文献   

7.
祖国之爱     
对于国庆,对于祖国,我们都是从小一点一点认识的。 小时候,我家住在14号院。4号在斜对面。 4号是独户,姓王,他们家有一个奶奶,她的长孙比我至少要大上10岁。听他妈叫他大捆,我们这些比他小的孩子,叫他大捆哥。 大捆哥是我们那条胡同里最有出息的。胡同里的家长教育孩子,都说:你就跟大捆学学。 大捆确实好,全胡同里十多个上中学的孩子,上学往西走,只有他一个人往东,一去一回比别人多走一个钟头以上,他上的是市重点中学。大捆  相似文献   

8.
人有智愚之分,智愚又有藏在心里和露在脸上之分。有的人看着聪明,实际上也聪明,像孔明先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真有经天纬地之才,这叫“大智若智”。有的人看着像个傻子,实际上还就是个傻子,像晋惠帝司马衷,这叫“大愚若愚”。这两种人,一目,了然,没什么好说的。值得说道琢磨的,  相似文献   

9.
出嫁     
我老爸大名金三万,记得童年一篇作文《心目中的英雄》我写的就是我老爸.谁料到,这会儿我要嫁人了,他原本生动丰富得令人敬畏的红脸急成了一只酱紫茄子,只听他吼道:“你敢再跟那小瘸子来往就别再姓金.” 我好伤心,用发抖的手抓起户口本一跺脚就往外走.我去派出所改姓妈妈的姓,姓“王”还不行吗?妈在一旁敏捷地从我手中抽走了户口本,劝慰我说:“明明,你这是干啥呀?”我急得直嚷嚷:“妈!您嫁给瞎子老爸可以,我喜欢上瘸子,为啥就不可以?”“放肆.‘瞎子’是你该叫的吗?”妈的言语重了,但语调听起来依然那样轻柔.  相似文献   

10.
同学唯力     
那天中午 ,我在办公室里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里的男声很陌生 ,那男声说 ,喂 ,请问胡是在这里吗?我说我就是呀。他说胡你好 ,你可能已经不记得我了 ,我是你的同学唯力呀!我说唯力你好 ,怎么不记得呢 ,你不是“大四川”吗。我记得上学时 ,唯力跟一个小个子四川人同桌 ,那时的唯力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 ,我们女生有好长时间不知他叫什么 ,背地里就喊他“大四川”以示与“小四川”有个区别。对我来说分别15年了 ,警校那100个同学如今能有三分之一叫上名姓的就已很不错了 ,可是当同学唯力从15年漫长的跨度里打过来这个电话的时候 ,我…  相似文献   

11.
张建林  谌璐 《人民公安》2014,(17):56-57
<正>"李铁匠"是河北沧州任丘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李建华的绰号。战友们这样叫,因为他是把干工作的"硬手儿";百姓这样叫,因为他面对犯罪行为的果敢、勇气;有"前科"的人这样叫,因为他就像个"铁把式",再"硬"的嫌疑人到了他的手上,也得认栽、服输。当了20年刑警,李建华先后侦破各类大要案件500多起,将600余名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  相似文献   

12.
他姓傅,被提升成校长以后,人家都叫他“傅校长,”他对自己的姓不满起来了,心里老是窝囊!明明是个正的校长嘛,怎么偏偏姓了傅,降成了“副校长”长了呢?天下又多巧事更上级派来呀一个副校长,姓郑,人家都把姓郑的副校长叫做“郑校长”。他听了,心里更恼火!好呀,姓“郑”的就成“正校长”啦!星期一上午,开全体教职员工大会,他讲了话,有一段是:“咳咳……有件事要跟同志们说一下。大家都知道,我是正校长,偏偏又姓了傅;而新来的郑校长,他是副校长,偏偏又姓了郑。这就产生麻烦了!前几天有个熟人来学校找我,说:'我要找傅…  相似文献   

13.
吴敏 《前进》2015,(4):52
近日,有网媒梳理习近平的"百姓时间"——去各地调研,他在开会、调研之余,都会和老百姓亲密接触:在贫困村与村民炕头话家常;在养老餐厅,为七旬老人亲自端饭;在地震安置点帐篷内,亲吻一个一岁半的小男孩……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日理万机。但他的宝贵时间中,总有跟老百姓"亲密接触"的时间,叫人动容。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而言,习近平的"百姓时间"  相似文献   

14.
正位     
晚上,“正局长”气咻咻地回到家,连每日必看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也不看,一头倒在沙发上,一根一根猛抽烟。老婆小心地问了几句,他狠狠地把烟摁在烟缸里,恶声恶气地说:“明天写辞职报告,这开会摆牌儿的事再也不干了!” “百家姓”里没有姓“正”的,他姓郑。他也不是县公安局的什么“正局长”,而是政工科的“郑科长”。那为什么变成了“正局长”?这里头有个叫人笑不出来的笑话。有一回,他领了两个民警便衣下乡,明察暗访,路遇一个什么“长”欺负一个卖鸡蛋的白发老汉。他上前制止,那个“长”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斜着眼问他什么单位,什么职务。那两个民警为了压压对方的气焰,就说这是我们的“正局长”。在当时那种情势下,他也就默认了。那个“长”也许官小,一听他是“公安局长”,还是“正”的,就灰溜溜地认输了。这事在局里传开以后,大家就“正局长正局长”地叫,他十分十分尴尬,大大地发过几回脾气,说:“这玩笑万万开不得!”  相似文献   

15.
家乡年夜饭     
每年吃年夜饭,一大家子人团团圆圆的,满桌丰盛的美味佳肴,下筷子最多的,还是辣乎乎的"腌鸡煮豆腐"。我的老家黟县方言里,腌菜不叫腌菜,要念成"腌ji",与鸡同音。腌菜煮豆腐,说出口,就变成了"腌鸡煮豆腐",迷惑了不少外乡客。在那个豆腐凭票供应的年代,即使这样一道普普通通的家常菜,百姓人家的餐桌上,非年非节,或没有贵客临门,也是难以  相似文献   

16.
《同舟共进》2011,(2):3
早在3000多年前,姜子牙就对西伯昌说:"王者之国,使民富;霸者之国,使士富;仅存之国,使大夫富;无道之国,使国家富。"然而纵观历史,王朝中国对于百姓一直是役使政策,有富人但无"富民"。难怪元代张养浩会发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历史喟叹。  相似文献   

17.
错觉三题     
肖斌 《江苏政协》2013,(9):55-55
<正>洋火和洋碗从前小孩子吃饭用的都是那种搪瓷碗,叫洋碗。我小时候就有一个洋碗,尽管摔得满目疮痍,但它不会破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不少生活用品都叫洋什么的。如火柴叫洋火,煤油叫洋油,肥皂叫洋碱。那是物资贫瘠匮乏的年代,家中难得有好吃的。记得有个姓陈的叫花子,常从门前路过,他捧着讨饭碗,碗里虽然是剩饭残菜,可在我看来,那碗里就是"珍珠翡翠白玉汤",令人垂涎  相似文献   

18.
商鞅之死     
王建根 《新东方》2000,(4):49-49
鞅和几个随从向后看了看,秦惠文王及其追兵已经被甩远了,这才喘了口大气。鞅对身边的这几个人说:“前面就是函谷关,出了这个关就到了魏国,过了魏国,就是卫国,就到了我的老家了。咱们在那里也劝卫王实施变法,使卫国强大,然后……”一个背金银细软的随从抢说道:“然后打回秦国,废惠文王、杀公子虔、烹公孙贾、享荣华富贵。”另一个随从说:“别想得那么美了,听说函谷关的关卒把关严得很,没有过关文牒概不放行。”鞅说:“不怕,我以前和秦孝公来这里查看时,提拨过一个叫商三的人当这里的关首,他会放我们过去的。”  相似文献   

19.
苟主任点名     
文革期间有个二混头,姓苟,靠造反起家当上了某科研所革委会主任。上任之日,他想抖抖威风,开会时。便拿出点名册亲自点卯。 头一个名叫马骉(biao),他叫出了“马”字,却不认识“骉”宇,张开的嘴动不上。急出一头汗。怎么办?名不能不点,台阶也不能不下,一急就喊道;“马 …一群” 姓马的研究员一听,知道是叫自己,因为所里没有第二个姓马的。他站起来纠正说“苟主任;我不叫马一群。我叫……” “什么!三匹马在一起,不是一群是什么!”苟主任厉言厉色。 马研究员只好坐下。 第二名叫金鑫,苟主任又不认识这个“鑫”字。只见…  相似文献   

20.
《时代潮》2001,(7)
见面称处长在机关混久了,熟悉的人见面相互称领导,那是在开玩笑。最近,在机关里却出现了多年来少见的现象:熟悉不熟悉的见面都叫处长,这叫我们这些处在机关里最底层的人答应还是不答应左右为难。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叫我时,我当时一愣:这人怎么一进办公室就叫我赵处长。我迅速地想:要是不理人家吧,我们处就我一个姓赵的,人家明明在叫我。同时,我们处长也会想:这小子,怎么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