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诉人是行使公诉权的主体,公诉人代表国家出庭支持公诉,是行使公诉权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对公诉人理论水平、法律政策水平、文化知识水平、业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综合检验和考验。出庭公诉的成败,不仅是某一案件的成败和该公诉人的问题,它关系到检察机关的声誉和整体形象。因此,公诉人在法庭上肩负着如此繁重的艰巨任务,就要求我们公诉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而掌握精良的法律专业知识,是公诉人办理案件的基础,是保证办案质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郑宾 《检察风云》2012,(21):16-19
陈为钢同志事迹:陈为钢,1958年12月出生,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公诉处处长,三级高级检察官。他长期战斗在公诉办案一线,有着十分丰富的公诉办案经验,是上海市检务专家,上海市优秀公诉人,市检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他具有强烈事业心,指挥和直接参办2000余起案件。他是市级优秀公诉人,曾办理先利公司集资诈骗案、"5·22"黑恶犯罪  相似文献   

3.
“让群众代表也当一回‘公诉人’!”4月20日,丰都县检察院在“走进检察”活动中,特别邀请群众代表、记者亲临公诉办案一线,介绍公诉工作的基本办案程序,并实地演示检察机关的网上办案流程。  相似文献   

4.
代表国家提起公诉指控犯罪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切实提高出庭公诉水平,既是检察机关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职责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检察机关顺应司法发展趋势、适应庭审方式改革的现实需要。2000年以来,为了推动公诉工作的发展,河南省信阳市人民检察院把检察长出庭公诉作为检察机关淡化行政色彩、增强司法属性的重大举措,要求检察长带头办案并亲自出庭公诉。3年来,两级院检察长直接办理和出庭公诉350余案,不仅震慑了刑事犯罪,展示了公诉人的风采,树立了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而且极大地激励了公诉队伍,增强了公诉人的职业神圣感和责任…  相似文献   

5.
郭进 《人民检察》2011,(18):78-79
公诉案件办案质量是公诉工作的生命线。要提高公诉案件办案质量,就是要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公诉质量观,把"以人为本"及"和谐"精神融入办案过程中,形成宽容、平和、理性、文明的办案理念。消除和控制办理公诉案件中的各种显性和隐性质量问题,从而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这是刑法及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宗旨,也是直接影响和制约公诉案件质量的根本评判标准。当前,公诉案件办理中存在的显性质量问题,一是注重打击犯罪,忽视人权保障。公诉人在办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的公诉部门承担着审查起诉、提起公诉、不起诉和出席法庭支持公诉等具体工作任务,还发挥着侦查监督、刑事审判监督的职能作用。当前我国当事人主义的刑事审判方式下,审判人员以居中裁判为主,公诉人承担着当庭举证的责任,办案质量和举证效果直接影响能否被告人定罪判刑。由此可见出席法庭支持公诉成为公诉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公诉人的举证又成为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工作的核心。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正确认识和重视公诉人举证活动的重大意义和“胜诉”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现阶段我国公诉人的素质尚不适应现代刑事诉讼的客观需要.研究和分析公诉人的素质,探讨增强公诉人素质的途径,对于充分发挥公诉人的职能,进一步提高公诉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国家公诉人应有的素质根据公诉工作的特殊性及各地检察机关多年来公诉实践的经验,国家公诉人应当具备政治、业务、心理三个方面的素质,下面分别论述.  相似文献   

8.
蔡明璇  王红梅 《法制与社会》2011,(25):235+239-235,239
自刑事诉讼法、刑法修订以来,由于庭审方式的变革,使的检察机关的执法理念、办案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也对公诉人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公诉人才的培养,也应当转变观念与做法,重新建立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员功能的合理机制。本文提出的公诉人才培养固定化机制,是在吸收各地关于职业公诉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公诉工作经验,提出的适宜于建立有梯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鲍键,你好,"全国十佳公诉人"对公诉人来说是一个至高的荣誉,但你认为这仅仅代表了一次比赛的成绩.无论是资历,还是办理案件的能力,抑或是对公诉工作的全局性把握及前瞻性思考,像你这样一个年轻人还需要通过刻苦的办案而继续努力.那么,在你每一次的办案中都有不同的收获,是吗?  相似文献   

10.
刘军 《法制与社会》2010,(31):128-129
公诉工作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又是检察环节的最后一道关口,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公诉工作必须以提高办案质量为核心,公诉人必须遵循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基本原则,在公诉工作中要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加强公诉队伍建设机制,建立案件质量管理机制和防漏防错机制,努力提高公诉案件质量、防止错案的发生,确保在公诉环节的公平、正义,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百五十五条规定:检察机关支持公诉时,出庭的书记员应当将庭审情况写成笔录,详细记载庭审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公诉人出庭执行任务情况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的主要内容以及法庭判决结果,由公诉人和书记员签名。这并不是新做法,自1979年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检察机关在办案实践中一直沿用这种做法。一般  相似文献   

12.
新刑诉法对简易程序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适用范围更明确、更广泛,被告人享有刑事审判程序选择权,公诉人应当出庭支持公诉。上述修改内容,在提高执法办案效率、质量、保证司法公正等方面对公诉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石狮市院积极探索专人专办、集中出庭、简化庭审流程、事前预测和事后评查等应对措施,变挑战为机遇,使执法办案效率、质量得以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专门型公诉人审查反渎案件制度有利于破解反渎查案难点、提高公诉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运作方式包括引导反渎部门规范收集证据,建立例会和专题会制度以及办案互推联动等。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这对公诉人的素质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公诉人的素质建设包括公诉理念、公诉思维、公诉能力、公诉形象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李俊 《中国检察官》2013,(12):23-25
由于公诉具有亲历性的特点,对公信力的提升而言,关键在于公诉人自身,其余只能起到"旁敲侧击"的作用。但这种外在的作用,却对提升执法公信力具有较强的补充和润泽。一、影响公诉执法公信力的实证分析近年来,检察机关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进办案方式的转变,在实现公正执法、廉洁执法等方面做了诸多  相似文献   

16.
在探索提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效率和刑事案件办案质量途径时,有些司法实际工作者提出改进刑事诉讼法规中规定的由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开庭审理(一审程序,下同)时出示证据的做法的意见,认为由国家公诉人出示证据更为有利。现就刑事公诉案件开庭审理阶段由公诉人承担举证责任的可行性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陈永全  陈林 《中国检察官》2003,(4):26-26,47
一、职业公诉人概念界定 所谓职业公诉人,是指在检察机关中,在检察长的直接领导下,长期、固定、专门代表国家对刑事犯罪提起并出庭公诉的职业化的检察官。职业公诉人以公诉为其职业,与普通检察官和一般公诉干警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长期性。长期性是职业公诉人的时间特征,也是其职业性的表现。2.固定性。公诉人履行职  相似文献   

18.
《江淮法治》2008,(24):16-16
从书记员到检察员,从普通办案人员到公诉处副处长,他在公诉战线上奋斗了12个春秋。期间,他获得荣誉无数,2002年被评为宣城市检察机关首届市级优秀公诉人;2003年被评为安徽省“严打整治斗争”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授予宣城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9.
修改后的刑诉法和修订后的刑法相继实施,新形势下犯罪形态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似是而非的疑难案件层出不穷,案件定性难,出庭公诉难度大,对于公诉人富有挑战性。承办人可能会因办案水平或认识的差异而与集体意见、检察长决定相左。由于案件的最终审结意见否定了承办人的意见,必定会挫伤其支持检察长或检委会决定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出庭公诉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院从1999年起试行了案件换办制度。原承办人因承办意见被检委会、检察长否决之后,可能影响出庭公诉效果的,改变案件承办人员。实践证明,实行案件换办制度,可以保证办案人员忠实履…  相似文献   

20.
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公诉职能,负责在法庭上指控和证实犯罪,其履行职责的公正性是不容忽视的,如何从公诉程序上保障公诉人正确履行职责,我国刑事诉讼法在有关程序上缺乏相应的规定,尤其是在刑事诉讼的公诉程序中缺乏更换公诉人的规定,致使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出庭公诉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刑事诉讼的公诉程序中确立更换公诉人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