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以来,江苏省东台市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规范管理预算外资金,健全约束机制,使预算外资金纳入长效管理的轨道。全市658个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全部纳入财政专户,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运作完善制度近年来,东台市每年都对预算外资金进行认真清理,实现了预算外资金的统管。从去年开始,东台市狠抓制度建设,促进预算外资金规范管理。先后制定了《东台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东台市镇乡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心会计核算办法》、《预算外资金收支预算的编制及地方统筹基金的计…  相似文献   

2.
樊静  位明 《河北法学》2002,20(1):22-25
从我国现实中存在的税费比例失调现象入手 ,认为税费比例失调是我国政府财政行为不规范的突出表现 ,在市场经济中有着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而政府财政行为不规范的实质主要在于政府财政机制不规范。为实现政府行为的规范和法制化 ,从控制政府收费规模、规范政府收支机制及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职权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依照我国法律、法规、政府财政拥有相当大的公共资源筹集、调动和配置权,通过制度安排、政策导向、资源配置和行政干预等方式,影响和调节资源的配置和社会经济的运行,干预和调节包括中央部门之间、不同层级政府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经济利益关系。但是,由于科学、透明的公共财政制度尚未建立,体制机制不完善,因此,财政领域存在着诱发腐败的诸多因素,一直是源头治理的主要战场。如何积极推进财政领域源头治理工作?笔者认为其关键是大力推进财政体制机制制度改革与创新,改革创新的重点是: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切实…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之所以存在部门利益驱动行政执法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部门利益机制出现偏差造成的。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必须重塑部门利益机制。 一、部门利益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部门利益与政府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按照一般规律,政府部门的经济利益来源于财政预算拨款,收支管理统一于政府财政。部门不构成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和规范的市场经济国家中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分税制与财政法制建设的若干问题傅光明一、分税制与财政法制建设的关系。财政法制健全是分税制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支活动都是在国家法律制度规范下进行的。地方政府在符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拥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及税收管理权。市场经济与分税制不...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采购制度实质是一种规范和约束政府经济行为的机制,它通过对财政支出的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实现财政分配的职能,因而该制度也构成了政府财政监督机制的有效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我国政府采购监督的现状出发。充分借鉴各国的先进经验,提出应建立起我国主体多元、贯穿全程、标准化运作、注重实效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政务约束机制,实行政府行政体制的现代化,是反权力腐败总体思路中具有战略性的重点内容。建立政务约束机制,最有效的原则是提高权力运作过程的透明度。透明度不高、发生腐败行为便难以得到监督和遏制,各方面都会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利益。透明度提高了,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下,公众才能知道政府权力是如何运用的,是否公正。具体地说,我们应制定一系列可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制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西省萍乡市结合实际,注意把握财政工作的特点,以规范财政资金的运行为重点,以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为契机,从改革财政资金的收付和管理办法入手,积极推进会计核算方式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萍乡市积极改革行政事业性收费及其管理办法,真正按照“取之合法,收缴分离,纳入预算,收支脱钩”的要求,从严规范执收执罚行为。一是全面推行统一收费制度。针对群众反映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该市组织力量首先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取消了一批不合理的收…  相似文献   

9.
李桂平 《法学》2004,(9):92-98
政府或有债务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累积的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道德软约束带来的 ,财政法律规范硬约束的缺失是其根本原因。控制、解决政府或有债务道德风险的根本途径在于完善的财政法律制度安排、充分的信息披露与社会道德理性的整体提升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基层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投入不断增加,给基层财政投资评审带来了新的挑战。建立健全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加大财政支出与效益监管力度,增强资金使用透明度,用专业技术手段把好财政投资关,将有利于防止资金浪费,预防腐败滋生,保证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各项规定,但在具体工作中,有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着管理上的一些误区,影响了此项工作的落实效果,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一是重资金的吸纳,轻资金的合规性。“收支两条线”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把预算外资金和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全部缴入财政专户。但一些地方只重视这些资金是否全部缴入财政专户,而忽视了缴入专户各项资金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根本不问资金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规定,是否是私立项目、超标准、超范围的乱收费、乱罚款,致使部分财政专户成了乱收费、乱罚…  相似文献   

12.
试论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我国在财政领域重点推行了“收支两条线”、财政国库管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财政转移支付等项制度的改革,收到了好效果。下一步应继续在以下五个方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傅光明 《中国监察》2008,(23):38-39
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掌握着财政资金的分配权,成为容易滋生腐败的部门。资金分配使用的过程,也容易成为滋生腐败的环节。中央纪委向党的十七大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继续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规范财政转移支付,严禁设立“小金库”,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秦勇 《河北法学》2012,30(7):2-11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主要利用土地出让法律制度和土地税费法律制度来获取财政收入以充实本地政府财源的行为.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引发了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对负效应的分析显然更为重要.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有其深刻的制度成因.解决“土地财政”的法律措施是完善财政收支法律制度,合理配置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权限;改革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急剧膨胀,有分税制改革不彻底、举债及担保禁令刚性约束以及地方政府缺乏硬预算约束等法治环境原因。国外地方政府性债务应对的法治机制警示我们:有效管控次级政府及地方政府债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责;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机制与国家结构形式、分税制完善程度及资本市场成熟度有关;地方政府性债务管控应当以满足地方正当公共投资为目标。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的长效机制为构建以《地方财政责任法》为核心的财政分权法律制度体系;在此之前,应当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多元行政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6.
财政专户管理中出现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都把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作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来抓,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但在对预算外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一是财政专户成为违规收费的“避风港”。目前,地方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采取“核定收支”的管理形式,即以收定支。如果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收入上缴财政专户,综合财政是不可能安排支出的。如此一来,导致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鱼目混珠,将乱收费等违规收入也存入了财政专户;把一些本来属于预算内收入,…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的法律机制在预防和抑制腐败行为的产生上,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第一,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缺少具体的法律规范和法定程序,即使有一些规范,但因行政执法行为主观随意性大,致使监督部门因缺少具体的依据,难以有效地展开工作。第二,法律制度规定不完善、不具体,必要的实施细则等配套措施未及时出台跟上,因此,制定的法律、规章虽然不少,但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差,行政行为的自由裁量度大。例如1988年9月颁布的《中  相似文献   

18.
预算是型塑一个国家治理方式的重要工具。经由预算制度变革推进国家治理转型是各国普遍的选择。从制度内容上看,西方国家呈现出从注重政府收支的规范治理向注重支出控制、结果导向、公私合作与预算弹性的有效治理转变的趋势;我国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为中心,着力构造实现规范治理的法治体系,同时亦制定了部分旨在实现有效治理的法律规则。从制度供给模式上看,中西方预算制度形成了刚性约束与弹性约束、短期约束与长期约束、地方推动与国家主导、单一功能定位与复合功能定位的不同选择。我国预算制度的发展完善应当是在不放弃规范治理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有效治理,同时综合利用多种制度供给模式,最终实现国家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浅析城中村改造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作为国家公权力的直接实施者,其行为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城中村改造的各个重要环节。文章试从政府行为角度,通过分析城中村改造中政府政策与相关法律制度进而对政府行为边界的法律约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地方债与国家治理:基于法治财政的分析径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伟 《法学评论》2014,(2):66-73
地方债关乎国家治理。地方债的膨胀源于政府间财政失衡,地方不宜独立对外承担偿债责任,源于地方政府缺乏自主财政地位,收支划分取决于国务院单方决定。为破解眼前的地方债危局,政府有必要考虑动用存量资产,变卖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着眼于长远的制度建设,则有必要用法律形式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赋予地方财政自主权,隔断政府之间的财政责任。于此同时,围绕政府债券的发行、使用和偿还,可以引入政府资产负债表和信用评级制度,允许地方政府进行债务重整,让其完全置于充分竞争的市场。借助于这种压力,也许有助于催生负责任的现代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